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斑鳠[Mystusguttatus(Lacepede)]属鲶形目鱼尝科鱼类,地方名也称芝麻鱼佥、西江鱼甘,是江河中的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利用池塘进行人工养殖获得成功。进行斑鳠苗种驯养,为生产提供大规格鱼种,是斑鳠成鱼养殖最关键的环节。为此,笔者利用发电厂冷却水高密度流水养殖斑鳠鱼种,取得了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越冬池条件。越冬池为桂林铁合金总厂发电分厂1#冷却水池,面积1060m2,用20目尼龙网片分隔成两部分,其中600m2供本次试验养殖斑鳠鱼种用(另460m2养殖…  相似文献   

2.
斑鳠(Mystus guttatus)俗称芝麻(鱼甘)、白须(鱼甘)、(鱼甘)鱼,隶属鲇形目(Silurifo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常见个体为4kg~5kg,较大个体为5kg~10kg,最大个体达16kg以上。斑鳠为珠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在江河上捕捉斑鳠的渔农民越来越多,导致江河野生斑鳠的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开展斑鳠养殖技术研究,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3.
斑的人工繁殖试验李骏珉(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1)许镇平陈洁陈玉(广东省顺德市龙发特种鱼苗场,顺德528325)斑(Mystusgutatus)又名鱼佥鱼、黔鱼、斑鱼佥、花鱼佥、西江鱼佥、白须鱼佥、芝麻鱼佥。在珠江水系中主要分布于西...  相似文献   

4.
斑鳠,又名芝麻Yan、Yan鱼,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的珠江、钱塘江、九龙江等水系中。斑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5.
斑鳠又名Yan鱼、芝麻Yan、花Yan,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喜弱光,以虾类、小形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属肉食性鱼类。斑鳠生长快,2龄鱼可长到600~700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近年来,斑鳠人工驯化养殖已取得初步成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发展。池塘养殖主要为套养。  相似文献   

6.
正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它肉质细嫩鲜美,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是主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近年来,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江河野生斑鳠资源量大幅  相似文献   

7.
芝麻魽是珠江水系特有的"四大名鱼"之一,学名斑鳠,拉丁名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斑鳠属,俗称芝麻魽、白须魽、魽鱼、梅花鲇等。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上游,在我省仅分布于南、北盘江。芝麻魽是少数具有肉食性同时又具有杂食性的优良土著鱼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人们喜  相似文献   

8.
柯继 《水产科技》1998,(4):44-45
由省科委立项、广东龙发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的“斑鳠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已经完成。该公司将江河捕捞的斑鳠种苗在池塘中用5—6年时间培育成亲鱼,并进行全人工繁殖试验。1997-1998年,连续6批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共获得种苗近6万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定量测定了长吻(鱼危)、大鳍鳠的含肉率及鱼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了肌肉水解液中氨基酸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评价了两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长吻(鱼危)优于大鳍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大规格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对不同隐蔽所的选择及其相关的行为特征, 本研究在同一养殖池中以不同材料构建了 3 种类型的洞穴(瓦片、卵石和水草), 并在实验池中按照放鱼的数量分别设置自由选择组(1 尾鱼)、无竞争组(3 尾鱼)、竞争组(6 尾鱼) 3 个实验组, 分析了 3 种养殖密度条件下大鳍鳠对隐蔽所的选择及其行为特征。结果显示, 大鳍鳠更偏好瓦片洞穴和卵石洞穴, 这两种洞穴未见多尾鱼同栖, 水草洞穴可见两尾鱼同栖。 面对不同种类洞穴, 大鳍鳠均表现为白天躲避在洞穴中, 夜间出来活动的特征。在无竞争和竞争组中, 大鳍鳠均表现出探索、巡查、捕食等日常行为, 追逐、碰撞、撕咬等攻击行为以及入侵、驱赶、守卫等领地行为。竞争组中实验鱼的攻击频率显著高于无竞争组, 夜间的攻击频率显著高于白天。大鳍鳠能够根据攻击行为建立社群等级分出“优势个体”和“弱势个体”。因此, 建议大鳍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采取夜间投喂模式, 并在池塘中设置足够的开放式隐蔽所供其躲避, 以避免其相互间攻击行为的发生, 提高养殖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斑鳠是名贵经济鱼类,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斑鳠养殖技术水平,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池塘精养斑鳠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2002年度的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渔项目“斑鳠、卷口鱼人工繁殖和大规模种苗生产技术的研究”(B200301C01),其中在卷口鱼人工繁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成功获得鱼苗。2006年6月1日,项目组对人工驯化培育二年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人工催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广西区科技厅下达的《斑鳠人工配合饲料与营养分析的研究》课题中的斑鳠人工育苗技术要求,在斑鳠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鱼种培育技术研究.我们于1999年的4月下旬至7月中旬,先后将8批孵化出的33808尾斑鳠鱼苗(1.2cm~1.5cm),经16天~21天培育,获得3.0cm~5.0cm规格鱼种20365尾.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品种多、档次高我地区主要养殖品种有:甲鱼、斑鳠、鳜鱼、鳗鲡、淡水白鲳、美国加州鲈、南方大日鲶,七星鱼、本地塘角鱼、奥尼鱼、罗氏沼虾、美国青蛙、山瑞、金钱龟10多种。在这些品种当中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种有斑鳠。甲鱼、山瑞、金钱龟、本地塘角鱼,且大多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珍品,其余都是从区外引进的国外名优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丝尾鳠越冬养殖中水霉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奔明 《淡水渔业》2004,34(5):29,55
丝尾鳠(Mystus numerus)俗称白须公,属鲶形目(Sinion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丝尾鳠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是马来西亚主要食用和游钓鱼类,丝尾鳠的肉质细嫩、口感爽,无肌间刺,腹腔无黑膜,肉质雪白,无特别鱼腥味,肉质可与笋壳鱼媲美,当地售价较高.  相似文献   

16.
斑鳠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及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斑鳠喜欢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也摄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个体.斑鳠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价...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2014,(7):16-16
<正>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2014年3月份从广东引进的水产良种斑鳠亲鱼,投放到该公司旗下鱼种养殖基地,在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养殖驯养、培育、选育,目前长势良好,斑鳠鱼苗种的人工繁育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待外界条件成熟即可进行苗种繁育工作。斑鳠鱼生活在淡水中,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水系,以小型水生动物如水生昆虫、小鱼虾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冰鲜野杂鱼。生长繁殖性成熟年龄为7~8龄,成熟最小个体体重500 g,体长400mm。珠江水系产卵期为5—8月,6—7月是产卵盛期,属粘性卵,产卵场多在水流缓慢河底层的沙砾、岩石处。斑鳠鱼体侧扁,头略平,体形较长,吻宽而圆,形似犁头,唇稍厚,有须4对,上下领齿呈弧形,  相似文献   

18.
靠工业发迹起家的黄明佳年方四十、年富力强。2009年,他作出了转战水产行业的重大决定:承包了广东省中山市黄同镇石军村1270亩池塘,试水养殖杂交鲶、斑鳠鱼、加州鲈、桂花鱼等11个鱼类品种,总投入35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斑鳠(Mystus guttatu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特征,采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斑鳠消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斑鳠为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解剖观察其消化道结构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肝脏和胰脏为其主要的外消化腺。组织学观察发现口咽腔上皮组织中有较为丰富味蕾和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肌层发达,且含有丰富的黏液细胞;胃贲门部和盲囊部,体壁较厚,胃壁内侧有丰富的黏膜褶皱,黏膜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大量的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管状腺体,胃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层,外层为纵肌层;斑鳠肠道系数为(0.89±0.11),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肠腔内有丰富黏膜褶皱,褶皱高度从前向后逐渐降低。肠黏膜上皮肠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在黏膜上皮分布大量的黏液细胞。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胰脏弥散分布于肠系膜上。斑鳠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与其喜好摄食甲壳类动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斑鳠(图见彩中插2)人工养殖经验,笔者曾分别在池塘和网箱中进行斑鳠养殖试验,在池塘中养殖,由于池水富营养化、透明度比较低等原因,斑鳠体色变黑,肉质品味远不如在河道野生的斑鳢。而存河道中设置网箱饲养的斑鲮体色不变,肉味和在河道野生的斑鲮一样鲜美,价格也相差无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网箱养殖斑鳢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