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20 年7 月1 日在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城区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城区内涝,对居民生活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时雨强较强,维持时间较长,其中兴义城区为记录以来近10 年第二强降雨,此次过程为高层底层 相互配合的降雨,水汽输送有利。物理量场配合较好造成了这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
2022年7月6—7日的强降水过程平均降雨量133 mm,市区降雨量140 mm,乡镇最大降雨量202.2 mm,以上数值均为1957年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的最高值,此次降雨具有降雨集中、强度大、范围广等特点。长春市九台区气象局在此次降雨过程中预报准确、服务主动及时,使暴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对此次降雨过程的气象服务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FNL再分析资料、欧洲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资料对2022年7月13日11:00至15日8:00出现在德惠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将EC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报误差产生原因,提出夏季暴雨落区和时段预报的订正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共同作用,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850 hPa气旋附近;降水前期德惠市水汽充沛,降雨过程中上升运动较弱;根据德惠市降雨量强度,此次降雨量分为了4个强降雨时段。此次降雨EC预报的降雨落区和降雨时段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包括比湿场强度预报与实况有偏差,EC预报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偏弱,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南移速度较实况偏快。以上3个方面也是对此次数值预报暴雨落区进行订正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18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多年难得一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这次暴雨遍及阿坝、德阳、成都、雅安、绵阳等城市,其强度和波及范围甚大,对降雨地区造成了极大影响。西南涡的涡度的分布是一大难点,本文根据对西南涡的形成以及其在此次降水和水汽输送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在此次降雨过程中,西南涡对其的重大影响。通过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分析,本文也尝试着揭示西南低涡的一些特征、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实况及灾情,对此次降雨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西南涡东移北抬共同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空、地面、卫星、雷达等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及业务分析资料等对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主要以西风带上的系统东移影响为主,低涡和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此次持续降雨的重要影响系统;强降雨定量预报中,雨强和降雨持续时间是预报的重点和难点,两次强降雨过程的分析判断均与雷达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7.
李春艳 《北京农业》2013,(18):144-145
2012年6月24日15∶00左右,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影响,牡丹江市突发强对流天气,此次降雨过程范围小、降雨急,具有典型的强对流性质。通过高空形势以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得出,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较强低层辐合以及深厚的上升气流具有引发强对流天气的潜势,不稳定指数的明显变化为对流天气的爆发孕育了大量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fnl再分析资料、欧洲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资料对2018年7月13日12时至15日8时出现在德惠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将EC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报误差产生原因,提出夏季季节暴雨落区和时段预报的订正着眼点。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共同作用,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850hPa气旋附近;降水前期德惠水汽充沛,降雨过程中上升运动较弱;根据德惠市降雨量强度,此次降雨量分为了四个强降雨时段。此次降雨EC预报的降雨落区和降雨时段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一是比湿场强度预报与实况有偏差;二是EC预报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偏弱;三是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南移速度较实况偏快。以上3点也是对此次数值预报暴雨落区进行订正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1年6月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次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结合数值模式,对观测资料的诊断结果做验证。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主要是受滇缅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季风槽影响,季风槽东移有利于引导低层水汽输送;切变线南压,有助于低空动力抬升,配合冷平流的作用,触发对流性降水天气;数值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和再现了此次降雨过程的基本特征,与观测资料的诊断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黄土低山丘陵区土壤渗透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人工模拟降雨技术,对黄土低山丘陵区的渗透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各国对渗透量的正规方程解,可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渗透量。找出了影响渗透量的主导因素,衣次是降雨时间,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强度和土壤自然含水量;通过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渗透量的影响程度,土壤渗透理与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呈正相关,而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渗透量也不一样,农田的渗透一最大,其次是杨树林地和油松林地,而裸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等对2007年3月4日大连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500 h Pa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型;西南涡、江淮气旋是本次降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雨出现在江淮气旋发展的强盛时期;大气的斜压性是江淮气旋存在发展的启动机制;西南涡形成的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充足的水汽、热量和动量条件,同时与南侵的强冷空气交汇于大连上空,形成上升气流,为此次降水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17日21:30~18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普降暴雨,此次降雨基本集中在了18日白天,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情,降雨形成的天气原因与整个云贵川特大降雨云系有关。本文从地形特征、水汽形成特征、环流形式演变特征、高低空气流成因特征、环流特征和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等,简要概述了降雨形成的过程,并提出了降雨造成的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温室大棚是一个人为的密闭环境,棚室内的工壤不受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随着重茬的不断增加,土壤盐渍、虫卵、病原菌积累日趋严重,导致下茬蔬菜的病虫害相当严重、甚至大量死株,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此种现象广大菜农俗称“重茬病”。如何解决重茬病的为害,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试验探索,找到一些办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T639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12年6月27日乌海出现的大范围降雨过程进行模式检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气旋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是造成此次降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出现在700h Pa低涡对称轴东侧,西南急流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的变化是影响低涡发展和移动的主要因子,来自黄河以南的丰沛水汽输送是最大降水出现的主要原因。EC和T639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乌海夏季中到大雨降水过程数值检验诊断分析,总结乌海天气预报局地强降水的有效方法和模式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毅 《今日农村》2004,(5):19-19
6月逐渐进入盛夏,气温高,长江流域又是集中降雨的月份,高温高湿易诱发蔬菜病害,促使春夏菜败秧早衰。本月要加强田管,延长春夏菜的生长期与采收期;进行夏播和部分早秋菜育苗。  相似文献   

17.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对病虫害防治有重要作用。据观测,田间喷粉时有10%左右的农药附着植物上,约有20%左右飘浮于空气。土壤中有的农药被植物吸收,有的随灌溉流入水域,空气中的既可以被人呼吸吸收,又可以随降雨降落到土壤或水域里,因此农药在环境中转化是多种多样,但会引起农药污染,造成植株生育障碍。  相似文献   

18.
林内降雨通常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刻上都要迟于林外降雨,这种作用可称之为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侧柏林样地林内和林外的两台全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2010年雨季自动观测获取的数据,研究了典型场降雨的林内降雨时滞效应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18场完整降雨中林内降雨在开始时间上均晚于林外降雨,平均延滞时间为21 min;而降雨结束的时间绝大部分也出现了明显的延滞现象,平均延滞时间为46 min。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林内降雨延滞开始时间随延滞期的雨强增大呈对数曲线递减,延滞结束时间随场降雨量增大而呈对数曲线递增。林冠层对林内降雨的延滞作用可有效的削减洪峰流量和延长汇流时间,对减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产生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6年6月13—15日临清市大风冰雹天气过程灾情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6月13—15日,临清市出现大风冰雹降雨天气过程。青年办事处受灾最为严重,冰雹最大直径2.6 cm;乡镇最大降雨量68.2 mm,出现在烟店;乡镇极大风速最大为19.2 m/s,出现在刘垓子。据临清民政部门统计,此次冰雹大风降雨天气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1.4万元,达到小型气象灾害标准。结合此次天气和气象服务过程进行详述,并对服务效益进行了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1°×1°的GFS分析场数据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4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安徽阜阳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近似地模拟此次降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影响机制;暴雨中心上空垂直螺旋度呈现高层负、低层正的分布,这也是触发暴雨的重要机制;降水开始前,大气呈现上湿下干的湿度分布,这种大气层结很不稳定,易导致降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