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1921-1927
为评价重组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植物乳杆菌对鼠结肠癌(CRC)潜在的抑制作用,试验以前期构建的可表达NDV HN基因的植物乳杆菌(简称重组菌HN/Lab)为研究对象,通过肿瘤诱导建立小鼠CRC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部手术建立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在肿瘤诱导前后给荷瘤鼠灌胃重组菌和不表达HN基因的植物乳杆菌(L.p),通过监测肿瘤体积、荷瘤鼠的存活率以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来评价重组菌对CRC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试验分别成功建立了小鼠CRC皮下移植瘤和原位移植瘤模型;重组菌(CT26+HN/Lab组)能明显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分别在肿瘤诱导后25,30 d差异显著(P0.05),重组菌组小鼠的存活率和生存时间也显著高于CT26组(P0.05);重组菌对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抑制效果明显,在肿瘤诱导7 d后即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抑瘤率为43.13%,与植物乳杆菌(CT26+L.p组)23.03%抑瘤率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重组菌诱导肿瘤坏死明显,浸润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向黏膜层转移。因此,NDV HN基因重组乳酸菌对鼠CRC模型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含人 eh CGβ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pc DNA3 -eh CGβ转染鼠SP2 / 0细胞 ,经 G41 8选择培养和有限稀释培养获得抗性细胞克隆 ,FSCA检测显示 :该抗性细胞的 eh CGβ表达比例高达 84.75%、平均荧光强度达 2 2 .1 2 ;采用相同方法获得转 HBV-pre S2 / S编码基因的 Sp2 / 0 -pre S2 / S细胞作为转染无关基因的对照细胞克隆 ,FACS检测发现该细胞表达 pre S2 / S比例为 72 .60 %、平均荧光强度为1 6.80。将不同数量的 Sp2 / 0 -eh CGβ细胞皮下接种 BAL B/ c小鼠 ,结果表明 ,接种 1× 1 0 5及以上Sp2 / 0 -eh CGβ细胞在小鼠体内能形成实体瘤 ,且实体瘤的大小与接种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值为 0 .989)。将相同数量 (5× 1 0 5个细胞 )的 Sp2 /0、Sp2 / 0 -eh CGβ和 Sp2 / 0 -pre S2 / S细胞接种同一只 BAL B/ c小鼠不同部位 ,结果发现 3种肿瘤细胞均在 BAL B/ c小鼠皮下形成了实体瘤 ,比较三组的平均瘤重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提示外源性 eh CGβ基因的转染不影响Sp2 / 0细胞的致瘤特性。文章建立的人 eh CGβ 肿瘤细胞的荷瘤小鼠模型 ,为研究 eh CGβ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eh CGβ 肿瘤细胞的生物治疗等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LNCaP前列腺癌疾病,试验采用在SCID小鼠前列腺内接种LNCaP前列腺癌细胞建立原位接种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用微量注射器在SCID小鼠的前列腺左右背外侧叶包膜下接种小鼠前列腺癌LNCaP细胞1×106个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皮下移植瘤模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的生存期、肿瘤转移发生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LNCaP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小鼠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原位模型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1.0±2.1)d,较对照组(35.0±4.5)d明显缩短,差异极显著(P<0.01);原位模型组小鼠全部发生肿瘤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和肺脏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60%(9/15);电镜观察发现,SCID小鼠的正常前列腺细胞与癌变后的细胞体积及细胞器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羊源致病性柠檬酸杆菌4种佐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灭活菌体疫苗的合适佐剂,本研究以灭活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LK-1株为抗原分别制备其矿物油疫苗、铝胶疫苗、GEL疫苗和ISA201疫苗。将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和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用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两次后使用3 LD50的LK-1株进行腹腔攻击;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两次后使用2个致死剂量的LK-1株进行耳静脉攻击,比较4种不同佐剂疫苗对小鼠和羊的保护率并对小鼠和羊免疫血清进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疫苗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矿物油疫苗导致接种动物出现严重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以及接种部位发生肿胀坏死和疫苗残留等不良反应;其它3种佐剂疫苗不良反应较轻微。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4种佐剂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5%、50%、80%、100%,对羊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0、100%。4种佐剂疫苗综合比较,ISA201疫苗使接种动物产生最轻微的副反应,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和最强的保护力。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羊柠檬酸杆菌病的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将试验组分为荷瘤11 d前接种旋毛虫组和荷瘤11 d后接种旋毛虫组,2组均于荷瘤20 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及抑瘤率,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试验结果表明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MCF-7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荷瘤11 d前接种旋毛虫组的抑瘤效果优于荷瘤11 d后接种旋毛虫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35-1440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人工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将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猪PRV变异株(Fujian-LY)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对6周龄SPF级BALB/c小鼠进行腹股沟皮下接种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5只小鼠,测定其LD_(50),观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试验期为7 d。结果显示,该毒株对小鼠的LD_(50)为3.7×10~3 TCID_(50)/0.1 mL,在不同的感染剂量下各攻毒组小鼠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等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以2.3×10~5 TCID_(50)的攻毒剂量接种后小鼠未发生急性死亡,且能表现出以神经症状为主的典型伪狂犬病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发病小鼠脑膜充血,肺脏出血,胸腺、脾脏严重萎缩等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该毒株对攻毒小鼠全身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均造成了严重的病理损伤,同时采用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这些组织内均能检测到PRV抗原。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了PRV变异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紫杉醇(TAX)、姜黄素(CUR)联合使用在体内、体外抗乳腺肿瘤的作用,本试验采用CCK-8法测定TAX、CUR单体及二者联合使用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系7364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TAX组、TAX+CUR组,考察TAX、CUR联合使用对小鼠乳腺肿瘤细胞系(4T1)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抑瘤药效。体外试验结果显示,TAX单体药物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系7364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91μmol/L,CUR单体药物IC50为53.160μmol/L,CUR(0.25~2μmol/L)和TAX(0.013~0.4μmol/L)联合给药时TAX IC50与其单独给药相比显著降低,表明TAX和CUR在一定比例、浓度时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动物试验结果显示,TAX+CUR组初次给药后第11天肿瘤体积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治疗结束后完整剥离肿瘤,测得TAX+CUR组的抑瘤率为17.3%,而TAX组无明显抑瘤效果。结果表明TAX和CUR在一定配比、浓度条件下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系7364具有...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毒人工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伪狂犬病毒(PRV)人工感染小鼠的模型,本研究采用PRV强毒株接种猪、羊及小鼠,疫苗株接种小鼠,应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PRV人工感染不同动物导致的组织病变。以1×102~4.5×104TCID50不同梯度剂量PRV强毒株通过滴鼻或皮下接种途径人工感染小鼠,6×104~2.7×105TCID50不同剂量疫苗株皮下接种小鼠,统计各人工感染剂量下小鼠存活率。感染PRV动物脑部病理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PRV强毒株及疫苗株接种小鼠后与PRV感染猪、羊后出现相似病理变化,均可导致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大脑实质内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免疫组化染色表明PRV可以感染小鼠脑组织。本研究最终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应用PRV疫苗株,采用1×105TCID50剂量通过皮下注射接种小鼠,在接种后6 d观察病变。该实验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RV感染小鼠后的天然免疫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后,脾脏中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试验将4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皮下接种1×103 TCID50/100μL、1×104 TCID50/100μL和1×105 TCID50/100μLPRV-HLJ毒液2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PBS,观察动物生存情况,确定最佳接种剂量。在此基础上,选取80只Balb/c小鼠,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感染PRV-HLT后24,48,72,96小时采集各组小鼠脾脏,制备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感染PRV-HLT后96小时高、中剂量组小鼠全部死亡,低剂量组小鼠存活率为50%,确定最佳接种剂量为1×103 TCID50/100μL。与对照组比较,感染PRV-HLJ后24,48,72小时,小鼠脾脏中CD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旋毛虫感染诱导的宿主免疫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试验随机将100只Balb/c小鼠分成空白组、旋毛虫组、荷瘤组、旋毛虫+荷瘤组,每组25只。旋毛虫+荷瘤组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的第7天(试验第7天)接种小鼠肝癌H22细胞,荷瘤组与旋毛虫+荷瘤组小鼠接种肝癌H22细胞的时间相同。在试验第28天,荷瘤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均处死10只小鼠用于计算抑瘤率。在试验的第7,14,21,28,35天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并收集脾细胞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小鼠脾脏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荷瘤组相比,旋毛虫+荷瘤组的抑瘤率为62.65%(P0.05),旋毛虫感染有效抑制了H22肿瘤的生长。旋毛虫+荷瘤组IL-2、IFN-γ的表达量于第7,14,21天明显升高,与空白组和荷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旋毛虫+荷瘤组IL-4的表达量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说明旋毛虫感染早期诱导宿主产生Th1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后期诱导宿主产生Th2细胞因子IL-4可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