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汾市极端气候事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临汾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今后政府制定相应的决策,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3年临汾市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蒸发、日照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极端日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其增加率为0.06℃/10 a,极端日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其增加率为1.4℃/10 a,这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临汾市暴雨日数和大暴雨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总体方向呈下降趋势;1954—2013年日照时数、蒸发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62个台站1961—2017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并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及以上等4个级别,讨论各级别降水对夏季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年平均降水量(略减少)约336.2 mm,1980s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日数(显著减少)约为42.3天,1960s降水日数最多;年平均降水强度(显著增加)约为7.98 mm/d,1990s和1980s降水强度最大。各等级降水中仅小雨降水量(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中有超过1/3是由中雨提供给的,有超过1/2是由小雨和大雨共同提供的;降水事件以小雨为主,降水日数中有近3/4为小雨日数。  相似文献   

3.
1958—2012年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根据1958—2012年郑州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阀值法确定了逐年的极端气温阀值,并统计出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日数,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郑州市过去55年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极端低温阀值、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和极端低温天气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变换特征,并运用了R/S分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和高温天气日数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年最低气温、极端低温阀值和低温天气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年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并在突变后达到显著水平,而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并未发生明显的突变;(3)周期变化特征上,4种气象要素都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且都是大周期嵌套在小周期的变化特征;(4)从突变特征和周期变化来看,在未来几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增加,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减少;(5)R/S指数研究表明,最高气温会从减少趋势转化为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和极端高温天气日数会从增加趋势转化为减少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仍会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伊犁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性较大。伊犁河谷西部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7.9~9.2℃。极端最高气温为40.1℃,极端最低气温为-21.3℃。无霜期为160~180d,年降水量200~350mm;河谷东部属温凉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5.4~8.1℃。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43.2℃。无霜期为110~160d,年降水量350~500mm,冬季气候寒冷而漫长,气温变化大,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麦积区旱涝演变对果树生产的影响,趋利避害,有效促进果树的产业化发展。采用统计学、YAMAMOTO和累积距平等方法统计分析该区1979—2011年33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麦积区33年来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31、0.44和0.27℃/10 a,四季分布均以春、夏季最高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年平均气温突变发生在1994年,突变前、后年平均气温相差0.7℃;年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降水量倾向率为-7.29 mm/10 a,并以春季降水减少最为显著,倾向率为-7.3 mm/10 a,最高气温的迅速升高和降水量的锐减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后春、夏、秋3季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秋季雨涝灾害略呈加重趋势,气候变暖一方面导致果树花芽膨大及盛花期均较变暖前提前5~7天,果实成熟期提前9~10天,花芽膨大至果实成熟期的果树产量形成期缩短4~5天;另一方面由于春季最高、最低气温上升的不同步性(最高气温上升速度明显大于最低气温),造成果树开花坐果期高温灼烧和霜冻冻害加重。盛夏7月降水量和秋季雨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均不利于杏、桃等核果类和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果实着色成熟。  相似文献   

6.
近 60年大连市不同等级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掌握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演变规律,合理利用降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根据大连市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大连市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显著。小雨量和大雨量(日数)显著减少,中雨量(日数)则呈增加趋势,暴雨量(日数)减少趋势不明显。降水量(日数)的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秋、冬季降水量(日数)呈减少趋势,而春季降雨量(日数)呈增加趋势。降水强度春季显著增大,夏、秋季显著减小,而冬季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春季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增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更加明显。年降水日数在1978年发生1次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7.
油茶气象影响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收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油茶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进行气象条件对油茶生产影响的归类统计,其结果可分为3类,即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油茶产量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油茶气象灾害指标。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及条件为:(1)年平均气温14~21℃,最适宜温度为16~21℃,极端最低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40℃,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31℃以下,年无霜期大于200天,≥10℃积温为4000~7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5000~7000℃·d;(2)年降水量1000~ 22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200~1800 mm;相对湿度74%~85%;(3)年日照时数1500~2200 h,年日照百分率35%以上。油茶产量适宜性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春梢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2)花芽分化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4~33℃,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7~33℃,日平均日照时数在10 h以上;花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最适宜平均气温为14~18℃,盛花期雨日小于13天,日照大于100 h;(3)果实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5~30℃,降水量在2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450~550 mm;(4)油脂累积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6~23℃,降水量在1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150~200 mm,高温日数小于20天。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连阴雨、高温干旱、冰雹和大风。  相似文献   

8.
近55年的日照市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揭示华北局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区域细节,研究该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依据1955-2009年日照市的降水日值资料,对日照市的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55年来,日照市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整个分析时期的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2)极端强降水量及其贡献率和日数呈减少趋势,突变年份在1975年。极端强降水年平均强度呈弱增加,突变不明显,但2006年以后处于上升趋势。极端强降水量的变化主要受到极端强降水日数变化的影响;(3)随年代变化暴雨日数有减少的趋势,平均一般干燥事件和严重干燥事件的总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分析表明,近55年来,日照市极端降水事件趋于减少,干燥事件趋于增加。但进入21世纪后,降水有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同市近50多年降水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效珍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250-254
摘要:通过分析1955到2009年大同市各年代际的年平均降水量、各季降水、大降水(中量以上)日数、5-9月短时强降水、年最大日降水量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大同市年降水量趋于减少,平均年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最多,从60年代开始减少,90年代略有增加但不明显。四季降水变化较大,其中夏季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增加,冬季降水增减幅度最大,80年代以后,平均降水量冬季增幅最大。近55年大雨(雪、)暴雨(雪)总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大雨、暴雨日数明显减少,而大雪日数相对增加。短时强降水呈减弱趋势,年日最大降水量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治市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掌握其变化规律,本文使用1961—2015年长治市所属11个县站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的分析侧重于大雨、暴雨、大暴雨、大雪和暴雪的变化特征,研究不同级别频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利用降水要素倾向率计算、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突变分析等对长治气候变暖前后各级别降水频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治市年平均气温增高背景下,各量级的降水日变化不尽相同,其中以小雪日的增加和小雨日的减少最为显著;有降水日(日降水量≥0.1 mm)呈减少趋势,同时大暴雨、大雪和暴雪日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2、暴雨、大暴雨和大雪、暴雪都有25~30年的低频振荡周期,在高频部分有准两年振荡周期,在整个时间序列中各级别降水还具有4年、6年和8年左右的周期。3、暴雨极端降水在1962年发生突变;大雪日数突变年份在1990年前后,2006年之后大雪日数增加趋势更加显著。其他级别降水日数无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11.
本溪市区近59年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东北部平原和山地交界处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根据本溪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1955—2013 年59 年间本溪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本溪市区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34.5℃;极端气温年较差最大为70.6℃,最小为51.6℃;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5—9 月,8 月最多,占35.6%;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2 月,1 月最多,占69.5%。日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4—7时,日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14—16时。总体来看,本溪市区成变暖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年较差在缩小,但这种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山西极端冷热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系统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进一步研究随着全球变暖,山西省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程度,选取山西省31个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极端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5点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的方法,结合山西省相对极端事件来综合分析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山西省极端高温呈升高趋势,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和30℃日数均呈增多趋势,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0℃和-10℃日数呈减少趋势,以0℃变化趋势较为显著。通过较全面地分析山西省局地气候变化特点,得出极端高温升温明显主要是因为大于30℃增加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近56年来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双奕  杨东  马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21-226
为了简单分析辽宁省气温变化的现状,根据辽宁省23 个气象站点1958—2013 年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 突变检验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近56 年来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均气温整体呈明显的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年均气温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受纬度及海陆位置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年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整体上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强。在整个时间域内年均气温波动存在1 个突变点,即发生在1988 年;并且主要存在3 个主周期,第1主周期为12年,第2、3主周期为21~22年和8年,各主周期都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西省忻州市日光温室的室内小气候观测数据及气象站资料,用BP神经网络及逐步回归法建立以多种输入变量的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光温室内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模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及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模型R2均在0.96以上,RMSE与AE大部分在2℃之下。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在模拟日光温室内晴天最高、最低温度和寡照的最高温度精度较高,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在多云的最高、最低温度与寡照的最低温度模拟的精度较高。选择精度更好的模型对日光温室的极端气温做准确的预测,可为山西省设施农业的管理和调控及小气候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Increased 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more frequent episodes of extreme conditions may result in crops being exposed to more than on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 in a single growing season and could decrease crop yields to the same extent as changes in mean temperature.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of the crop exposed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s will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possible damage experienced by the plant.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or not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heat episodes occurring at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tages are additiv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high‐temperature events applied at the stages of double ridges and anthesis in Triticum aestivum (L.) cv. Chablis was investigated.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control plants and that of plants experiencing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double‐ridge stage were similar and were reduced by 40 % when plants were subjected to a heat event at anthesis. Grain number on the main and side tillers declined by 41 %, and individual grain weight declined by 45 % with heat stress applied at the double‐ridge stage and anthesis or at anthesis alone. The harvest index was reduced from 0.53 to 0.33. Nitrogen contents in leaves were reduced by 10 % at the double‐ridge stage and by 25 % at anthesis. The maximum rates of CO2 assimilation increased with heat stress at the double‐ridge stage and higher rates were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an extreme heat event at the double‐ridge stage does not affect subsequent growth or the response of wheat to heat stress at anthesis.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认识城市化对极端气温的影响,利用南京地区3个城区气象站和3个周边乡村站1961—2005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比分析城市站和乡村站17个极端气温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化趋势,并定量估算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城市化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近45年南京地区暖事件均为增加趋势,而冷事件多为减少趋势,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和极值均为上升趋势。城市站与乡村站相比,暖事件更多,冷事件更少,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和极值更大。城市化对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有两大特点:城市化加速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速率,使得暖事件、平均值、极值的上升趋势和冷事件的下降趋势变得更大;基于最低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比基于最高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受城市化影响更显著。城市化贡献表现为:暖事件大于冷事件,最低气温极值和平均值大于相应的最高气温极值和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应用衢州市1972—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衢州市历年水稻产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东京气候中心海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7月异常低温年出现的规律、对水稻产生的影响与前期海温的相关性,采用用天气学方法分析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7月异常低温对水稻减产具有明显作用;7月异常低温年仅出现在多雨年内,与前期4—7月太平洋相关海域海温存在明显负相关,根据前期海温特征可提前1~3个月对7月异常低温进行预测,环流具有亚洲区极涡偏强,南亚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东,东亚夏季风偏弱,在高度距平场上表现为新地岛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statistical error from the short sample of wind speed(the data of wind speed between 1990 and 1999 in ChongQing district),a method is introduced that simulates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s of annul maximum wind speed according to the monthly maximum wind speed data.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hree extreme distributions(Gumbel,Frechet and reverse Weibull distributions) and Generalized Parato Distribution are contrasted and analysed.The reverse Weibull distribution is evaluated as the best asymptotic one for short-term wind speed records in ChongQing.And the optimal value of annul maximum wind speed is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西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内>30℃日最高气温的积温(AT)和>30℃日最高气温天数(AD)的变化特征,采用气候趋向率、Mann-Kendall检测、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地区极端高温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52—2021年河西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温显著上升,第二生长阶段(花前花后20天)日最高气温明显大于其他生育期,春玉米全生育期、第一生长阶段(播种到开花前11天)、第二生长阶段和第三生长阶段(开花后11天到成熟)日最高气温的气候趋向率分别为0.17、0.19、0.19、0.10℃/10a。近70年河西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AT和AD极显著增加,第一生长阶段AT和AD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第二生长阶段和第三生长阶段。河西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极端高温对春玉米果穗、茎秆有一定不利影响,但对春玉米产量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1),其中第一生长阶段的极端高温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更显著。河西地区的春玉米品种对第二生长阶段的长期高温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而且该地区雨热同期且春玉米种植区大部分为灌溉农业区,极端高温引起的土壤水分蒸发和植株冠...  相似文献   

20.
香蕉低温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香蕉喜温怕冷,强低温常使香蕉造成伤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香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收集福建香蕉主产区代表点1966/1967、1985/1986、1991/1992、1999/2000年冬季最低气温和附件香蕉园受害程度及近几年冬季在香蕉园进行最低气温考察记载和香蕉低温害调查的图片资料,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香蕉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5.1,2.9,0.8,-1.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