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文山州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情况,4年来采用地毯式踏查和GPS定位法对红火蚁的入侵、发生和扩散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至2017年12月,文山州红火蚁发生面积扩大到2 666.67余hm2,生境类型由始发区的城市绿化带、苗圃、草坪扩散蔓延至城市郊区、农用地、荒地、农舍。明确了红火蚁的发生扩散特点后,从检疫措施、适宜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红火蚁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对红火蚁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控技术滞后5方面对文山州红火蚁的入侵和疫情的扩散蔓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定、部门协作、社会重视、群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防控工作的及时性5方面对红火蚁的入侵和防控提出了对策,为阻截红火蚁传播蔓延,开展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富宁县红火蚁监测发生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于2004年9月入侵中国广东省,现已在全国9个省(区)217个县(市、区)发生危害,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4年7月在云南省富宁县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通过应急防控和科学监测,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文章介绍了红火蚁在富宁县的监测、发生和防控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红火蚁的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入侵性危险害虫,农业部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红火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危害等;分析了红火蚁入侵海南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提出了应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海市区公园、住宅区、学校、单位、公路两旁、水库和田地等的红火蚁疫情。[方法]采用踏踩目测和问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北海市红火蚁疫情。[结果]北海市区超过50%的主要城市道路发生了红火蚁疫情,疫情占比达55.00%;抽查的112个对象(包括住宅区、学校、单位、公园及水库)中有32个发生红火蚁疫情,疫情占比为28.57%。[结论]北海市区红火蚁入侵严重,应尽快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9年,我国大陆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发生危害已经15年了。在有关部门/机构的支持下,围绕着种群控制理论和技术,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坚持开展红火蚁相关基础研究和防控应用工作。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大陆红火蚁入侵、传播和扩张的时空规律,阐明了红火蚁暴发灾变的生物学基础和规律以及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明确了其入侵优势和生态学效应,阐释了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理论基础;介绍了监测技术体系、检疫除害技术体系和应急防控、根除与治理技术体系的创建,以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是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为摸清云南省文山市红火蚁的分布和扩散情况,2018年4月和2020年1月对红火蚁扩散区域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文山市红火蚁发生面积累计新增3675.5 hm2,其中马塘镇新增发生面积最大且发生程度达到偏重等级。为遏制红火蚁的再次扩散,加强防控力度,本文分析了文山市红火蚁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建议,以期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有害生物之一,如今已入侵我国台湾和大陆多个省。对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介绍,对其入侵江西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控对策,以期为江西做好红火蚁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种名为红火蚁的害虫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造成严重危害,红火蚁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为防止红火蚁入侵,现将红火蚁有关知识作一介绍,以便正确识别,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
应用相似离度法预测红火蚁在中国适生区域及其入侵概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依据气候相似理论,采用相似离度法预测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及其入侵概率。【方法】收集红火蚁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数据和国内外气候站点的气候数据,建立红火蚁原产地和严重发生地气候站点集合,采用相似离度法找到与气候站点集合最相似的地区。在气候因素影响下,相似程度相对百分比认为是红火蚁入侵中国政区和气候区的概率值,并且建立了预警级别。【结果】预测结果表明,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的入侵概率均大于80%,处于红色警报区;安徽、江苏、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台湾、贵州、云南、海南的入侵概率在50%~80%,处于橙色警报区,其它地区均处于黄色警戒区和绿色小风险区。【结论】红、橙警报区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川渝地区和云南东南部的气候与原产地气候较为相似,尽管目前尚未发现有红火蚁入侵,但由于红火蚁对气候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相似离度法尽管多用于气象研究领域,但在预测外来物种分布范围时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入侵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州,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有害生物之一,从入侵红火蚁的分布及危害特点、适生条件,扩散传播途径、鉴定和除害处理的难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入侵红火蚁在广西危害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并提出了监测与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光活化成分α-三联噻吩(α-T)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致死作用和行为影响。【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研究α-三联噻吩经UVA光照后对红火蚁的击倒活性、致死作用及对红火蚁行走、攀附、聚集能力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探讨α-三联噻吩对红火蚁光活化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100 μg•mL-1 α-三联噻吩经UVA光照90、120和180 min后,对中型工蚁的击倒率分别为93.08%、98.29%和100%,显著高于药剂黑暗处理90、120和180 min后对中型工蚁的击倒率7.41%、18.52%和25.93%;100 μg•mL-1 α-三联噻吩经UVA光照处理30 min,并黑暗放置1、30、60、90、120、150和180 min后,中型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6.25%、10.42%、18.75%、29.17%、37.50%、43.75%和52.08%;行走率分别为25.26%、18.75%、10.67%、6.58%、2.83%、2.08%和0;对倒置一次性塑料杯的附着率分别为20.83%、12.50%、6.17%、4.17%、2.01%、1.96%和0;聚集率分别为20.78%、17.19%、10.94%、15.63%、14.06%、27.08%和37.50%;100 μg•mL-1 α-三联噻吩UVA光照处理30 min后,黑暗放置30 min,中型工蚁触角棒节的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大部分从中下部发生弯曲,呈倒伏状态,并出现明显指向杂乱的现象。【结论】α-三联噻吩对红火蚁中型工蚁具有良好的击倒活性和一定的致死作用,显著降低其行走能力、对杯壁的攀附能力及聚集能力,显著改变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及指向,光活化成分有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安全环保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美国红火蚁防治饵剂的研制应用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回顾美国红火蚁化学防治的历史,介绍了最初的七氯、狄氏剂等有机氯的喷施到十氯酮和灭蚁灵的饵剂研制,再到到高效、低毒、安全的氟蚁腙、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虫腈等饵剂的研制与注册登记,这些药剂的试验和创新,为红火蚁防治药剂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世界各国红火蚁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案例。同时吸取红火蚁防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红火蚁发生危害的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红火蚁管理系统的组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实际工作出发,构思和设计了集红火蚁的监测、发生防控和管理分析于一体的广东省红火蚁GIS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中以红火蚁发生和防控数据库为基础,以G1S为支持平台,结合GPS技术,以地图和数据报表等形式分析和展现我省各市县红火蚁蚁巢、发牛点、发生区和监测区等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组建红火蚁GIS管理系统有助于我省红火蚁文件资料和数据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告警信息素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中一类重要的信息素物质,具有引诱、趋避和聚集等多种活性,能够引起红火蚁强烈的行为反应。 本研究通过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一步合成红火蚁告警信息素,并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标准品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纯度达到90.2%;该合成方法合理、简便和高效,反应条件可控,无安全隐患,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触角电位(EAG)实验表明,合成告警信息素能够引起红火蚁工蚁强烈的行为反应,并在100 μg剂量下EAG反应显著高于标准品(P<0.05)。  相似文献   

15.
红火蚁饲养、诱集和计数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和制作了红火蚁室内试探性饲养的一种新的装置和人工饲料;基于实验室饲养和其他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红火蚁诱集器具的制作,介绍了红火蚁研究中的计数方法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并在研究实践中反复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测定了氟虫胺、多杀菌素、茚虫葳、噻虫嗪4种药剂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毒饵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经过4种杀虫剂的21个处理后,红火蚁在7 d内除0.005%茚虫葳、0.4%氟虫胺、0.1%氟虫胺、0.01%氟虫胺、0.0075%噻虫嗪外,其他16个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 d后测得4种药剂的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茚虫葳>多杀菌素>噻虫嗪>氟虫胺。  相似文献   

17.
惠州市红火蚁疫情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惠州市公园、住宅区、公路两旁、农村弃耕地等区域草坪、隔离带的红火蚁发生疫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惠州市大部分区域已发生红火蚁危害,与深圳、东莞等市的接壤地带是主要发生区,新建绿化草地如公园、公路两旁、住宅区、工业园区等区域的绿化带是主要发生地;在市属范围内,惠城区有6个镇(街)、博罗县有11个镇、惠阳区有4个镇分别遭受不同程度的红火蚁危害,其中惠城区内45个诱测点中有4个点属中度危害区、6个点属严重危害区,而龙门县和惠东县没有发现红火蚁疫情.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法,观察光活化成分α-三联噻吩(α-T)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识别食物能力的影响;采用涂抹法,观察α-T对红火蚁工蚁寻水、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α-T喷雾红火蚁工蚁,光照30 min并放置5、10、15、20、30 min后,工蚁对食物的识别率分别为11.67%、13.33%、10.00%、16.67%、15.00%,寻水率分别为23.33%、71.67%、85.00%、85.00%、88.33%;经α-T涂抹红火蚁工蚁触角,光照30min并放置5、10、15、20、30min后,工蚁的寻水率分别为17.50%、25.00%、31.67%、36.67%、41.67%,聚集率分别为55.00%、62.50%、65.00%、67.50%、70.00%,行走速率为4.60mm/s,失附率为27.50%,其中α-T光照处理与α-T黑暗处理、CK光照处理和CK黑暗处理的差异均显著。这说明α-T光照处理能影响红火蚁工蚁触角的功能,对其食物识别、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寻水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