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慈溪市梅花鹿养殖发展很快。梅花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遇到惊吓就会狂奔乱撞以及季节性公鹿之间强烈争偶顶架 ,极易造成创伤 ,结果使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腐败性细菌等致病菌通过皮肤或粘膜的创口侵入机体而发生脓肿。1 病 因各  相似文献   

2.
多例梅花鹿幼仔发生了浅在性脓肿,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经药物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旨在利用Y染色体基因研究梅花鹿种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父系起源,为梅花鹿的保种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对171只双阳、敖东、四平、东丰、兴凯湖、长白山和东大梅花鹿种公鹿Y染色体上的AMELY、DBY、USP9Y、SRY基因的5个片段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基因片段共筛选到8个突变位点,AMELY1、AMELY2、DBY、USP9Y、SRY基因片段分别有3、2、1、1、1个突变位点。利用DNASP5.1软件共定义了10种单倍型,分别为H1、H2、H3、H4、H5、H6、H7、H8、H9、H10,其中H1是优势单倍型,占梅花鹿种公鹿群体的49.1%,H5和H10为东丰梅花鹿种公鹿独有,H9是最原始的单倍型。171只梅花鹿种公鹿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96 8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36。NJ系统进化树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种公鹿有3个父系类型,分别为Y1、Y2和Y3,除双阳梅花鹿种公鹿和四平梅花鹿种公鹿均来自Y3,其余梅花鹿种公鹿群体均为多父系类型。表明我国梅花鹿种公鹿Y染色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极低的核苷酸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日月山养鹿场围栏放牧的10只梅花鹿公鹿的7项血清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祁连白唇鹿、祁连马鹿、祁连梅花鹿的某些生理指标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日月山梅花鹿公鹿血清总蛋白极显著低于祁近白唇鹿、祁连马鹿及祁连梅花鹿(P<0.01);日月山梅花鹿公鹿血清无机磷极显著低于祁连白唇鹿(P<0.01),其它血清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崇礼县某综合养殖场饲养的54只梅花鹿(其中公鹿7只,母鹿29只,仔鹿18只)。2001年10月19日晚上突然有9只鹿发病,当晚死亡1只公鹿,10月20日死亡2只公鹿,10月21日死亡1只公鹿。该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发病前饲喂过经粉碎的带棒青玉米。二、临床症状鹿发病突然,死亡快,病初东张西望、奔跑、鸣叫、惊恐不安、回头看腹、腹痛、腹泻、离群呆立,腹泻,排出酱红色水便。2~4小时后,步态不稳、呼吸加快、全身肌肉震颤、倒地、四肢划动、眼球转动、磨牙、头后仰、口腔黏膜苍白、…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 铁力市汪洋乡养鹿场,2005年存栏梅花鹿240只,其中公鹿165只,母鹿175只。自9月配种结束进入舍饲期后,突然死亡1只最好的公鹿,随后各圈公鹿相继发生死亡,最多1天死亡6只,仅9月就死亡39只,截止12月27日共计死亡65只,其中公鹿中膘情好、体壮、年龄在6~10岁、雄性强,产茸量占70%以上。而且当年产仔鹿20余只无一存活。  相似文献   

7.
延长茸鹿种用和生产利用年限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的种用年限与生产利用年限不同,种用年限要明显短于生产利用年限。梅花鹿的生产利用年限为10~12年,马鹿的生产利用年限为12~15年。梅花鹿和马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都明显短于种母鹿,而梅花鹿种公、母鹿的种用年限又短于马鹿,其中人工授精种公鹿的种用年限已反映出短于本交种公鹿。  相似文献   

8.
一、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北安农场管理局红星农场35连共养梅花鹿200余只,分成五群饲养,即成年公鹿、成年母鹿、育成公鹿、育成母鹿分别组群,几年来鹿群一直很健康。一九七八年九月廿五日突然死亡育成母鹿1只,接着,每隔大约4—7天死亡1—2  相似文献   

9.
商丘市某野生动物驯养场2000年因发生鹿巴氏杆菌病,导致9只梅花鹿死亡,其中成年公鹿5只,母鹿2只.根据发病季节,病鹿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情况,以及病料涂片镜检结果,确诊为鹿巴氏杆菌病.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或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最急性或急性传染病.以呈现急性败血症,出血情炎症或肺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梅花鹿皱胃炎主要是由于饲喂饲料质量差、突然更换饲料、饲养环境改变等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引起皱胃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本病多发生于老龄、幼龄及体质虚弱的反刍兽。1发病情况2016年10月中旬,威海市文登区某度假山庄刚转群的4只梅花鹿,出现采食量下降、不同程度的腹泻等症状,其中一只8岁公鹿的病情最为严重,拒食、反刍停止,因未及  相似文献   

11.
梅花鹿是我国驯养鹿类的主要品种,本文仅就我场多年来的选种繁育情况初步报告如下: 一、选种前公鹿群概况一九五八年建场初期,仅有公鹿48只,每只公鹿平均单产鹿茸8.3两(其中头锯公鹿  相似文献   

12.
1生理特点 茸鹿的一般性成熟期,母梅花鹿约在16月龄左右,个别发育良好的鹿7个月龄就可达到性成熟,公梅花鹿为20个月龄左右;马鹿约为28个月龄,但有部分鹿16个月龄即达到性成熟。适宜的初配年龄,母梅花鹿为16个月龄,公鹿为40个月龄(3锯公鹿);母马鹿为28个月龄,公马鹿40个月龄(3锯公鹿)。  相似文献   

13.
本市养殖户刘某在饲养梅花鹿41只,其中成年公鹿14只,成年母鹿12只,育成鹿7只,仔鹿8只。2012年7月26日清晨,发现3只4锯公鹿死在圈中棚舍内,还有2只大锯别公鹿出现呼吸促迫、流涎、两眼赤红等现象。请兽医诊断,认为鹿群出现了肠毒血症疫情。  相似文献   

14.
桦川县种畜场梅花鹿养殖基地有鹿600多只,生产性能较差,主要原因是鹿群采用自然交配繁殖,优良的种公鹿利用率低,严重影响鹿场经济效益。开膣器法结合同期发情技术进行梅花鹿人工授精方法早有介绍,为探索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改变鹿场现状,笔者于2005年、2006年两次对鹿场193只母鹿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底,河北东光县一梅花鹿养殖场饲养79只梅花鹿(公鹿8只,成年母鹿37只,未成年鹿34只)发生了以高烧、剧烈下痢和排棕色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因发病急而来不及治疗,发病当天便死亡2只怀孕母鹿。随即来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附红细胞体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经积极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1 发病情况 江苏省通州市某养殖梅花鹿农户陈某2001年11月从海门市购进10只青年梅花鹿,其中母鹿7只,每只30kg左右;公鹿3只,每只50kg左右,其后梅花鹿生长良好。2002年4月2日,陈某发现鹿粪便含水量偏高,呈条状而非粒状,即用常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败血症是发展养鹿事业的最大敌人之一,我场在1971—1976年因此病死亡鹿44头,占死亡数的14.67%。其中1971—1972年发生此病死亡28头,占总鹿数的2.17%,特别是公鹿的发病死亡率最高,占公鹿数的6.09%。而且此病在梅花鹿中多呈最急性或急性发病死亡,很难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所以研究预防本病的措施才是根本的办法。因此我们从1973年8月起做了梅花鹿出血性败血症的预防试验,通过四年来的试验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一、病情简述流行情况:六年来因出败死亡梅花鹿44头(其中1971—1972年28头,1973年9头,1974—1976年7头),其中公鹿31头,母鹿13头,而且多发生在10—12月份,这个季度中因此病死亡23头(公鹿19头,母鹿4头),其余三个季度仅有21头。公鹿在发情期中,减食、绝食精料,又好角斗,体质消瘦,抗病力减弱,而出败病菌属条件性病原菌,所以在这期间公鹿发生此病较多。年龄与此病的发生无  相似文献   

18.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原,多侵害皮下及淋巴结,形成局灶性脓肿,引起羊干酪性淋巴结炎,骆驼脓肿,马溃疡性淋巴结炎和人的化脓性淋巴管炎,受害的皮下及淋巴结出现化脓性病变,呈脓性干酪样坏死,有的还可侵入体内,在肝、脾、肺、子宫角、肠系膜等处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南方某鹿场,饲养水鹿、梅花鹿360多头,1978年11月初,鹿群开始发生锥虫病,12月大批感染,至1979年春,死亡大小鹿只近70头。发病公鹿产茸量与质明显下降,梅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养鹿大国 ,驯养梅花鹿具有悠久历史 ,目前驯养梅花鹿约 35万头。解放以来 ,梅花鹿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 ,先后培育出了具有鹿茸高产优质等特点的双阳梅花鹿品种 (1 986年 )、长白山梅花鹿品系 (1 993年 )和西丰梅花鹿品种 (1 995年 ) ,为促进我国养鹿业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1 双阳梅花鹿双阳梅花鹿是以双阳型梅花鹿为基础 ,采取大群闭锁繁育的方法 ,历经2 3年 ,培育出的我国第一个茸用梅花鹿品种 ,品种形成时鹿只数为 372 5只 ,已被引种到全国各地上万只 ,现存栏 2万余只。1 1 体质外貌特征 双阳梅花鹿体型较大 ,成年公鹿体高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