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疫病是缅甸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广泛种植雨季作物的山州高地,马铃薯晚疫病每年在7月至9月发生。在这个地区每年40%-50%的茎叶枯萎造成21%-46%的产量损失。因为在缅甸没有合适的抗晚疫病品种,所以用杀菌剂防治雨季作物的晚疫病。可是,农民因为应用杀菌剂昂贵,仅依靠早播躲避病害。他们惯用的方法是储存种薯,丢弃病薯和用大间距种植无病薯。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又称薯瘟,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可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可造成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由于近年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晚疫病防治成为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因其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发展马铃薯具有独特的优势。播种面积达53.3万hm^2,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在一些主产区多年连续种植,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13趋严重,早疫病每年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晚疫病随年份不同,发病程度不同,2004年是大发生年,马铃薯晚疫病不仅为害叶片、茎,还为害薯块,造成窑贮薯块腐烂。产量上造成的损失达10%~20%,严重地块达60%。发生田生产出的薯块在后期窑贮中基本上失去了商品价值。对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4.
魏敏 《甘肃农业》2009,(11):40-41
应从全县粮食安全生产的高度认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可持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可持续防控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种薯、土壤、大田防治。基本控制策略是以建立无病种薯生产基地为中心,以土壤消毒、轮作为重点,加强化学应急防治,将马铃薯危害损失长期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5.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agne)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具有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为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好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本文将马铃薯晚疫病症状、发病因素、致病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归纳,综合分析了各种防治措施的优势及不足。对未来晚疫病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提出3点建议,(1)严格落实种薯检疫检测制度,推进无菌种薯的推广使用;(2)持续监控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菌的致病型变化,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混合或轮换使用杀菌剂;(3)扩大生防微生物应用范围、完善有效菌株的筛选方法、发掘新的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晚疫病基因,不断落实完善马铃薯抗病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产中带来的损失,选择多种杀菌剂进行不同的处理,探索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方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种薯消毒杀菌处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达到马铃薯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8.
冯明义  刘忠建  姜府文  季彩勇  张捷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85-12885,12890
[目的]筛选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9种药剂稀释后,采用喷雾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687.5g/L银法利悬浮剂、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并且对马铃薯产量无抑制作用。[结论]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静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32-4535
[目的]对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护地微型马铃薯幼苗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结合逐日天气变化和保护地内逐小时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保护地微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高峰日的日温度变化在11.5~24.0℃之间,日最低相对湿度高于95%,日降雨累积时间至少8 h以上。[结论]设施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呈跳跃式发展,气象条件合适时,病原菌会在1 d之内大量产孢和严重侵染。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乐都县粮菜兼用的主要作物之一。近年来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乐都县广大农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乐都县播种面积已超过1.33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5%,年生产鲜薯约35万千克销往全国各省、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给农户提供更好的高产、优质、商品薯率高的优良种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量繁殖马铃薯脱毒种薯,以减轻病害造成的马铃薯减产。但是,晚疫病仍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一大克星,  相似文献   

11.
根际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际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马铃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薯引1号为供试材料,以不放反应堆为对照。研究根际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马铃薯物候期、田间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处理较对照出苗期提前2d,现蕾期提前4d,成熟期较对照提前4d,且处理小区幼苗发育健壮,其晚疫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小区茎杆粗壮,薯块膨大时间早,且单株薯块数增多,平均单株薯块数增加0.63个,且薯块整齐,薯皮鲜艳,大、中薯率高,平均增产12159.7kg/hm^2,增产率40.43%。[结论J运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生产的薯块表皮光滑,色泽鲜艳,外观品质和综合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产上普遍发生,是一种具有流行陛、毁灭眭的重大病害。近年来,在拜贼县马铃薯种植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片、茎和薯块,一般可导致马铃薯减产15%-20%。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2,(7)
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流行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恶性病害。6月22日,农业部在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省威宁县召开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现场会,分析病害发生形势,研讨防控措施,保障生产安全。6~8月份,西北、华北、东北夏播马铃薯主产区降水偏多,60%以上的品种为感病品种,病害流行风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14.
龙国  王锦  梅艳  张绍荣  曹曦  聂绍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41-13544
[目的]探索马铃薯整薯播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产量成因,为马铃薯生产选用种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B9907—16、B9910-9为试验材料,设整薯播种防病、防退化增产试验,不同重量的整薯播种增产效果试验,整薯播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整薯播1年,当年环腐病的发病率由20.0%降为4.0%,退化株率由16.0%降为8.0%,净增产率达42.8%以上;连续整播2年以上,环腐病发病率可由21.0%降为1.0%,退化株率可由18.0%降为6.0%,净增产率达52.0%以上。通过第1年整播,第2年切块播种,其留种效果也很明显,退化株率和环腐病发病率都有明显地降低,表现在产量上较常规切块留种的方式单产提高35.0%;采用150.0g的大薯到20.0g以下的小薯进行整薯播种,均较常规切块播种有一定的防病、防退增产效果,其净增产率达11.6%~77.4%。[结论]采用50.0~75.0g的整薯播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和退化,而且是一项协调马铃薯个体与群体矛盾,达到合理密植的丰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方法]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WP,银法利687.5g/L悬浮剂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防效试验。[结果]银法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优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WP。挽回产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均在69%以上,其中用70%安泰生WP防治2次、银法利687.5g/L悬浮剂防治3次效果最好。[结论]结果为探索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办法,开发新的有效药剂,切实提高防病保产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晚疫病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分布广泛,高湿、高雨、冷凉的地方发病特别严重,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窖藏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造成毁窖。用病薯做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17.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宣威市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产,常年种植马铃薯40多万亩,年产鲜薯50万t。由于种植品种抗病能力逐年下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逐年加大,为害损失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阻碍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晚疫病流行年份的2004年,发生30多万亩,大面积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寄主性很强的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凡是有马铃薯种植的区域、地块、均有晚疫病的发生。其发病程度的轻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马铃薯植株生长进入花蕾期,遇到连阴雨天气、雨后有雾、阴天多露的情况下,晚疫病的发生后扩散蔓延迅速。不抗病的品种在病害流行时会造成毁灭性灾害,抗病性较差的品种,田间产量损失为30%-40%,同时病菌从田间茎杆侵入块茎后,还会在薯块贮藏窑内发病,发病一般在10%-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更适合本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为开展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供试的6种药剂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68.75%氟菌·霜霉威SC 80mL/667m2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后10d和14d,防治效果分别为82.48%和81.84%;其次为50%唑醚·喹啉铜WG 24mL/667m2,施药后10d和14d,防治效果分别为81.75%和81.23%;其他几种药剂施药后10d和14d防治效果在71.20%~79.37%之间,均达70%以上;6种药剂按推荐用量使用无药害发生.[结论]建议生产应用68.75%氟菌·霜霉威SC 80mL/667m2和50%唑醚·喹啉铜WG 24mL/667m2等两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10d喷施1次,即可控制晚疫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也是一种流行性极强、极具毁灭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可导致马铃薯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