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污水池塘鱼类的生长状况鱼类成长的速度和鱼体肥瘦,主要取决于食料是否充足和其营养价值的高低。在养鱼生产中,鱼类的食料是通过直接投饵或施肥,增加水体中的食料生物的方法来解决。因此饵料供给的丰富与否是决定生产量的关键。这些水体中各种大小的动植物,通常称为鱼类的饵料基础。鱼类的食性,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地区往往是有变化的,但作为鱼类食物的水生生物等是它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之一;它的滋长繁殖和气候  相似文献   

2.
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的颜色、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因素。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有的水色适合鱼类生长,有的不适合鱼类生长,如何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养殖水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养鱼塘中长了水草,不仅大量消耗水中的营养盐,影响鱼类饵料生物的生长,而且有碍鱼类的正常活动和拉网操作的进行,同时也为鱼类的病虫害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清除水草的方法有多种。池中无鱼时除草方法:一、池塘水深10厘米时,每亩用生石灰80公斤;  相似文献   

4.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解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池塘施肥是为了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以繁殖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供鱼类摄食,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碎屑及附着微生物也是一些鱼类的饵料。  相似文献   

7.
张萍 《齐鲁渔业》2012,(4):26-27
浮游生物是一个重要生态群落,数量大,分布广,种类组成十分复杂,既包括浮游植物,又包括浮游动物。研究这两类浮游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动和种类组成变化(季节分布、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它对阐明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等现象的变化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包括上、中层鱼类和幼鱼)的饵料基础,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它的产量和分布可直接影响虾类、贝类和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繁殖和洄游,从而影响渔业产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养鱼塘经常出现“泛塘”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池底腐植质沉积过多,鱼类粪便排泄,有时过多的灌溉污水和施肥,加之鱼塘水温升高,细菌大量繁殖,沉积物矿化分解,以及鱼类和浮游生物活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而闷热的天气很容易“泛塘”。怎样防止泛塘,其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鱼长三伏,猪长秋”。目前正值鱼类生长的旺季,为保证鱼类迅速生长,满足鱼类大量摄食的需要,池塘必须施肥。池塘施肥,能促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但由于目前水温较高,如果施肥不当,肥料中的有机质迅速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引起鱼类泛塘而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0.
柳富荣 《科学养鱼》1997,(2):30-30,22
一、池塘网箱养鱼的可行性1.池塘具有网箱养鱼所需水体流动的基本条件。池塘虽为静水状态,但目前大部份精养鱼塘具有排灌方便、水系畅通的优势。2.池塘养鱼与池塘设置网箱养鱼王无干扰。池塘网箱养鱼更是一种小范围的笼养,是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集约化养殖好途径。3.池塘能提供网箱养鱼较佳的生态环境。首先,由于池塘水活、肥,使箱内饵料生物能不断得到补充,较自然水域饵料更丰富。其次,箱内外水体交换频率大,水质保持一致,箱鱼始终生活在与池塘一样的较佳溶氧、较低代谢产物的生态环境中。此外,网箱范围小,降低了鱼类…  相似文献   

11.
冬闲时段是建设和改造池塘的最佳时机。因为冬闲季节适合新建池塘,老池塘经过1年或多年养殖,肥料和饵料残渣、鱼类粪便、泥沙杂质日积月累,加之外界影响,多种致病细菌和敌害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鱼塘老化,各种养殖环境因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如不及时改造,会直接影响下年养殖生产及效益的提高。现结合生产实际,简要介绍冬闲季节池塘的建设与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饵料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投喂技术是否适当,又对鱼类生长和饵料利用率具有很大影响。现将这个问题分述如下。一、饵料分类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大类。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等,它们是鲢、鳙、鲮、鲤、鲫、鲴、鲻、梭、罗非等鱼的良好食物。施肥是繁殖天然饵料的重要措施,主要使用绿肥、粪肥等有机肥。如利用池埂、十边地和饲料地轮种、套种蚕豆、苕子、红三叶、草  相似文献   

13.
在主养鲤鱼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是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甲鱼属高档的食用营养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水产中的珍品。鱼鳖混养一是增加和调节水体溶氧,鳖用肺呼吸,不占用水体中的氧气,其摄食活动及爬行能搅动水体上下层对流,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有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二是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鳖的剩余饵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为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增加饵料;三是可以减少鱼病发生,鳖游泳速度慢,不伤害健康鱼,而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池中死鱼,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遏止病原体传播,减少鱼病发生;四是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70.9%的人工饲料能量被草鱼和团头鲂利用。由于人工饲料的颗粒性特征,有少量饲料形成的碎屑被鳙利用(5.1%),另有8.1%和12%的能量分别贡献于POM和沉积物。研究表明,两种饲料源的营养元素首先被草食性鱼类利用,其次通过水体中浮游生物以及残饵、鱼类粪便传递给滤食性鱼类,最后归于沉积物。与人工饲料相比,苏丹草的营养元素更多被鱼类利用,较少浪费于沉积物中,其传递到沉积物的过程较慢。鱼类的能量转化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苏丹草池塘的鱼类能量转化效率要高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相似文献   

15.
孔磊 《内陆水产》2007,32(3):12-12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溶解氧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讲,施传统肥料(这里指有机肥料),首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和营养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也得到繁殖。从而,满足各种鱼类所需。  相似文献   

16.
化肥养鱼是采取人工手段,向池塘或水库投施化肥,培肥水质,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促进鱼产量大幅度增加,提高养鱼效益的一种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渔业生物学证明:鱼池施肥能加快被鱼类摄食的各种浮游生物的生长。许多试验表明,池塘中,饵料的丰欠和组成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加以控制。在这种动态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氮、磷、钾等元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养鱼塘经常出现“泛塘”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池底腐植质沉积过多,鱼类粪便排泄,有时过多的灌溉污水和施肥,加之鱼塘水温升高,细菌大量繁殖,沉积物矿化分解,以及鱼类和浮游生物活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而闷热的天气很容易“泛塘”。怎样防止泛塘,其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投饲、施肥要适当。投喂饲料要做到定位、定量、定质。精料防止过多沉积分解,消耗溶氧,青料要及时捞出残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宁家房子大队渔业队养成鱼水面约70亩(其中水深一米以上的为40亩左右)。池塘平均深度为2~3米,最深约4米左右。有排水口2个,进水口2个,便于活水活流。该养鱼池地处城郊,交通方便,但受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污水来养鱼。为此,如何提高产量,开辟饵料来源就成为养鱼高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九七五年秋,放养白鲢5万尾、草鱼1千尾左右。规格最大为3~4两,最小为0.8两左右。一九七六年总产51340斤,平均亩产1285斤。在养鱼生长季节逐月进行了水化学、饵料生物、鱼类生长、鲢鱼肥满度等测定工作,并定期纪录了水温、天气、鱼类活动等。二、养鱼水质、饵料生物及鱼类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沿海池塘养殖海蜇,已成为继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梭子蟹后的又一大亮点。笔者经过二三年的反复试验养殖,发现五种外界因素对海蜇生长至关重要。1饵料生物的数量海蜇的生长离不开饵料,因海蜇只摄食活的浮游生物,如:桡足类、枝角类、小型甲壳类及部分有机碎屑,尤其喜爱轮虫和卤虫。在平时的养殖中,人们主要是通过换水和人工施肥来维持水中饵料生物量,以促进海蜇的快速生长。养殖前期,池塘内浮游生物充足,基础饵料较好,稚蜇摄食量低,海蜇的饵料不成问题。但当伞径长到10cm左右,因其昼夜摄食,摄食量大,池塘内浮游生物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此时,一方面在养成池塘内一角专门用筛绢网围成桡足类培养池,对其施肥,人工管理,及时把桡足类捕捞到养成池,这时海蜇又开始生长;另一方面收购或采捕天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进行活体投喂,效果也非常明显,海蜇迅速恢复生长。可见池塘内饵料生物的存池量,对海蜇的快速生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水质管理养蜇先养水,水体要保持“肥、活、嫩、爽”,就必须经常进排水,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一方面,通过进排水,可以补充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保证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另一方面,经常性的缓进缓排,不仅可以保证水体肥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