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茶叶中敌百虫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过程进行研究,并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检测过程的不确定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了分析和合成。茶叶中敌百虫含量为0.0317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4mg/kg(k=2,P=95%)。结果显示,回收率、标准曲线最小二乘法拟合和标准溶液配制及稀释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联苯菊酯为例,结合检测方法和实际操作,对外标法测定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确定了不确定度来源于标准溶液,仪器响应值,样品称量,定容过程,测量重复性情况以及所采用方法的回收率等.采用统计方法得到了A类不确定度量值;利用所获得各种信息,对B类不确定度各个分量逐个进行量化,从而获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在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是"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表明测量结果量值的可信程度。测量不确定度适用于各种准确度要求的各类科学技术测量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技术在人参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筑消防设施电学参数检测的特点,阐明了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极限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给出了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提出确定自由度的方法,说明了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用标准偏差表示的不确定度是通过评定得到的估计值,明确了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不确定度与自由度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电控箱接地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配电主干线路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姜诚  张平 《中国稻米》2011,17(2):23-25
本文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93-2010,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硒的含量。通过对大米中硒的测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实验,介绍了一种标准曲线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表达出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为大米中硒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可靠、可溯源的测量数据。本次实验的扩展不确定度为8.473 ng/g。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铬含量,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有关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结果表明,稻米中铬的含量为0.11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 mg/kg(包含因子k=2)。不确定度主要由样品处理过程和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所引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葛根药材中的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式。方法本文采用分层建模方法建立了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葛根药材中的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逐层分析和合成。结果按照国家标准DB51/T 1910-2014规定的检测程序进行,最后测量出本次中药材葛根中铜含量为:X=(11.72±3.32) mg/Kg;k=2:P=95%结论充分分析和识别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来源,较为全面地评定了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材葛根中的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镉含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物质和工作曲线拟合。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经计算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当大米中镉元素的含量为0.268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9 mg/kg(k=2)。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中十六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人参项下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对人参禁用的十六种有机氯农药进行检测,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有关规定,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并对评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该研究测定过程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回收率和重复性试验,其他因素影响很小,在实验过程中应给予格外重视并加以控制。结论本评估方法可为气相色谱法检测多组分农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非均匀和特性常变的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直接测量水分是很困难的。研究发现,烘干机的出口叶温是上烘茶叶、环境条件及干燥工况的综合反应,与干燥含水率有显著相关性。在干燥目标含水率确定之后,在此控制点附近区段波动的茶叶含水率与其叶温可作线性相关处理,其相关系数:烘二青工序为-0.96,红碎茶毛火时为-0.945,足火时为-0.997。由此使控制模型简化,并可直接利用出口叶温作为判断干燥程度的相对指标,而不需测量茶叶含水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6CH—20A 型茶叶烘干机上设计了计算机叶温反馈系统,成功地实现了茶叶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