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掌握当前猪链球菌耐药性情况,对分离鉴定出的81株链球菌菌株选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对各种常规药物敏感率普遍较低,大多数菌株对先锋Ⅴ(85.1%)和利福平(81.4%)较敏感;其次是环丙沙星(66.6%)和恩诺沙星(63.0%) ;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敏感率则在45%左右;对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等敏感率极低,而且同种药物对不同来源菌株的敏感性均不相同.和之前试验进行比较发现:链球菌耐药谱变化快,如对先锋Ⅴ、利福平敏感率有所下降,而对部分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红霉素和青霉素等敏感率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猪链球菌在江西省规模化猪场的临床健康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2019年江西省的5个规模化猪场为采样点,采集表观健康猪群鼻拭子314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与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12株;表观健康猪群中的猪链球菌总检出率为35.67%,各个规模化猪场的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显著;未检测出猪链球菌2型,检出率0%;50%以上的猪链球菌菌株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耐药,90%以上的猪链球菌菌株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和米诺环素高度敏感;菌株的耐药谱以多重耐药为主,甚至分离到耐11种和12种抗生素的猪链球菌菌株;不同地域猪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和耐药谱差别较大。【结论】猪链球菌在江西省内的规模化猪场中流行率较高,青霉素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或预防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是目前猪链球菌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多重耐药情况已相当严峻,迫切需要引起从业人员的重视,建立完善合理的猪链球菌病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分布特点,分析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从河南等7省份不同猪场采集来的疑似猪链球菌患病猪的脑脊液、关节液、肝等部位分离、纯化疑似菌落,采用镜检、16S rRNA基因方法鉴定猪链球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分离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包括编码核糖体甲基化酶的erm基因ermA、ermB、ermC、ermTR和介导外排泵机制的mefA、mefE及msrD基因)分布情况。最终从573份病料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65株,分离率为28.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8.1%,对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耐药率分别达96.9%、95.1%、94.5%,有153株菌株对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ermTR、mefA、mefE、msrD检出率分别为5.4%、81.8%、13.3%、6.6%、11.5%、7.2%、5.4%,其中ermB检出率最高。除发现有93株菌株仅携带1个耐药基因外,分别有30、17、2、1个菌株分别携带2、3、4、6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检出耐药基因的菌株中有82.5%(118/143)的菌株仅携带erm基因,有13.9%(20/143)的菌株同时携带erm以及mef、msr基因,另有3%(5/143)的菌株仅携mef、msr基因。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中广泛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和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呈正相关。以ermB介导的核糖体23S rRNA甲基化耐药机制占主导地位,由mefA、mefE、msrD介导的外排泵机制亦存在于分离菌株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以有效选择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采集北疆地区患乳房炎牛乳50批次,从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8大类29种兽药(内酰胺类8种、大环内酯类3种、喹诺酮类4种、四环素类2种、胺类2种、氨基糖苷类7种、林可酰胺类2种、氯霉素类1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其中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100%;对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达100%,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为93%;15株分离菌均多重耐药,最少耐5种药,最多耐17种药。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7.
33株猪源链球菌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析了 33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对 1 0种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表明 :所有分离菌株都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有耐药性 ,耐药率为 1 0 0 % ;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磺胺、链霉素存在高度的耐药性 ,耐药率分别为 75 .8% ,78.8% ,72 .7% ,72 .7% ;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氯霉素存在中等耐药性 ,耐药率分别为 2 4 .2 % ,36 .4% ,30 .3 % ,所有菌株都对 3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性 ,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ERIC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7株黄白痢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为材料,通过Kirby-Bauer法检测细菌耐药表型并用PCR扩增Ⅰ型整合酶基因,进而对不同耐药谱菌株进行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基因分型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聚类.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47株大肠杆菌均呈多重耐药,共9种耐药表型;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检出率为95.7%(45/47);ERIC-PCR扩增出现稳定可重复的基因指纹图谱,耐9~13种药物菌株(85.1%,40/47)的ERIC指纹图谱分别显示出2种主要谱型,各代表1个猪场的菌株类型.聚类分析提示,相同耐药谱的来自同一猪场和不同猪场分离株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68.7%和53.5%,显著高于47株菌的平均相似率37.3%.说明菌株耐药性可能与特定的ERIC指纹图谱相关,ERIC指纹图谱分析可作为考察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特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为证实国内临床分离的动物源链球菌菌株中是否存在与红霉素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选取含有mefA基因和ermB基因和不含mefA/ermB基因的链球菌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菌株,在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采用棋盘法分析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分离株的膜蛋白图谱.结果显示:CCCP可对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产生影响,可增强其对红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性,但不影响其对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含有ermB基因、不含mefA/ermB基因的耐药菌,对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不受CCCP的影响.菌株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与其他菌株的膜蛋白图谱差异较大,其膜蛋白条带多而深浓,在45 000处有明显的条带,其他菌株无该条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膜主动外排的相关蛋白.本试验结果佐证了在链球菌内存在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市区肺炎克雷伯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类及耐药情况,并对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扩增法检测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产CTX-M型ESBLs基因型情况,调查其阳性株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产CTX-M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P-PCR同源性分析,并绘制基因分析图谱.结果 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扩增出CTX-M型菌株25株,占21.19%;其中CTX-M-1组13株,占11.02%;CTX-M-9组16株,占13.56%;同时含CTX-M-1组和CTX-M-9组菌株4株,占3.39%;扩增未发现CTX-M-2组、CTX-M-8组和CTX-M-25组阳性株.25株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为多重耐药菌(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其次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噻肟92%,氨苄西林92%,四环素8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均敏感.25株CTX-M型阳性菌株做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共发现13种RAPD.结论吉林市区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均为多重耐药,且对红霉素、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类耐药率均很高.CTX-M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1.
快速重建植株三维结构并以三维可视的方式分析研究农作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进行表型测量是数字植物及作物育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概述了植物三维重建的研究现状和主流植物三维重建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方法原理和技术优势进行了分类和对比;重点介绍了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 SFM和MVS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以及相关软硬件系统平台;分析了近几年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在植物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进展,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具有数据获取成本低、获取点云精度高、植物三维重建质量高等技术优势,同时指出了该技术方法的不足之处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植物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植物表型组学的研究以及低成本高通量设备的研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自交系表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常用自交系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高在20世纪80年代前有所增高,80年代后逐渐降低;果穗粗度和生育日数随年代的推进有所增加;散粉至吐丝的时间间隔随时间的推进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13.
葛藤优良单株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葛藤表型性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阐明了优良葛藤单株选择应以分枝数和单根重为主,根粗与茎粗协调搭配为副,进而建立了选优的评分标准,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了葛藤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从国外引进的厚皮甜瓜品种Athena中分离得到的单性花材料进行了植物学特征和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甜瓜栽培条件下,单性花系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表现均与普通雄全同株甜瓜品种或自交系无明显区别,雌花的颜色、形态、育性及着生节位等的表现均与普通雄全同株甜瓜品种一致,结实正常,仅在花的性别分化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所得到的厚皮甜瓜单性花材料的单性花性状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  相似文献   

15.
以133个茎瘤芥种质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基于表型性状分析茎瘤芥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除裂叶对数、沟间深度、茎叶比、侧瘤宽度、瘤茎鲜质量性状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茎瘤芥材料间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小;茎瘤芥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77,平均为2.50,有88.93%的遗传距离小于4.00。表明参试材料间表型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表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可将供试材料分成8类,且每个类群都有各自的性状特点,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新疆厚皮甜瓜中的“老汉瓜”类型(软肉质地)甜瓜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该类甜瓜品种资源的评价、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51份新疆栽培甜瓜(其中45份厚皮甜瓜,6份薄皮甜瓜为参照)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多样性分析、变异统计、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供试甜瓜品种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6和1.91,果实的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3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1%;R语言软件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分为Ⅲ大类,类群Ⅰ主要为薄皮甜瓜类型,类群Ⅱ和Ⅲ均为厚皮甜瓜类型,但类群Ⅲ果型较大。【结论】 新疆“老汉瓜”类甜瓜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果实的数量性状最为突出,可分为大果形和小果形2种类型,果肉颜色、外观形状等质量性状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具有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充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Biolog MicroPlates TM. a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richoderma isolates based on differential assimilation of test substrates and redox reactions in a 96-well test plate. The Biolog method is potentially advantageous in being relatively simple, fast and economical, and data acquisition can be automated using a microplate reader and applicable software. Sever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of the Biolog system are presented: i) “monophenetic groups” from cluster analyses of phenotype array da…  相似文献   

18.
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合浦珠母贝12个家系的遗传多样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等位基因数(Ao)、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参数与性状的表型参数总体上呈凸形曲线关系,表明中等遗传参数的家系性状表型普遍较好.但总体上,生长较快的家系,各遗传参数平均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特征,本文利用 BIOLOG 细胞表型芯片技术,对烟草内生真菌的 950 种代谢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内生真菌能够代谢101种碳源、304种氮源、8种磷源、1种硫源;能在高达10%氯化钠、6%氯化钾、5% 硫酸钠、20%乙二醇、6%甲酸钠、7%尿素、12% 乳酸钠、200 mmol/L磷酸钠、100 mmol/L硝酸钠、100 mmol/L 硫酸铵中均能较好的生长;其适应 pH 值范围为 5-10; pH为5.2时,20-200 mmol/L的苯甲酸钠中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20.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的体色与深色群体相近。在3龄鲮中,浅色群体与深色群体个体的平均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01),前者比后者高37.8%;在5龄鲮中,两个群体的个体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11项可量数据转化来的9项特征参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野生鲮两个类群及养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野生群体中的浅色群体与养殖群体的差异较明显,表明珠江鲮已有一定的分化,外型的不同为开展鲮优良品系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