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一般病牛经2~3 d即恢复正常。对牛流行热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0)
牛流行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青年牛易感,犊牛和高龄牛发病率低;病牛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可维持3 d左右,之后自行恢复正常;该病死亡率低,剖检病变以呼吸道异常表现为主;疫苗包括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裂解苗等,可在每年夏季到来前免疫;扑灭吸血性昆虫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治疗可采用退热、补水和强心方案,配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3)
牛流行性感冒和牛流行热是牛常见的两种传染病。笔者10年来利用中草药治疗牛流行性感冒和牛流行热,疗效较好。对治疗方法和治疗病例进行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2)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的、发热性传染病,病势迅猛,一般为良性经过,死亡率不高,但可造成牛生产性能下降,仍不容忽视。文章就牛流行热的预防与治疗做一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广大养殖同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5,(10)
<正>奶牛流行热(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以体温突然升高、呼吸促迫、流泪,常伴有出血性胃肠炎和运动障碍,站立不起的症状,故又称为坐脚瘟。本病多发于7—10月份,病势迅猛,发病面广,呈地方流行性或大流性。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未央区2004年牛流行热的发生和诊疗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郭杰  周伟龙 《畜禽业》2005,(1):44-4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有些病例见肩胛肌和臀部肌肉震颤,重者可能出现运动障碍,也有町能因发烧引起乳房炎,严重者继发问质性肺气肿即颈部、肩胛周围、背部皮下串气形成不同程度的气肿为特征,也有可能继发肺水肿,最后导致死亡或运动障碍卧地不起以致瘫痪。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7)
牛流行热(三日热、暂时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主要引起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就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0,(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疾病,也称之为:"三日热"、"暂时热"。临床表现为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汁,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病程2~3 d,呈良性经过。但传染力强,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9.
牛坏死梭杆菌病对养牛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介绍了牛坏死梭杆菌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征、发病特征、疫苗研究、预防治疗措施,对牛坏死梭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流行现状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17,(8)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了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原因,指出其流行现状,并对相关防控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程龙水 《畜禽业》2010,(7):83-84
<正>1流行情况随着养猪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猪链球菌病的流行和防治也发生了变化,且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至秋初为其流行季节,其它时间很少发病,大多是由于免疫失败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6月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发生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2006年10月份开始,本市嘉定区域内某养猪场也受到本病的波及。为了摸清该病有关发病特点和规律,继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我们对同一区域内3个饲养不同品种的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8)
作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的牛结核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牛病且在牛病中隶属死亡率很高类型的病种,这类疫病极易引起人畜共患,其危害性和破坏性不可小觑,这种牛病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食品安全。因此,了解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8月中旬-9月上旬,我市白河流域的部分奶牛养殖场(户)陆续发生了牛流行热,据临床诊治和疫病调查已发病奶牛525例,治愈470例,死亡55例,治愈率为89.3%,死亡率为10.7%,发病率约占奶牛群的35%,经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灭源、中药防治、杀灭传播媒介,很快控制了疫病。中西兽医结合在该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德昌 《畜禽业》2008,(2):94-94
<正>"猝死症"是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各类家畜均有发病,但以牛发病最多,尤以2~5岁的青壮年牛为甚。多发于春秋阴雨季节。该病最早1985年8月在河南周口地区零星发生,1991年以后流行日趋严重。宁夏回族自治区1993—1996年因"猝死症"死亡牛1087头。近2年来,海原县部分乡镇虽选用魏氏梭菌多联浓缩苗进行免疫注射,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6)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暂时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突然发作,有周期性。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低。笔者就经历几个流行周期和临床诊疗积累,谈几点防治体会,供同行参考。1病源及传染途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暂时热病毒(BEFV),病毒以库蠓、疟蚊等为传播媒介,患病牛也是传染源,一般不传染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3)
简述蛋鸡热应激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特点,分析了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蛋鸡热应激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蛋鸡热应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6,(11)
正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暂时热,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热性、流行性极强、发病季节明显的疾病,在自然环境下它主要感染牛。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伴有咳嗽、流涎、跛行、不食、反刍停止、双眼流泪、鼻孔初流清涕后随病症加剧流出黄色浓稠分泌物,小便赤黄、大便带血或附有黏液物,四肢疼痛僵硬常卧地不起,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据有关资料记载每两至三年将大面积流行1次,感染率达95%以上。每年7~9  相似文献   

19.
邓猛 《畜禽业》2012,(4):81-83
<正>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山羊或绵羊丝状支原体(又叫丝菌霉形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咳嗽、初期浆性、后期粘液脓性鼻液、纤维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孕羊多流产,大多呈急性经过且死亡率高。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枯草季节,大多发生在3岁以下羊,发病后呈暴发流行。长途运输,寒冷潮湿,昼夜温差大,羊群拥挤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3)
牛病毒性腹泻是因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传染病性疾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牛黏膜或者是BVBD。黏膜病毒在被感染的牛体内大量生长,破坏了牛本身的免疫机制,造成牛群之间的恶意传染。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特点、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