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于2009年在全国12个省区共同启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改革,将“农超对接”工作列为发展现代流通、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基于这个视角,拟通过对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以期达到在“农超对接”中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及损耗,并最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城镇农产品价格、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环节多、效率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一直是我国政府比较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超市为核心,以物流中心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直销、电子商务等6种流通模式,该研究通过建立基于DEA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得出农产品直销和“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效率较高,应该重点支持;同时要发展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3.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浩  安玉发 《农业展望》2010,6(1):39-42
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结合对物美、家乐福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详细分析了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应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支撑,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逐渐趋于纵向扁平化,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农超对接”将会成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超对接”模式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效率较低以及进入门槛高、限制条件多等弊端.为解决“农超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消对接”模式,构建了“农消对接”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使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克服信息不对称缺点,使农户与消费者双方获益.  相似文献   

5.
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农业运作模式,是一种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对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现有农业产业化和会员制农业研究基础上,融合农业供应链理论,提出了“C2C(Consumer to Consumer)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并提供了实现“农户到消费者订单式农业”的核心流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变革,加快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农超对接"是连锁超市直接深入农村产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者组织建立直接采购关系,从生产者手里直接采购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超对接”中越库配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以及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中损失率过高等问题,提出了服务于"农超对接"的越库配送模式,并论述了越库配送模式在"农超对接"中的应用,为"农超对接"中的越库配送模式提供了流程设计、功能设计、技术设计以及效益分析。在"农超对接"中,配送企业以越库配送模式完成鲜活农产品的配送,不仅符合鲜活农产品及时配送的要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更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农超对接"作为农民销售产品的一种新型模式,已开始在发达城市进行实践。石家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多种,可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介绍了农超对接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其次,分析石家庄农产品流通的不足;最后,结合农超对接理论及我国关于农产品流通的宏观政策,探讨了推动石家庄农产品流通全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农超对接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分析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营销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农超对接有效推进的对策,并在流通视角下指出农超对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215-217
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但农产品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中占比较小,发展滞后.针对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对接”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即通过”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通过“农校对接”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水平,通过“农企对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流通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本文在认真梳理美国和日本农超对接的国际经验之后,找出其中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近期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范力军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75-77,90
农产品流通模式能否高效、畅通、平稳运行事关农民、中间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广泛研究。文章主要从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渠道关系和"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等方面对我国近期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文献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农产品流通模式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超对接”运作模式可以削减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农户、超市与消费者的共赢.基于山东省农户农超对接实际调研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模式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生产规模、农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与超市签订销售合同、超市是否违约以及付款周期与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模式的意愿呈显著性相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黑龙江)》2014,(2):I0003-I0003
蔬菜从农民的菜地到市民餐桌,“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事件会时有爆发。“所有的根源都是流通环节的问题,流通环节越多,成本就越高。”市农委主任许兴国一语中的,价格波动背后不是农产品供应绝对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近年来,我市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最广泛的模式“农超对接”,最有效的模式“农社对接”,而最创新模式主要有益民菜市“场企直销“‘菜宅送”蔬菜直通车,以及时尚新潮的“网上卖菜”。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本文围绕农超对接的现状及对策、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问题,对舟山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城区大型超市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宅对接的流通模式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彻底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和流通损耗,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想田生态农庄的调研,总结其在生态农产品流通中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得到促进生态农产品市场有效流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香蕉产业为例,通过将传统香蕉流通过程与"农超对接"政策实行后的理论流通过程进行对比。分别从流通模式、品牌建设、产业组织化及产业链4个方面,就我国当前在农产品领域实行"农超对接"政策对产业的影响进行了辩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优化和推进"农超对接"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3月27日,由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垫江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商对接会启动仪式暨垫江县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在垫江县新华酒店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在全市启动农商对接行动,大力推行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使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与零售超市、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批发市场直接对接,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市内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5家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在我国逐步兴起,它是一种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多赢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信息服务是这种模式的一种重要的环节,从信息服务的相关要素入手,通过对“农超对接”模式中信息服务三个要素,即信息服务主体、用户需求和信息服务方式进行分析,归结出“农超对接”模式中信息服务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研究“农超对接”模式中的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为彻底解决农产品产地滞销、销地价格过高以及农产品生产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这将对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质量标准》2011,(5):63-63
重庆市在万州、黔江等10个区县,围绕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流通模式创新、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一是选择重百、新世纪、永辉3家超市企业与10个试点区县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超对接试点,探索“l+N”产销对接模式。二是在江津区建设全市农产品一级市场;在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建设3个区域性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南川等5个区县各建设1个区县三级农产品批零兼营市场或专业特色市场:在10个区县试点新建改造93个乡镇农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