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于、1985年6月仓刊)目︻·专题综述·植物人工免疫研究动态稀土对植物抗病增产作用的研究动态昆虫病原线虫的商业化生产危险性害虫豆潜叶蝇发生为害简况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在植物病毒鉴定中的应用水稻品种慢瘟抗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棉花黄萎病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抗植物病毒剂的研究和应用美国烟草病害及防治对策玉米粗缩病和鼠耳病的发生和研究简况蔬菜抗病的生化基础·植物病害芒果采前采后病害及防治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生态学和防治及其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日本的甘薯病毒病串珠镰抱菌代谢物和镰刀菌毒素对玉米愈伤组织的毒性苹果腐烂病…  相似文献   

2.
抗植物病毒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病毒侵染寄主、体内复制和症状表达的过程,综述了目前所开发的抗病毒剂的作用机制,以及药剂、病毒(TMV)对寄主(烟草)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情况,分析了抗病毒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抗植物病毒剂对烟草和甜菜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用7种抗植物病毒剂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Samsun" NN)和甜菜(Beta milgaris L.)上进行了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抗植物病毒剂都可以在烟草和甜菜上诱导产生一些PR蛋白。抗病毒物质在烟草和甜菜上分别最多可以诱导产生7种PR蛋白。这可能对植物的诱导抗性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产生的PR蛋白的种类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别,同一种药剂在不同植物上诱导产生PR蛋白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多种成份的药剂与单一成份的药剂相比,可诱导产生的PR蛋白种类和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4.
抗病毒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与烟草叶绿体互作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测试被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的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发现叶绿素含量随TMV侵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F685/F740比值随TMV侵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叶绿素含量、荧光光谱特征可作为筛选抗植物病毒剂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8种植物抽提物中,紫草、月季抽提物抑制TMV与叶绿体的结合活性高。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以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为指标,利用半叶枯斑法对13种常见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筛选,并对筛选到的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蓝、玉簪、鸦胆子、白薇和苦木5种中草药的30μg/mL醇提取物抗TMV活性较好,抑制率均达70.44%以上,且高于8%宁南霉素水剂1 000倍液的抗病毒活性,其中马蓝醇提取物抗病毒活性最佳,抑制率可达90.70%。对马蓝醇提取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机理的研究发现,0.5μg/mL马蓝醇提取物能够保护TMV侵染的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形态完整;经马蓝醇提取物处理后,烟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清水对照组明显提高;20~50μg/mL浓度的马蓝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TMV病毒外壳蛋白的表达。推测马蓝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保护植物细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6.
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利用植物免疫的原理开发植物免疫诱抗剂成为植物保护研究的全新领域。本文阐述了植物免疫诱抗剂的作用机理,总结了植物免疫激发子的主要种类(蛋白类、寡糖类、脂类激发子等)及其鉴定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并对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在其整个生活史中随时经受多种病原的侵袭,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出多种对抗病原的机制。植物抗病性研究是当前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培育具有广谱而持久抗性的植物品种是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目前,关于植物非寄主抗性、抗病基因介导的抗性、microRNA相关的抗性、感病基因的研究以及基因编辑在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病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和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病原细菌Ⅲ型效应子对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抑制和诱导决定了互作中植物抗(感)病性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抑制和诱导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双向作用,所涉及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主要包括植物过敏反应、植物细胞壁介导的防卫反应以及植物抗病信号介导的抗性反应等。本文还对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双向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烟草和TMV为供试对象,评价了114种植物提取物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同时测试了这些植物提取物对TMV的钝化活性和抑制病毒粒子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山苍子、平姜、苦参、八角、白屈菜、余甘子和五倍子共7种植物提取物对烟草具有显著的诱抗活性,对TMV的诱抗效果分别为78.90%、67.23%、66.82%、58.87%、53.92%、51.56%和51.28%,具有作为激发子诱导烟草抗病毒活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植物源免疫诱抗剂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秦燕 《江西植保》2012,(1):18-22
针对内生真菌的生物防治,重点阐述了中草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防御系统激发的最新研究.植物源提取物作为潜在的线虫杀虫剂,为生物源农药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于今后线虫杀虫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益林 《植物保护》2006,32(5):40-40
为了推动我国植物抗病虫害及病害流行学的研究和发展,增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并履行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义务,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抗病虫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病流行专业委员会和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研究及应用研讨会”于2006年8月5~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Pst)为其病原菌,其与番茄的互作系统是研究植物抗感病机理的典型模式系统。Pst存在2种无毒基因:avrPto和avrPtoB,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能与番茄抗性基因Pto编码的Ser-Thr蛋白激酶互作,符合Flor"基因对基因"学说。AvrPto和AvrPtoB在表达Pto的抗性植物中,与Pto互作,表现无毒功能,引发植物防御反应;而在缺失Pto的感病植物中,它们具有毒性,促进细菌的生长。本文综述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avrPto及avrPtoB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这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感病性、抗病性以及植物防御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日本植物防疫协会下设植物病毒抑制剂研究会的开发研究为主,叙述植物病毒抑制剂的实用性和研究现状。一、植物病毒抑制剂的研究经过作为抑制剂之防治对象的,是全株性病毒病。目前,一旦罹病而要治疗,还相当困难。已知在治疗上能用的方法有用于块茎、球根等营养繁殖作物的热疗法和生长点组织  相似文献   

14.
蚜虫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延缓蚜虫抗药性并实施蚜虫的生态治理新策略。综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抗蚜物质的转基因研究的概况,并简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天然产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1],从植物中发现抗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受到普遍的重视[2],有些植物的提取物甚至可以直接用于防治作物病害[3].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蚜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作为农业害虫和植物病毒的传播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宿主免疫系统在抗蚜过程中的作用,从物理屏障、化感元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述目前的抗蚜应答机理研究,提出了抗蚜研究应该整体地考虑植物-蚜虫互作动态体系,抗蚜基因的挖掘应该建立在有效性和持久性双重标准上,培育抗蚜新品种应考虑蚜虫效应因子与植物的基因间互作以及植物NBS-LRR抗病基因家族可能参与抗蚜免疫反应等观点,以期为揭示植物-蚜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在生产实践中绿色、生态的蚜虫防治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豇豆几丁质酶纯酶液对不同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酶(EC 3.2.1.14)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当受到病原菌侵染或其它诱导因子诱导时,植物体内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菜豆纯几丁质酶具抗Trichoderma viridae活性,转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烟草植株增强了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性。作者研究了经诱导、提纯的豇豆几丁质酶对不同真菌的作用,为开展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环境生物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发明除草剂以来,除草剂一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农药之一。随着除草剂工业、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经济植物和粮食作物的品种改良中迅速得到应用,推动了抗除草剂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和管理给当地带来潜在的生态风险,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除草剂的发现开始,详细地阐述了除草剂的分类以及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和发展,分析了抗除草剂基因植物大规模种植之后可能导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态影响及潜在风险,并对这些潜在风险的评价和管理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_f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物医生》2008,21(3):28
生物诱抗激发植物自身防御体系的抗病、抗虫的植物免疫诱抗药物已成为生物源农药开发的新热点,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此类制剂包括激活蛋白、壳寡糖、脱落酸、木霉、芽孢杆菌等是基于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天然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