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试验条件1.1 设施、设备育苗池14个,有效面积 420 m2,规格 5m ×6 m×1.3 m;M级沙滤池 2个,规格 5 m×2m×1.5 m;海边沙滤井 1口;单胞藻培养池 16个,规格 3 m×5 m×0.8 m;12 m3/h罗茨鼓风机1台;蒸发量为2t/h的锅炉1台。1.2 试验材料 饵料为人工培育的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异胶藻及海洋酵母。亲蚶系采自浙江乐清人工养殖的3龄泥蚶,规格160粒/kg。2试验方法2.1催产、孵化用沙滤海水冲刷掉亲蚶外壳上的犯及沉垢,然后用500×10-6的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3.
稀土添加剂网箱养鲤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添加量(0,107,125,143,170mg/kg饲料)的维西稀氧化物作添加剂,在5只5m×5m×3.5m的网箱中进行养鲤试验。除添加量不同外,配合饲料其它成分完全一样,鲤入箱规格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投喂添加稀土的配合饲料,鲤增重倍数为9.7-10.8,净产量119.4-132.8kg/m^2,对照网箱增产12.3%-25%,稀土添加剂投入产出比为1:37。本文认为稀土添加量以143m..  相似文献   

4.
李亦华 《内陆水产》2000,25(2):32-32
3鱼苗培育3.1水泥池育苗池子面积以50~100 为宜 ,水深0.8~1m ,要求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注、排水方便 ;进、出水口用50~60目网布滤水 ,防止敌害生物进池和鱼苗逃逸。放养1~2cm鱼苗300~400尾/m2;2~3cm鱼苗200~300尾/m2 ;3~4cm鱼苗100~200尾/m2。水泥池育苗宜投喂鲜活饵料 ,鱼苗出膜后2~3d ,可投喂轮虫、丰年虫及小型枝角类 ,体长1.5cm左右的鱼苗 ,可捞取水蚤投喂 ,当鱼苗长至2cm以上 ,可投喂水蚯蚓 ,并开始驯食 ,使鱼苗集中在池的一角摄食 ,并逐渐将活饵改…  相似文献   

5.
放养量4.5-6kg/m^3,饲养期约100天,单产27.0-32.6kg/m^3,饵料系数1.3-1.75,成本利润率56.9%-75.2%,能量转换率17.9%-23.9%。试验表明在我国北方网箱养非鱼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控制培育密度 适宜的培育密度,不仅可提高稚参成活率和参苗质量,而且能加快稚参的生长速度。适宜的密度为0.2~0.4头/cm2,这个密度再加上管理措施得当,成活率可达50%以上。2饵料要质好量足 刚变态的稚参,体长在 0. 2 cm之前,饵料以底栖硅藻为主,适当投喂海滩表泥及浮泥,增喂一些单细胞藻类沉淀液。稚参体长达到 0. 2 cm以后,饵料以鼠尾藻粉为主,日投2~3次,日投量50~80X 10-6。随着体长增长,每 3~4日加喂一次含蛋白质较高的人工配合饵料。3加强水质管理 采用流水法培育稚参,可保持…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对早期蟹苗的需求,进行了河蟹控温育苗高产试验。在850m^水体中,一茬育出大眼幼体329kg,计4606万只,平均1m^3水体出苗量为0.387kg,平均成活率为21.93%。通过试验,探索出高产技术是:1)交配前对亲蟹加强饲喂,增加营养积累,促进亲蟹交配;2)交配时把水温和盐度分别控制在10-14℃和18-22;3)越冬促熟亲蟹期,要投优质鲜活饵料,池水盐度要高于交配时,水温不低于6.0℃  相似文献   

8.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9.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改善养殖水环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垠  马悦新 《水产科学》1998,17(4):10-13
使用二氧化氯化处理水养殖用水(实验室规模)测定水化学指标及水中细菌数量的变动,结果表明:(1)二氧化氯能够明显中水环境的溶氧(增氧量为5.8-22.7%)减低水中COD和NH3-N值(COD降低幅度为26.0-58.8%,NH3-N清除率为19.4-38.5%)(2)二氧化氯浓度为0.2×10^-3mol/m^3及1.2×10^-3mol/m^3可有显降低海水中弧菌数及细菌总数,随着药物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