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水产》2021,(1):36-37
本刊讯 12月4日,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汕头大学、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青岛)、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12,(8):94
农渔学〔2012〕46号各有关单位、学会各分支机构:为加强全国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水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我会定于11月6日-11月8日在河南郑州嵩山饭店召开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现将年会征文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年会主题: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成果转化。二、年会安排:开幕式邀请院士、著名专家做大会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后,参会专家、学者按专业领域在各自分会场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三、论文征集1.征集范围:水产及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捕捞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1月20日至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2000年全国水产捕捞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代表60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报告33篇,其中大会宣读了22篇.与会代表各抒所见,发展了学术观点,开得隆重而热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产病、害及防治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4):57
正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研发微生态制剂的省级高科技生物技术民营企业。十余年来完成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技术研究》、《基因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应用技术与示范》等国家"863"科技项目的研发,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厂区占地60余亩,布局和设备全部按GMP标准规划建设。设置了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生物等专项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12):29
<正>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研发微生态制剂的省级高科技生物技术民营企业。十余年来完成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技术研究》、《基因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应用技术与示范》等国家"863"科技项目的研发,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厂区占地40余亩,布局和设备全部按GMP标准规划建设。设置了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生物等专项实验室、培养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的2022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于2022年12月29-30日在线上线下同期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科技创新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涉及十大专题领域: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捕捞,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水域生态修复,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休闲渔业与渔文化,现代渔业设施装备与信息化,渔业经济、政策与管理。大会共吸引专家学者近千人参会,可谓是群英汇聚,精彩纷呈。现将部分精彩报告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7)
正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研发微生态制剂的省级高科技生物技术民营企业。十余年来完成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技术研究》、《基因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应用技术与示范》等国家"863"科技项目的研发,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厂区占地60余亩,布局和设备全部按GMP标准规划建设。设置了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生物等专项实验室、培养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5,(8)
<正>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研发微生态制剂的省级高科技生物技术民营企业。十余年来完成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技术研究》、《基因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应用技术与示范》等国家"863"科技项目的研发,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厂区占地60余亩,布局和设备全部按GMP标准规划建设。设置了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生物等专项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2)
<正>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研发微生态制剂的省级高科技生物技术民营企业。十余年来完成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技术研究》、《基因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应用技术与示范》等国家"863"科技项目的研发,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厂区占地40余亩,布局和设备全部按GMP标准规划建设。设置了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生物等专项  相似文献   

11.
王茵  吴成业 《福建水产》2011,33(1):82-85
本文从企业规模、技术创新、对台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价了厦门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加工技术及科技含量、拓展新产品和新工艺、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来进料加工、提高水产品安全质量等,为促进厦门市水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产加工业及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的趋势及产业的主要走向,并提出福建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未来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水产品出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四个市场上,近年来,这四大市场大约占到了85%左右。同时,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对进口水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性标准,我国的水产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些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文章介绍了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状况和日本、美国、欧盟以及韩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况,同时也介绍了这些国家对我国水产品贸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漓江渔业资源现状评估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的方法,利用数学统计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分析历史与现状数据,评估漓江渔业资源的现状,探讨漓江水生态系统的致危原因。研究显示,由于各种有害致危因素的叠加影响,漓江水生态系统呈现出亚健康状态,水生生物结构严重失调、鱼类自然资源日趋衰竭的态势严重,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趋势显著,保护与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讨论和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水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结算风险以及对我国水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水产品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但有利于改善我国水产品的国际贸易条件,提升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结构。据此提出了应该加快实现市场多元化,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养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渔业发展的命脉。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根据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2006年的监测结果和近年在渔业水域开展的生态环境养护研究工作,概要分析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养护研究现状,提出中长期内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应围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诊断与评估技术、渔业污染生态学和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清洁养殖与退化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水产生物技术研究的回顾、最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07,31(6):825-840
1简要回顾水产生物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以水产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水产业应用为目的,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水产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  相似文献   

18.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与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和产生机理的阐明,对于开展水产品甲醛残留及安全限量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几年来研究工作对水产品中甲醛的可能来源,产生甲醛的水产品种类及含量、氧化三甲胺酶的性质及影响甲醛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通过对流域30个站点的物理生境、水质理化、水生生物等指标进行评价参数选取、指标赋分及加权求和,获得永定河流域各站点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可以代表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不存在清洁站点,除少数监测站点水生态状况为较清洁外,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站点占据了永定河流域的大部分,可以看出永定河流域整体水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与该区域生态环境所受外部胁迫程度较强有关。对比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吻合性,探讨了利用对永定河流域进行水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为河流管理和健康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对大川河永生生物与虎嘉鱼生态位的初步研究结果:①大川河水生生物中藻类植物53属,浮游动物21属,水生昆虫14属,鱼类8属(9种)。②虎嘉鱼的生态位在大川河水生生物中处于能量的终极,食物链的顶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