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来对怀安县干旱阳坡的造林结果观察表明,对石质山地干旱阳坡造林采取抗旱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唯一途经。抗旱措施除选择耐干旱瘠薄树种外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苗造林及高吸水性保水剂等都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甘肃宕昌县土壤瘠薄、干旱、高寒等立地条件差的沙土山区造林绿化,多年来进行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樟子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实践,发现容器育苗具有提高苗木发芽率和保存率、节约种子、造林成活率高、起苗运输方便等优点。为此,对其容器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能够为本地区培育优质壮苗,可提高每亩产苗量25%以上;提高造林成活率15%~20%。对确保造林提质增效、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官鹅沟5A级景区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区针叶树种容器播种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庆 《中国林业》2009,(13):56-56
容器苗造林具有抗旱、成活率高、造林一次成功的优越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好方法。河北省迁西县大力开展针叶树种容器播种育苗进行荒山造林,成效显著,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太行山区气候干旱和造林立地条件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各地均采用了容器育苗造林,大多数树种为针叶树种,阔叶树种较少。近年来灵寿县在浅山干旱阳坡采用了杏树容器育苗造林,既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态效益,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为广大农村所接受,根据近年的实践,总结杏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侧柏、油松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这些针叶树的叶子细小,叶体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在天气炎热的夏季也不会有较大的蒸腾量,抗旱能力较强,栽植成活率较高,而容器苗造林具有节省种子、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优点,适宜于北方干旱山区石质山地,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造林,是干旱地区的一项成功的造林技术。文章以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坡造林为例,探讨侧柏、油松容器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谈干旱丘陵区针叶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武治国容器育苗是造林的一项科学技术,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应用。它有诸多优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容器育苗及其造林的意义内蒙古西部干旱丘陵区十年九旱,气候干燥。按常规办法造林。油松、樟子松成活...  相似文献   

8.
容器苗造林是解决干旱、瘠薄、石质山地阳坡造林主要方法之一。朝阳1980—1983年连续干旱,降雨量为正常年降雨量的60%左右。地下水位平均下降7m,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为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从1982—1984年对侧柏(Thuja orientelie L.)容器苗的培育及其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分育苗、造林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搞三个重复进行对比。一、试验设置与方法 (一)容器苗的培育 1.圃地的选择及作床。容器育苗采用室  相似文献   

9.
容器育苗是指在特制的容器内培育的苗木。容器育苗造林在我国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用于生产,现在已逐步得到推广。容器育苗造林一般在气候寒冷、干旱多风、生长期短、土壤瘠薄的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是今后抗旱造林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一、容器育苗的优点容器育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干旱地区能达到85%以上;容器育苗造林无缓苗期,比裸根苗木生长快、郁闭早,能缩短幼林抚育年限;不须占用肥力较好的土地;缩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沿岸干旱阳坡,由于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极度干旱瘠薄,造林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在山西省吉县壶口林场、文城乡等靠近黄河的干旱阳坡,采用火炬建造防护林,取得了成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 96%以上,发挥了良好的防护效益。 火炬树适应性极强,特别耐干旱瘠薄,在黄河沿岸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造林树种。 1997— 2000年在山西吉县壶口林场、王家垣乡等地的干旱阳坡进行不同树种造林成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火炬历年的平均成活率达到了 95%以上,比刺槐、侧柏、油松等树种分别…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行山低山土薄、干旱,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进行油松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长15cm,折径7cm,厚度0.02mm的塑料袋为容器,以松林土或山坡草皮土为基质。圃地宜在郁闭度为0.3左右的杨树林冠下。7月下旬栽植最为适宜(百日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9.0%,裸根苗仅为39.5%。容器苗还可节省投资,节约土地,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冬季大棚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Pinus tacda)原产美国东南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种日照以来,以其生长快、树干通直、耐干旱瘠薄、抗性强等特点成为日照市荒山绿化和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我们从2001年10月起开始探索火炬松冬季大棚容器快速育苗技术,实现了非生长季节育苗,生长季节造林,生长期仅8个月苗高便达到25—30cm,苗径达到0.3—0.4cm,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是北方针叶树种中较耐严寒且速生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系发达 ,固土能力强 ,因此 ,非常适宜在张家口沿坝山地营造用材防护林。但是 ,由于北方春秋季节气候干旱 ,往往造林成活率很低 ,再加上樟子松种源不足 ,给造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育苗造林试验 ,采取营养袋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 ,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同时 ,也节约了种源 ,为河北省北方地区的樟子松育苗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实用的技术。1  2a生樟子松苗移植与造林1.1 苗床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管理方便且距造林地较近的地块作苗床…  相似文献   

14.
容器育苗与难造林地块造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高达90%以上,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基质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的苗木。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火炬树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行山干旱阳坡土壤瘠薄,缺少水分,是太行山造林绿化的难点。经试验研究,火炬树和传统的山地刺槐相比,在抗旱,耐瘠薄,及根薛萌发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强失优越性。火炬树造林成活率较高,且具有牛羊不易啃食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保持水土,观赏等方面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干旱瘠薄山地侧柏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侧柏不同育苗时间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不同材料的育苗容器对造林损失率的影响、侧柏容器苗与裸根苗在瘠薄山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土质、纸质、塑料3种材料的容器中,以塑料容器苗造林时损失率最低,效果最好。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 ,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 ,成活率高达90 %以上 ,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侧柏耐干旱、耐贫瘠,是我国北方常用的生态防护树种之一.为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侧柏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实际造林中常利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从种子采集处理、苗床制作、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侧柏的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在造林时间、整地、栽植方式以及栽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侧柏造林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山西省林科所、平顺县人民政府、长治市林科所共同完成的“石灰岩中山区塑料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山西省林科所、平顺县林业局、平顺县中五井乡留村协作完成的“干旱阳坡花椒园栽培技术的研究”两个科研项目,由山西省林业厅主持,于1988年3月30日至31日在平顺县通过技术鉴定。来自林业部、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以及河南、河北和我省的二十多名专家、教授,通过听取研究报告、察看现场、查阅原始资料,一致认为:“塑料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研究”,选题正确、技术可行、效果显著、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合理,较好地解决了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地带塑料袋容器育苗造林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平均保存率达85%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