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一株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及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酵母膏5 g/L和硫酸镁1 g/L;确定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为8.0,接种量5%,装液量20m L/250 m L,发酵时间16 h。优化后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能够有效提高巨大芽孢杆菌M03的活菌数,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Z-1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糊精、蛋白胨和氯化钾;其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糊精10 g/L,蔗糖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值6,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3%,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Z-1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糊精、蛋白胨和氯化钾;其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糊精10 g/L,蔗糖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值6,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3%,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4.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ZJN1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ZJN1菌株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25.0 g/L、鱼粉25.0 g/L、工业蛋白胨15.0 g/L、玉米浆5.0 g/L、碳酸钙1.0 g/L、硫酸镁0.3 g/L、磷酸二氢钾0.1 g/L。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4%、转速22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数可达9.68×10~9 CFU/mL,相比初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了约2倍。  相似文献   

5.
以高产S-腺苷甲硫氨酸的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9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水平测试和正交水平测试,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蔗糖8%、NH4Cl 0.5%、NH4H2PO40.2%、酵母提取物1.2%、MgSO4.7H2O 0.01%、KH2PO40.6%、L-甲硫氨酸1.2%,与原始发酵培养基相比,S-腺苷甲硫氨酸从1.16 g/L提高到3.35 g/L,菌体干重从16.18 g/L提高到18.25 g/L。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初始pH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为最佳培养条件。此时,菌体干重达19.86 g/L,S-腺苷甲硫氨酸产率达4.2 g/L。  相似文献   

6.
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BS015最适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BS015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0%,接菌量5%,pH7,温度28~30℃;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 g/L、L-谷氨酸钠12 g/L、牛肉浸膏5 g/L、磷酸氢二钾4 g/L、硫酸镁1 mg/L、氯化钠3 g/L、硫酸锰5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332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枯草芽孢杆菌B-332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适培养接种时间为18h,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豆饼粉0.60g/L、蔗糖0.25g/L、硫酸铵0.07g/L、柠檬酸三钠0.03g/L、磷酸氢二钾0.003g/L、硫酸镁0.005g/L、硫酸亚铁0.0005g/L;发酵条件为: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摇瓶装量80ml/500ml。在该综合条件下,发酵后的芽孢数为1.43×1011cfu/ml,比初始条件的芽孢总数4.03×109cfu/ml提高了34.48倍。[结论]该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B-332菌株的工厂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菌株WS4006-7E-NUT-21 L-苏氨酸发酵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对影响种子生长的条件如种子培养时间、种子液初始pH值、种子装液量等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L-苏氨酸发酵的最优种子培养条件。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硫酸铵3 g/L、玉米浆40 g/L、酵母膏5 g/L;种子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25 mL,种子培养基的初始pH值7.0,培养时间16 h,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XZ-2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5 g/L,蛋白胨15 g/L,硫酸镁5 g/L,氯化钙3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 h,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3%(体积分数),转速180r/min。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BSO15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0%,接菌量5%,pH7,温度28~30℃;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g/L、L-谷氨酸钠12g/L、牛肉浸膏5g/L、磷酸氢二钾4g/L、硫酸镁1 mg/L、氯化钠3g/L、硫酸锰5 mg/L.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学者认为 ,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地位 ,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实质上 ,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与儒家文化同样重要。认为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只有消极作用 ,是违背了辩证法 ,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积极影响。不仅如此 ,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研基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文章以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例,从其创新文化建设入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分析了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作用,总结了农业科研基地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领导重视、合理规划、创新载体、保障有力等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果枸杞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黑果枸杞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优良株系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以黑果枸杞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在MS、1/2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研究黑果枸杞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MS+6-BA 1.0mg/L+IBA 0.5mg/L+0.7%琼脂+3%蔗糖为最佳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7%琼脂+3%蔗糖;生根培养基选用1/2MS+IBA 0.3mg/L+0.7%琼脂+3%蔗糖,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根源于其积淀的贫困文化,要实现农村富裕,关键在于要解决农村的贫困文化问题。"输血"或"造血"式扶贫之所以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贫困文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脱贫致富。本文在对贫困文化进行界定之后,对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进而探讨如何消解贫困文化,实现文化富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弥合城乡文化发展的鸿沟、整合城乡文化精神、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具备了诸如物质、文化、社会和政策等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探索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编辑学角度,探析《图书与情报》在构建文化大厦方面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文化建设分为四个文化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图书馆物质文化的重心是物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物质资源的动态平衡.图书馆制度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走向理性的标志,在文化理念和精神的完善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文化与信息文化在图书馆目前与未来的存在中是相互涵化、转变和一体同构的.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分为形象、道德、服务、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辣椒幼苗外植体器官再生培养、花药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等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建立辣椒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以及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儋州院校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概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从交流走向融合。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在西方传播也受到这种文化交流趋势的影响,使得这种传播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共通共融的元素,特别是西方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反思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