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选择90日龄的皖西白鹅和朗德鹅各20只,取肝脏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对肝脏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的mRNA表达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与鹅的肝脏重及肝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肝脏重和肝重率都显著大于朗德鹅(p<0.05);皖西白鹅肝脏中IGF-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朗德鹅(p<0.01);而GHR、IGF-1R mRNA在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与肝脏重显著正相关(r = 0.35,p<0.05),肝重率与肝脏中IGF-1的mRNA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 = 0.67,p<0.01),而与GHR、IGF-1R mRNA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果提示:(1)90日龄的皖西白鹅肝脏生长优于朗德鹅;(2)两品种鹅肝脏生长的差异可能与肝脏中IGF-1 mRNA表达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生长激素(GH)和共轭亚油酸(CLA)对不同部位来源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程度的影响,以大鼠(Rattus norveaicus)为实验模型,分别从附睾及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得到脂肪前体细胞,并在不同浓度的IGF-Ⅰ、GH和CLA处理后,用MTT法检测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聚脂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剂量IGF-Ⅰ和CLA均能够显著地促进大鼠附睾及皮下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但GH对大鼠附睾及皮下脂肪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无明显作用。为进一步观察IGF-Ⅰ和CLA对皮下脂肪组织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PPARγ和C/EBP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00ng/mL IGF-I可显著上调大鼠脂肪前体细胞中PPARγ与C/EBPα基因表达水平;48ng/m LGH和100μmol/L CLA可显著促进PPARγ基因表达,但对C/EBPα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果示IGF-I可能主要通过上调PPARγ与C/EBPα基因的高水平表达进而促进大鼠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而CLA对脂肪前体细胞的作用在上调PPARγ的表达的同时,还作为PPARγ的配体激活该受体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酵母偏爱密码子合成5条编码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引物,利用重叠PCR技术获得含210bp猪IGF-Ⅰ成熟蛋白基因的拼接产物。将该基因插入分泌表达载体pPIC9K中,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菌(Pischia pastoris)。经表型鉴定、PCR分析及G418筛选得到Muts型多拷贝整合菌,以1.5%甲醇诱导培养后,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7.5kD处出现一特异蛋白条带,目的蛋白表达量达410mg/L。Dot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与抗IGF-Ⅰ多克隆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9头“军牧1号”,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饲喂高、中、低三个能量组饲料,预饲7日后,进入试验期,试验期维持14日,取下每头母猪卵巢和子宫并用液氮保存。实验结果:在卵巢上,高能组猪IGF-1R、EGFR mRNA的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低能组和中能组的表达量(P<0.05),低能组猪卵巢上这两种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要显著低于中能组的( P<0.05)。在子宫上,高能组猪IGF-1R、EGFR mRNA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的表达量( P<0.05),低能组上这两种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要低于中能组的,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初情期前母猪卵巢上两种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高能量对表达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两种生长因子作用的发挥,从而利于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因此,IGF-1R和EGFR可能参与介导能量摄入对初情期前母猪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在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基因,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两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荷那龙罗非鱼肝脏总RNA为模板,RT-PCR结合3'RACE与5'RACE法扩增IGF- Ⅰ与IGF-Ⅱ的cDNA.扩增片段插入pMD-T载体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IGF- Ⅰ总长1305 bp;IGF-Ⅱ总长1 091 bp.其推测氨基酸序列都具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的典型特征结构,分别包括信号肽和B、C、A、D、E5个区域,并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但它们之间推测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为26%.正常生理条件下,两种IGF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IGF- Ⅰ在肝脏、肌肉和性腺中表达量较高,在肾脏中表达量最低;IGF-Ⅱ在肾、胃、肠、脾、垂体中表达量较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IGF-Ⅱ的表达量均高于IGF-Ⅰ的表达量,但二者的表达量只有在肠、脾、胃、肾和垂体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个体中除脾、胃、肾、垂体外,IGF- Ⅰ在雌性中的其它组织表达均低于雄性,其中雄性个体中肌肉组织IGF- Ⅰ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性个体(P<0.05); IGFⅡ在雌雄个体相同组织间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荷那龙罗非鱼的生长调节机制和更好地理解鱼类IGFs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白绒山羊毛囊发育周期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绒毛的产量和绒毛纤维的质量与角蛋白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白绒山羊(Capra cashmere)毛囊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一年中12个月份毛囊总蛋白质,建立了毛囊发育周期蛋白质图谱。使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点,并分析部分蛋白点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12个月样本的2-DE图谱显示,平均每块胶上可检测到255个蛋白点,分布在pI 4~7,分子量30~85 kD;软件分析得到20个差异表达蛋白点,质谱成功鉴定出12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为角蛋白(keratin,K),参与细胞生物过程并发挥生物学功能。将12个月做以下划分:11、12、1和2月4个月归为毛囊退行期,3和4月归为毛囊休止期,此时蛋白质表达量明显降低;5、6、7、8、9和10月归为毛囊兴盛期,蛋白质表达量为一年中最高。初步得出K1、K5、K71和K25在毛囊发育的兴盛期表达量高,可能促进毛囊的生长发育。K83和K10在毛囊休止期表达量高,可能与毛囊的休止有关。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皮肤毛囊蛋白质表达谱,分析并鉴定了差异蛋白质及其表达趋势,对于从蛋白质组学研究内蒙古白绒山羊毛囊生长和发育,寻找标记蛋白应用于绒山羊育种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生长因子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Fgf18)是一种分泌型的信号分子,参与小鼠(Mus musculus)和绒山羊(Capra hircus)毛发生长及毛周期的调控.本研究克隆了小鼠Fgf18基因CDS区的片段,并将其连接于超高硫角蛋白(ultra-high sulfur keratin,UHS)启动子的下游.Sac Ⅰ、BglⅡ、SphⅠ和EcoT14 Ⅰ的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Fgf18基因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UHS-Fgf18.原核注射线性化pUHS-FGF18,共获得3只转基因小鼠.RT-PCR检测结果表明,Fgf18基因在转基因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小鼠(P<0.05).转基因小鼠NO.205皮肤中Fgf18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小鼠(P<0.05),而肝脏、肾脏、心脏、睾丸、骨骼肌、脾、脑、肺、胃和小肠等组织则与对照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m blot的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皮肤的Fgf18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本研究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转基因小鼠中Fgf18基因的拷贝数,其拷贝数在8~21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毛囊特异表达Fgf18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不仅可为进一步研究Fgf18基因在毛周期及毛发生长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也可为生产Fgf18基因修饰的转基因绒山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囊是皮肤的附属物,其周期性再生涉及毛囊干细胞的激活与调控。本研究采集不同月份的内蒙古白绒山羊(Capra hircus)皮肤组织,通过固定、脱水、包埋、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用角蛋白15(keratin 15,K15)、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e-related protein 2,Trp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3(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3,PCNA3)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最终确定毛囊干细胞巢所在的位置。结果显示,无论初级毛囊还是次级毛囊,Trp2在毛囊的隆突部表达,而且在毛囊的兴盛期和休止期信号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初级毛囊的信号明显强于次级毛囊;K15主要在休止期隆突部及下面的毛球底部的外根鞘表达,在兴盛期隆突部以下至毛囊上部的外根鞘表达;PCNA在兴盛期毛囊各个部位均有表达,休止期信号则较弱。Trp2为准确定位毛囊不同类型干细胞共有的巢提供了实验证据,K15表明了干细胞的迁移轨迹,PCNA则反映了毛囊的增殖情况。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找到毛囊干细胞的直接标记以及研究绒毛再生期间毛囊干细胞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对毛囊再生具有诱导能力,并一定程度上决定毛囊的大小,在毛囊周期变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优化陕北白绒山羊(Capra hircus)次级DPCs培养液体系,探讨miR-206对次级毛乳头细胞表达模式影响,分析miR-206与次级毛囊周期性发育关系,探索其在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集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期皮肤样本,采用钝性分离与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Ⅱ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单根毛囊并剥离毛乳头;配制5组细胞培养液,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毛乳头细胞中α-平滑肌激动蛋白基因(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CD133的表达;利用脂质体3000介导miR-206模拟物转染次级毛乳头细胞,qRT-PCR检测7个与毛囊周期变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成功进行了毛乳头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毛乳头细胞3d即可贴壁并伴有迁出;同时添加双抗、雌二醇(β2 estradiol,β2)、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ITS)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培养液中毛乳头细胞从贴壁时间和迁出效率及细胞活力上均优于其他组,建议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期毛乳头细胞培养液为改良杜氏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nutrient mixture F-12,DMEM/F12)(1∶1)、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双抗(100 IU)、β2(0.3 μg/mL)、ITS(5.0 μg/mL)、EGF(7.0 μg/mL).与对照组相比,miR-206转染毛乳头细胞后,蛋白络氨酸磷酸酶N1基因(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non-receptor type 1,PTPNl)、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MP4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BCL-2相关的永生基因(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 4,BAG4)、MAX二聚蛋白4基因(MAX dimerization protein 4,MXD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经筛选分析BAG4可能是miR-206的候选靶基因.本研究成功对毛乳头细胞培养液进行了优化,转染的miR-206能够在绒山羊次级毛乳头细胞中稳定表达,初步判断其过表达对生长期毛囊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iR-206在毛囊周期发育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神经营养素-4(NT-4)及其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在小脑神经元存活、生长以及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T-4和NTRK2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高原牦牛(Bos grunniens)和平原黄牛(Bos taurus)小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B)、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对NT-4和NTRK2在牦牛与黄牛小脑不同区域中的表达分布进行分析。qRT-PCR和WB结果表明,NT-4基因和蛋白在牦牛小脑半球皮质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NTRK2基因和蛋白在牦牛小脑蚓部皮质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与黄牛相比,牦牛NT-4蛋白在小脑各区域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牦牛NTRK2蛋白在蚓部髓质和小脑半球髓质中的表达量低于黄牛或无差异,其余区域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IHC结果显示,NT-4和NTRK2蛋白阳性表达特征基本一致,皮质区主要分布于分子层的篮状细胞、浦肯野细胞层以及颗粒细胞层,而髓质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含氮物质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年龄在2~2.5周岁的绒山羊羯羊,采用消化代谢和氚水稀释技术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绒山羊总氮沉积量、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量。结果表明,用消化代谢和氚水稀释技术可以准确地测定绒山羊的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量,不同时期的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比例有较大差异。在非生绒期和生绒旺盛期,体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75.7%±0.62%和66.6%±2.2%,毛绒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24.3%±0.62%和33.4%±2.2%,表明不同时期绒山羊的生长方向发生变化。同时发现内分泌也随季节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非生绒期PRL(催乳素)和IGF-I(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水平高,MT(褪黑素)的水平低;生绒旺盛期PRL和IGF-I的水平低,MT的水平高。证明了氚水稀释技术在测定动物氮分配中的可行性,揭示了不同时期含氮物质在绒山羊体内分配的变化规律以及内分泌在这些变化中的调节作用,为不同季节对绒山羊采取合适的饲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燕  梁琪  宋雪梅 《核农学报》2022,36(5):998-1007
为探究超声牦牛乳的酶促凝胶流变特性,并进一步分析超声后牦牛乳的蛋白疏水性和脂肪球粒径如何影响凝胶网络的形成,本研究以牦牛乳为原料,进行超声处理(时间5 min和10 min,功率300、400和500 W)后,编号为US1(300 W,5 min)、US2(300 W,10 min)、US3(400 W,5 min)、US4(400 W,10 min)、US5(500 W,5 min)和US6(500 W,10 min),以未处理的牦牛乳作为对照(CK),通过小振幅振荡时间扫描获取凝胶形成的流变信息。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牦牛乳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pH值无显著变化(P>0.05),而均质效率和乳液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超声处理能够增加凝胶的储能模量,使得牦牛乳酶促凝胶的弹性增加。US5和US6的储能模量增幅最多(分别为6 824和7 189 Pa),但凝胶时间长。与CK相比,超声牦牛乳US1、US2、US3和US4的凝胶时间分别缩短了1.78、3.72、5.75和4.74 min;超声处理在改变乳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同时减小了脂肪球尺寸。与CK相比,US3最大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了51.22%(P<0.05),脂肪球粒径分布范围为0.300~4.002 μm,集中在1.974 μm处。US4最大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了5.31%(P<0.05),脂肪球粒径呈双峰分布,范围为0.131~4.502 μm。综上所述,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功率的超声处理后,US1~US6乳蛋白表面疏水性和脂肪球尺寸受到影响的程度不同,使得凝胶网络体系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凝胶特性。本研究为超声技术在牦牛乳凝胶类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的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外显子3分别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Gallus gallus)及2个对照群体(京海黄鸡(Gallus gallus)和尤溪麻鸡(Gallus gallu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IGF-1外显子2中未检测到多态,而在外显子3中都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边鸡和京海黄鸡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尤溪麻鸡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克隆测序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有两处突变(93A→G和148G→A),其中148 bp处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赖氨酸,通过与Gen-Bank中的鸡IGF-1基因序列比对,发现两处突变分别位于IGF-1基因外显子3的62 bp和117 bp.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牦牛HSP27(heat shock proteins27, HSP27)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和早期孤雌激活胚胎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本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牦牛HSP27基因在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孤雌激活不同时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SP27蛋白在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孤雌激活不同时期胚胎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结果显示,HSP27基因在牦牛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体外培养孤雌激活不同时期胚胎中均可表达,其中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熟卵母细胞;在孤雌激活胚胎中,2~4细胞期表达量最高,囊胚期胚胎表达量最低,随着胚胎的发育,HSP27的表达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2~4细胞期和囊胚期胚胎中的表达与其他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性,在5~8细胞期和桑椹胚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SP27蛋白在牦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牦牛孤雌激活2~4细胞期、5~8细胞期和桑椹期胚胎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和细胞质中,在囊胚期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而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本研究为后续研究HSP27基因在牦牛生殖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述卵泡经原始卵泡、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发育至成熟卵泡的生长发育动态过程模式,着重阐述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Bovine somatotropin (bST)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are peptide hormone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milk production in dairy cows. Because these hormones are present at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 in fresh and processed bovine milk,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ECLIA) has been developed to better estim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hormones in milk. The assay employs an imager, a capture antibody bound to a carbon electrode, and a detection antibody coupled to a ruthenium label. In the presence of tripropylamine and an electric pulse, ruthenium generates light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gen bound, and the light is captured as signal by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camera. Using bovine milk as the starting matrix, 99.69% of bST and 104.79% of IGF-1 were recoverable.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was <5 pg/mL for bST and <1 pg/mL for IGF-1.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Q) was <14 pg/mL for bST in milk and <2 pg/mL of IGF-1. The assay is highly specific and shows <0.2% cross-reactivity with other peptide hormones found in bovine milk such as insulin and IGF-2. These data indicate this new, ECLIA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estima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T or IGF-1 in milk.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是一个被众多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因素精确调控的生理过程。原始卵泡生长启动可能受卵巢内在因子,如生长因子等的调控,而不是通常认为的FSH(促卵泡素);原始卵泡细胞连接和原始卵泡的细胞(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也参与调节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  相似文献   

18.
李贻珍  张卫兵  张忠明 《核农学报》2022,36(8):1629-1637
凝乳酶是生产干酪中极为关键的酶制剂。在凝乳酶作用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钙可缩短凝乳时间,增加凝块硬度,减少生产成本,对干酪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牦牛牧区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效产凝乳酶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株D3.11,优化培养后得到凝乳酶,通过分析凝乳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观察比较凝块的微观结构,研究氯化钙添加量对该酶凝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钙添加量为0.014%~0.022%时,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体系的黏度值随凝乳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保持稳定;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体系和商品酶体系的浊度值均随Ca2+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体系的粒径主峰分布在136.9~246.7 μm范围内,且粒径值在氯化钙添加量为0.020%时最大;流变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体系达到储能模量G'峰值的时间随氯化钙添加量的增加而缩短;两种酶体系的持水力在氯化钙添加量为0.014%~0.022%范围内显著增大(P<0.05),乳清OD值在氯化钙添加量为0.016%~0.022%范围内变化均不显著(P>0.05);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凝块微观结构发现,随着氯化钙添加量的增加,两种酶体系中蛋白微粒均凝结得更紧密。本研究结果为细菌凝乳酶在干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