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倍体毛白杨是我国近年来培育出的一个毛白杨优良新品种,为提高其嫁接成活率,对嫁接育苗的关键技术如砧木品种、嫁接方法、嫁接时间等进行了筛选试验。试验表明,砧木品种以泰青杨为最好,嫁接时间应在8月5日至20日之间,嫁接方法采用带木质芽接、“T”字形芽接、方块形芽接均可。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属蔷薇科李属,为落叶灌木或水乔木,该品种适应性强,结果早,杏仁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原产河北省涿鹿、涞水、怀来一带。山东省仁用杏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在鲁中南山丘区为空白树种。我站于1993年春从河北省怀来县引进仁用枵大扁、次扁两个品种接穗,高枝嫁接于当地5年生实生杏,  相似文献   

3.
用葫芦科不同植物种类作砧木嫁接罗汉果,试验结果表明:栝楼与罗汉果的亲和性明显优于苦瓜、南瓜、丝瓜和葫芦,嫁接成活率最高,达60%;插接具有简单易行、嫁接速度快等优点,劈接和合接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低位嫁接和发枝素处理效果好.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高位嫁接和糖液处理;接种内生菌根(VA)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以地表VA菌根接种的成活率最高,达72.5%。  相似文献   

4.
嫁接载培是克服设施瓜菜连茬病害和低温障碍的最有效的途径。嫁接机器人技术,是集机械、自动控制与设施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它可大幅度提高嫁接速度、明显降低劳动程度,并可提高嫁接成活率,被视为嫁接育苗的革命性技术。项目解决了蔬菜幼苗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的不一致性等难题,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嫁接机器人系  相似文献   

5.
枣树嫁接的特点是:嫁接时期长,嫁接方法多,成活率高;并能充分利用酸枣野生资源,开发荒山荒岭发展枣树生产。  相似文献   

6.
广玉兰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砧木种类的选择、砧木粗度、嫁接时期与方法 4个方面探讨了广玉兰嫁接繁殖技术 ,结果表明 :紫玉兰、白玉兰是嫁接效果最好的两种砧木 ;嫁接成活率随砧木粗度增大而递增的效应是显著的 ,生产上应选择砧木粗度大于 0 .6cm的苗木 ;3月中旬是广玉兰嫁接的最好时期 ;带顶芽切接的效果最好 ,其成活率最高达 93.5%。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种植在相临地块上而定植年限不同的仁用杏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定植年限仁用杏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仁用杏定植时间越长,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越大。定植2年仁用杏的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基本相同,而随着定植年限的延长,仁用杏的耗水量逐渐增大,定植6年仁用杏的耗水量就已经超过了同期降水量,土壤有效水贮量减少,土壤水分处于逐渐耗竭的状态;同时,随着仁用杏种植年限的延长,仁用杏人工林地的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降低,土壤肥力迅速下降,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都成为了仁用杏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核桃露地芽接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影响核桃露地芽接成活的主要因素,于2000—2002年开展了核桃露地芽接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最适宜芽接的时期为6月份,采取对一年生砧木苗在发芽前进行平茬、在新梢上嫁接、雨季嫁接在接后5~7d复绑、干旱时在接前3~5d对苗圃浇水等措施可明显提高芽接成活率,而早实和晚实品种的嫁接成活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同市仁用杏栽培取得了长足进展,主栽品种为龙王帽和“优一”.根据生产实践,从整地、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徐美隆  乔改霞  刘玉娟  王荣  谢军  马龙 《核农学报》2023,(12):2503-2509
为探讨不同砧木对欧李(Prumus humilis)嫁接成活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欧李自根苗为对照,对比分析了3种砧木(长柄扁桃、毛樱桃、山杏)嫁接欧李的成活率、根癌病发病率和果实品质性状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欧李/长柄扁桃的嫁接成活率为87.33%,且移栽三年后的成活率为98.00%。不同砧木嫁接欧李的根癌病发病率为0,而欧李自根苗的根癌病发病率为18.41%。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的单株产量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但其他果实品质得到提升,其中,欧李/长柄扁桃的单果重、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花色苷含量等最高,欧李/毛樱桃的果实钙含量和锌含量最高,欧李/山杏的果实固酸比、类黄酮含量和铁含量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的嫁接成活率和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欧李/长柄扁桃D值为0.746,综合评价排名第一。综上,嫁接可以降低欧李的根癌病发病率,改变其果实品质,以长柄扁桃为砧木嫁接的欧李综合性状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欧李嫁接苗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苦瓜嫁接栽培能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发生.广西冬春苦瓜嫁接育苗是采用广西白籽南瓜作砧木,生长健壮、抗病、坐果能力强、适应性强的苦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其技术要点是: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和消毒;适期播种;培育砧木、接穗苗;采用顶播接法适时嫁接;嫁接后加强温度、湿度、光照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大田栽培技术要点是:嫁接苗达到2张真叶...  相似文献   

12.
间伐对仁用杏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密闭仁用杏园衰败的原因.采用常规的方法研究了间伐对仁用杏园土壤养分、水分及树体生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减小了土壤容重.略微增加了土壤孔隙度;间伐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略微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间伐显著提高了0-80 cm土层土壤速放氯.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且间伐强度越大土壤养分越高;间伐显著提高了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干旱的春季、夏季优为显著,且间伐强度越大,土壤水分越高;间伐显著促进了仁用杏生长,提高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白于山山区仁用杏间伐后密度应为167~222株/hm~2.  相似文献   

13.
顶芽斜插嫁接时砧木插孔角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顶芽斜插嫁接机械作业中,砧木插孔角度是保证嫁接苗质量、嫁接苗成活率及嫁接机器人作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该文以瓜类嫁接栽培常用砧木和接穗——南瓜、黄瓜、西瓜等为研究对象,对斜插嫁接机的砧木插孔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文首先在瓜类蔬菜嫁接常用砧木和接穗在嫁接适宜期间的形态结构参数进行测量基础上,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砧木生长点处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构建了砧木苗生长点内部髓腔结构模型,并结合顶芽斜插嫁接工艺要求:砧木打孔作业时插签既要避免损坏子叶也不要避免进入髓腔,经研究确定砧木插孔角度最大为75°。基于上述研究构建了顶芽斜插嫁接试验台,试验台的砧木插孔角度为45°~75°可调,并以黑子南瓜和黄瓜幼苗为嫁接对象,设定砧木插孔角度分别为45°、50°、55°、60°、62°、65°及70°,进行了嫁接作业性能实测。试验结果表明:当砧木插孔角度为60°时,插入砧木髓腔的比率较低,同时机械化嫁接作业稳定性高,嫁接成功率最高,且嫁接苗的成活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14.
蔬菜嫁接机器人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在中国,蔬菜嫁接仍以人工作业为主,为解决人工嫁接存在的作业效率低、成活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该文基于瓜、茄苗通用的"贴接法"嫁接技术,采用双工位上苗方式设计搬运装置、切削装置、上苗及送夹装置,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构建瓜、茄类蔬菜嫁接机器人。经试验得出:切刀旋转半径为68mm,切刀转速为120r/min时,秧苗切削成功率98%,满足嫁接技术要求;嫁接速度为884株/h,嫁接成功率为95.7%,成活率为96.8%。因此,蔬菜嫁接机器人可有效解决人工嫁接存在的问题,取代人工嫁接作业。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延安市粮食安全态势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蓉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6):226-230,235
延安市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持久、稳定。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采用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数量等数据,分析了1997-2007年延安市粮食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延安市宝塔区以南县区的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较小,粮食生产压力小,耕地的生产力高;在时间上,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延安市应控制人口增长,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旱作农业技术的应用等途径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仁用杏与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提出适合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最优的农林间作模式,2012-2013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仁用杏作物间作进行试验,设置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谷子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仁用杏单作、花生单作、谷子单作和甘薯单作7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和水分当量比4个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P0.05),间作花生、谷子、甘薯产量比单作平均减少65.1%、54.3%、64.7%,而对仁用杏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表明,仁用杏谷子间作水分竞争关系最小,仁用杏与甘薯间作水分竞争强烈。仁用杏作物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较好的水分优势,其中仁用杏谷子间作系统的水分优势最明显,水分当量比达1.45,分别比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高8.2%和9.9%。综合分析认为,仁用杏谷子间作最适宜当地生态环境,在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用杏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山区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选择优种、培育壮苗、园地选择、整地栽植、园田管理、整形修剪、防霜保果、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了丰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试管微嫁接早期鉴定小金海棠与苹果品种的亲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试管微嫁接法鉴定嫁接亲和性的结果表明,苹果(Malus pumila)富士/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和苹果新红星/小金海棠两种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均在80%以上;嫁接后10d左右,接穗新叶开始生长;嫁接后2个月,嫁接苗移栽成活率达70%左右。移栽1个月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移栽3个月后,富士/小金海棠和新红星/小金海棠两种嫁接苗的茎杆粗细均匀,无大小脚现象,嫁接苗的平均株高分别为8.08cm和7.34cm,平均干周分别为1.30cm和1.32cm,长势与同时移栽的富士、新红星组培苗一致。从早期的鉴定结果可以看出,小金海棠与富士、新红星具良好的嫁接亲和性。  相似文献   

19.
对接式针接法是为果菜类蔬菜嫁接而新开发的一种方法。应用直径0.5mm,长15mm的陶瓷嫁接针,将削成水平至45度角的砧木和接穗紧密接合即可,此方法嫁接容易,工作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尿接后管理方便,成活率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靠接法、嫩枝劈接、插水靠接、单芽腹接等几种方法对重庆南山植物园内的滇茶进行了嫁接试验。通过观察记录各自的成活率,探索适合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特点下滇茶的嫁接方法,结果初步表明,在重庆嫁接滇茶效果较好的方法是春、秋季嫩枝劈接和靠接;嫩枝劈接最佳时间在4月和8—9月,靠接最佳时间在5—6月;由于重庆易出现持续高温,生产上繁殖滇茶建议靠接和嫩枝劈接两种方法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