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概述松嫩草地开发利用已久,由于气候条件、盐化成土母质、地貌特征及不合理的利用等因素,导致盐碱土的形成和草地盐渍化,盐土、碱土面积达24万hm2,盐渍化土壤面积已达69万hm2,还有很大面积的草地受到次生盐渍化的威胁,如安达33%放牧场盐渍化,面积达...  相似文献   

2.
常军 《四川草原》1994,(1):17-20
酒泉地区次生盐渍化土地开发利用初探甘肃省酒泉地区草原站常军土壤盐渍化是酒泉地区农牧业生产的一大灾害。治理盐渍化土地,既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潜力所在,又是整治国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可行之路。自1984年以来,我们在盐渍化土地上种植碱茅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及其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对增水、减水和氮添加及其交互处理下晋北盐渍化草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减水及减水+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Na+含量,氮添加提高了非根际土壤208.1%的硝态氮和105.3%的无机氮含量(P<0.05);增减降水与氮添加交互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根际土壤pH值比非根际低0.25个单位,铵态氮、硝态氮、有机酸、氨基酸、全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比非根际高412.0%,81.4%,37.5%,22.4%,37.3%和43.6%(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水、氮交互处理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表明盐渍化草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根际效应,但其对增加降水及水、氮交互的响应不敏感,结果可为预测未来降水变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情境下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枸杞林的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种植枸杞对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实现次生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次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弃耕地、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地和小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枸杞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盐离子除HCO3-显著增加、Ca2+降低不明显外,K+、Na+、Mg2+、Cl-、SO42-、全盐量、电导率均显著降低,离子组成中Na+降幅最大,达70.1%~82.9%,全盐量降低70.9%~82.8%;砂砾含量降低、粉粒和粘粒含量升高,CaCO3含量升高,pH值降低,容重先降低后升高,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枸杞地Na+和全盐量比小麦地分别高118.1%~282.3%和84.0%~211.5%,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和小麦地没有差异。这些说明种植枸杞改善了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除占盐分主导地位的Na+含量明显较高外,其他土壤性状恢复至与盐渍化程度低的传统农耕地相当。种植枸杞的前4年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迅速变化,之后变化速度很缓慢。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对盐生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盐生植被的考察和植被下土壤盐渍化的分析,可发现伴随土壤盐渍化加重,盐生植被表现出明显的趋同现象,而伴随土壤盐渍化程度降低,盐生植物群落结构越接近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受其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文章结尾还对盐生植被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和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兴运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5):20-22,27
在对河西走廓盐渍化草地土壤、植被改良培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河西走廓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小花碱茅和朝鲜碱茅改良盐渍土壤的机理,盐渍化草甸草地培育原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张佘淑  赵军 《草业科学》2023,(11):2812-2821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展开土壤盐渍化遥感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近十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盐渍化遥感建模研究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主题和热点,从机器学习算法、建模特征变量以及模型评价等方面评述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研究热点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主要结论:1)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盐渍化遥感建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主题有机器学习算法及其精度研究、建模特征变量选择研究、遥感数据源选择对模型的影响研究、土壤盐渍化研究区域选择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盐渍化数字制图应用研究。2)目前的研究热点为辅助变量作为特征变量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实测光谱数据与多源遥感光谱数据结合以及最佳机器学习算法选择。3)以2018年为节点,研究进展分为起步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仍存在需要解决的挑战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云平台和机器学习在土壤盐碱化大范围、长期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成因的基础上,对生物改良和利用撂荒地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封育一灌溉和建植入工草是改良与利用盐渍化撂荒化撂荒地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9.
海南州土壤盐渍化状况和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州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共和、兴海两县,呈零星分布,面积达11.18万hm2。盐渍化土壤类型为盐化棕钙土和盐化栗钙土。由于土壤利用不当,致使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牧草和农作物产量均不到1500kg/hm2。为此提出了综合改良措施,如改善耕灌制度、草田轮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排水洗盐等,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省对朝鲜碱茅在盐渍化土壤改良上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应用效果和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结果表明:种植朝鲜碱茅能够显著地改善盐渍化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表层中盐分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理化性质,促进后茬牧草的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四翅滨藜的耐盐性和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选择甘肃永登灌溉农业区次生盐渍化土壤4个试验点,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四翅滨藜根际土壤的盐离子浓度、pH值和电导率(EC值)变化。结果表明:1年期四翅滨藜根际土壤盐离子浓度略有下降,2年期和3年期四翅滨藜根际土壤盐离子浓度明显下降;根际土壤p H值逐年下降;四翅滨藜叶片电导率逐年增加;0~80 cm土层电导率逐年下降。说明四翅滨藜对于根际土壤的盐离子具有吸收分化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pH值、EC值),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盐渍化土壤生物改良植物。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张晓琴  胡明贵 《草业科学》2004,21(11):31-34
在临泽小泉子滩盐渍化土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 2~6年后,土壤盐分、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机械组成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0~30 cm土层全盐量从1.86%下降至1.19%,盐分下降36.18%.SO42-和Cl-分别下降19.1%,86.37%;Mg2 ,K Na 分别下降68.22%,81.30%;Ca2 ,HCO3-和pH值无明显的变化.0~20 cm土层中土壤容重平均下降12.69%,孔隙度平均增加13.02%.可见苜蓿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大棚栽培蔬菜,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大棚内土壤盐渍化程度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一、大棚土壤盐渍化原因 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造成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改良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临泽生态实验站279 hm2 盐渍化草地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中140 hm2 盐渍化草地的改良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良盐渍化草地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便于操作,实用可靠,成熟可行,适用于同类盐渍化草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沿绿洲-荒漠过渡带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抗氧化保护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沿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的生长环境特征以及抗氧化系统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叶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在盐渍胁迫严重的盐渍化生境很高。芦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根区土壤含水量降低时显著增加,对抵御干旱胁迫的贡献较大,但对盐渍胁迫并不敏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而逐渐升高,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大于对盐渍化响应;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盐渍化生境和土壤含水量很低的沙丘生境中都较高,对抵抗盐渍胁迫和干旱胁迫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芦苇叶片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未表现出显著变化,在盐渍化生境还有降低,说明Car对抵御干旱胁迫和盐渍胁迫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16.
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的本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拥有280hm^2盐渍化草地的临泽划地生态试验的基本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含量3.6g/100g于土左右,属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化土壤。植被以盐生植物为主体,芦苇、赖草、碱蓬、盐爪爪等为优势种。将植被与盐渍土壤质地叠加,形成反映初始状况的综合生态图。试验区内的地下水位高,水南矿化度较大。培育后的盐渍草甸草的初级生产明显提高,但草地的蛋白质生产能力不佳,有待引入抗盐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7.
盐渍化土壤渗透势的电导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朱兴运 《草业学报》1994,3(3):71-75
本文介绍了用电导法测定盐渍土壤渗透势的方法,并将此法用于测定河西盐渍化土壤和碱茅(P.tenuiflora)种子萌发期半致死渗透势。结果表明:河西盐渍化土壤浸提液的渗透势(OP,MPa)与电导率(EC,dsm-1)呈指数关系,OP=-0.025EC1.19。研究区各类草地渗透势的变化特点是春、秋两季下降,夏季上升。2年生碱茅草地和撩荒地土壤0~10cm层渗透势明显高于10m以下各层,其平均值分别是:-0.34,-0.31MPa;3年生碱茅草地渗透势升高,10cm土层平均值为-0.07MPa。碱茅种子萌发期的半致死渗透势为-0.91MPa。  相似文献   

18.
临泽盐渍化草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侯扶江  沈禹颖 《草地学报》1999,7(4):263-270
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维数和修改分维数等指标,分析和比较临泽盐渍化草地轻盐区和高盐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区域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全盐含量的增加,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而优势度指数、分维数和修改分维则降低。说明在土壤盐渍化过程中,缩小了不同斑块间面积的差异,导致斑块形状和空间关系趋于简单。在描述临泽盐渍化草地的景观空间格局方面,修改分维数与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分线数相比,是一个较为准确和全面的综合指标。对斑块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斑块类型在高盐区的分维数普遍低于轻盐区,说明土壤全盐含量升高使斑块形状的复杂性降低。从轻盐区到高盐区,优势种的耐盐性相对较弱的群落面积减少,并且与周围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趋于简单。与此相反,以相对耐盐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面积增加,与其它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复杂化。随着土壤全盐含量的升高,与放牧关系密切的群落面积减少、空间格局多样性程度降低,而与放牧关系疏远的植物群落,其变化趋势恰恰相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化草地空间格局的变化既有土壤盐渍化的作用,又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牧草改良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简要介绍了耐盐牧草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机理。盐渍化土壤种植耐盐牧草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改变,土壤结构趋于好转,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逐渐降低,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利用牧草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治碱”措施是行之有效,长期稳定的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原资源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先进的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手段,结合地面常规调查,依据地面样地样方资料,建立了TM、ETM影像解译标志,并与80年代1:50万草原类型图进行叠加分析,准确的获得呼伦贝尔市草原资源面积现状及变化数据,更新了80年代草原本底数据。结果表明:由于开垦及过度利用等原因,草原面积较80年代减少了134.73万hm^2,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增加了188.51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