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CPD (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esis and dwarf)基因编码C-3氧化酶, 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 BR)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人工microRNA (artificial microRNA, amiRNA)技术, 构建马铃薯CPD基因(StCPD)的干扰表达载体pCPB121-amiRcpd,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马铃薯栽培品种“紫花白”, 获得转基因植株(Ci1~Ci5), 其中Ci1和Ci3的StCPD基因干扰程度分别为78%和90%。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 StCPD在马铃薯试管苗叶片中表达量最高, 是茎和根中表达量的3.05倍和1.65倍。转基因植株株高、茎粗、根长、鲜重及薯的大小和鲜重等指标均较非转基因(NT)植株显著下降, 表明StCPD基因干扰表达后, 植株的长势明显受到抑制。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 转基因植株叶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显著高于NT植株, 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NT植株。转基因和NT马铃薯中, StCPD基因的表达量、MDA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且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 基因表达量呈持续增强趋势, MDA和脯氨酸含量随之增加。结果表明, StCPD基因干扰表达能明显降低马铃薯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为进一步研究BR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果聚糖与植物碳素分配和抗逆性有关, 在逆境胁迫中具有保护植物细胞免受伤害的作用。为明确不同来源的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本研究分别以小麦近缘属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2n = 2x = 14, NsNs)、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 2n = 2x = 14, VV)、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 2n = 4x = 28, NsNsXmXm)为材料, 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3个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1-FFT基因, 分别命名为Ph-1-FFTDv-1-FFTLr-1-FFT。3个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989、1950和1989 bp, 编码662、649和662个氨基酸, 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均含有果糖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 Ph-1-FFT和Lr-1-FFT高度同源, 与Dv-1-FFT位于不同的分支, 而Dv-1-FFT与普通小麦、圆锥小麦、西尔斯山羊草和乌拉尔图小麦1-FFT具有高度同源性。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1300-35SN-Ph-1-FFT/Dv-1-FFT/Lr-1-FFT表达载体,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个载体分别转入烟草品种W38中。对经过抗性筛选、PCR和RT-PCR验证的转基因植株鉴定发现, 其抗旱和抗寒性明显高于对照, 不同来源的1-FFT转基因植株的抗逆性差异不明显; 在逆境胁迫条件下, 转基因株系的果聚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而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不同来源的1-FFT转基因植株的果聚糖、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 Ph-1-FFTDv-1-FFTLr-1-FFT基因均是典型的GH32基因家族成员, 其表达可能对提高烟草抗旱和抗寒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SlANT1是番茄花色素苷合成积累途径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为探究SlANT1基因对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野生型和SlANT1基因过表达番茄为实验材料,分别对其幼苗生长、抗病能力、果实品质和耐储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lANT1基因过量表达显著增强了番茄花色素苷的积累,但同时抑制了番茄幼苗的生长,表现为叶片变小,植株变矮,但对根的生长没有影响。另外,过量表达SlANT1基因显著提高了番茄的维生素C、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提高了番茄果实对灰霉菌的抗性,降低了果实在存储过程中的失重率。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高营养品质和抗逆耐储番茄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壳寡糖锌对温室番茄的防病效果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见植物病原菌和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抑菌实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壳寡糖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温室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抑菌实验中,壳寡糖锌对黄瓜角斑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姜瘟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小麦赤霉病原菌(FusaHum graminearum Sehw)、水稻纹枯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棉花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esinfectum)等多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明显低于常规化学杀菌剂。在田间试验中,与温室正常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喷施壳寡糖锌可明显减少和减轻番茄植株病害的发生;显著促进番茄株高、茎粗增长,相对增量分别为17.11%、53.89%;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还原糖、维生素C、锌含量,相对增量分别为5.88%、11.90%、27.88%、51.60%、87.91%,而且总酸含量降低5.38%;提高番茄总产量和一级果产量,相对增量分别为23.35%和30.73%,无二级果和次果。由此可见,壳寡糖锌具有广谱抑菌性以及较好的防病、促生、提质、增产的功效,药肥两用,值得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非转基因大豆受体东农47为对照,对前期已获得的转SiDGATl的4个大豆株系种子含油量、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SiDGATl大豆种子的含油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但各脂肪酸组分没有显著改变。除S-1株系外,其他3个株系的植株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实现既抗病又早熟是棉花重要的育种目标,但棉花抗病与早熟基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报道甚少。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到一个响应黄萎病菌诱导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GbSTK,可以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黄萎病抗性。本研究发现多个抗病棉花品种中ST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对照品种H208。在抗病品种农大601中沉默STK基因,沉默植株在接菌后20d,其黄萎病抗性显著降低,病情指数由27.5(耐病)升高到63.2(感病),表明该基因正向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对转GbSTK基因拟南芥表型鉴定发现,其开花时莲座叶片数平均为7.5个,显著低于空载体对照植株(11.9个),转基因植株开花时间较对照平均提早5~7 d。进一步对拟南芥开花途径标志基因FT、SOC1和LFY的转录水平检测发现,转基因不同株系中FT和SOC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LFY基因的表达受影响较小,表明STK基因可以影响开花关键基因FT和SOC1的表达,进而调控植株提早开花。基于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初步获得30个与GbSTK具有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为进一步揭示GbSTK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首次鉴定出可同时提高黄萎病抗性和提早开花的一个功能基因,为棉花抗病早熟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甜菜M14品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BvM14-CCoAOMT)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叶盘法将M14品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转化烟草,获得T1代转基因植株,而后以野生型及转空载体植株为对照,分别在对照、100 mmol/L NaCl、200 mmol/L NaCl、100 mmol/L甘露醇及200 mmol/L甘露醇的培养条件下进行植株生理指标的抗逆性分析。研究发现在100 mmol/L NaCl、200 mmol/L NaCl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鲜重、木质素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在100 mmol/L甘露醇胁迫条件下根长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如转基因植株的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68 cm和 0.31 mg,而野生型植株的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51 cm 和0.18 mg。研究结果表明转M14品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烟草植株对盐和干旱胁迫具有较强抗性,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14品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功能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滨海盐碱地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咸水淡水轮灌次数处理:1:1 (T1)、2:1 (T2)、3:1 (T3)、4:1 (T4),以淡水灌溉为对照,探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设施番茄咸水灌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咸淡水轮灌处理下,番茄的生物量随着咸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T1、T2处理下植株生物量积累明显,与对照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咸水灌溉次数的增加,T1、T2处理产量及单果重较对照无明显变化,其他处理番茄产量、单果重显著降低;从果实品质分析,各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果实品质。综合分析,T1、T2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番茄正常生长及产量稳定,并提高了果实品质,是滨海盐碱地区合理有效的咸淡水轮灌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带Flag标签的OsAAA1超表达载体,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并分析其OsAAA1基因表达情况。以日本晴的cDNA为模板,将OsAAA1克隆至pU1301-Flag载体;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以农杆菌为介导进行遗传转化至日本晴;转基因植株通过分子鉴定正确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OsAA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成功构建了OsAAA1-pU1301-Flag重组载体;遗传转化后获得33株转基因植株;通过分子鉴定筛选出26株阳性转基因植株;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23株阳性转基因植株OsAAA1基因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与日本晴相比,有8株表达量达到30倍以上,其中有5株表达量超过40倍。成功构建了带Flag标签的OsAAA1超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结果表明OsAAA1-Flag能整合到日本晴的基因组DNA中,从而使OsAAA1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本研究为后续通过Flag标签,在水稻植物体内直接挖掘与OsAAA1互作的功能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GmDof11基因高油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非转基因受体东农50为对照,对前期已获得的转GmDof11基因的转基因大豆5个株系种子含油量、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鉴定,并调查了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GmDof11基因在大豆中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含油量,降低了蛋白质含量,但对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转基因植株的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说明转GmDof11基因大豆提高了种子的含油量,并有提高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一年生草本盐生植物费尔干猪毛菜(Salsola ferganica Drob.)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fPR1a (GenBank登录号为JQ670917)是否参与了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采用q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和脱落酸(ABA)、茉莉酸(JAs)、乙烯合成直接前体(ACC)等相关激素胁迫及NaCl处理下的表达规律,同时对转基因烟草在盐、旱及丁香假单胞菌等胁迫下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 SfPR1a基因在费尔干猪毛菜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叶中,且受到ABA、JAs、ACC、NaCl的积极诱导;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烟草,显示出较强的抗旱表型;盐胁迫下,异源表达SfPR1a的转基因烟草幼苗生长显著优于野生型烟草;丁香假单胞菌攻毒后的转基因烟草叶片呈现严重的坏死反应,但植株的整体抗性表型显著优于野生型烟草;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外体空间。以上结果表明,费尔干猪毛菜病程相关蛋白SfPR1a基因参与了植物对非生物及生物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大豆高油酸突变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是评价大豆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设计了分别由AtU3d、AtU3b和AtU6-1启动子驱动、长20 bp的guide RNA (gRNA)靶点以靶向编辑GmFAD2-1A基因的外显子区,首先将这3个靶点一起组装到pYLCRISPR/Cas9-DB载体上,然后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大豆材料华夏3号。通过PCR技术及测序分析对T1代转基因大豆植株靶点编辑情况进行检测,获得纯合GmFAD2-1A大豆突变体。GmFAD2-1A突变大豆植株在株高、主茎节数、单枝分枝数、叶形、花色、种皮色、种脐色、生育期等方面与对照大豆植株没有显著差异;而GmFAD2-1A突变体大豆种子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大豆品种华夏3号,说明GmFAD2-1A是油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对控制大豆油酸基因GmFAD2-1A进行编辑,获得稳定的纯合GmFAD2-1A大豆突变体材料,为高油酸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并创建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作物生长受阻、品质不高的问题,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无机硅和有机硅)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但无机硅(ISi)处理优于有机硅(OSi)处理。与对照相比,ISi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03%~9.53%、8.74%~12.97%和35.06%,OSi处理分别增加5.60%~6.17%、5.35%~8.81%和26.37%;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改善番茄品质,但OSi处理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I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03%和15.82%,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1.40%和11.05%;O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29%和23.91%,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66%和25.80%。  相似文献   

14.
筛选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应用中存在一定潜在安全风险,在转基因植物改良中如何合理消除该基因非常必要。转录因子PTF1具有改善植物在低磷胁迫下吸收磷效率的作用。本研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Cre/loxPGmPTF1导入大豆品种豫豆22,利用β-雌二醇诱导Cre/loxP系统删除筛选标记基因,获得了无筛选标记的转GmPTF1基因大豆。用PCR法扩增删除标记基因后的重组序列并测序显示,筛选标记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已经被完全删除,重组序列中目的基因序列正确并保持了正确开放读码框;loxP位点重组出现一种新的拼接类型,重组后2个loxP序列全部缺失,新重组拼接位点长38 bp,与NCBI数据库的其他序列均无同源性,并且重组涉及2个loxP位点的外侧翼序列,造成Cre/loxP盒上游loxP和下游loxP外侧翼序列部分缺失。经过RT-PCR和Western杂交验证显示无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植株中GmPTF1能够正常转录和翻译,在根系、叶片及茎中的GmPTF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对照,而在种子中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沙培试验表明,在低磷条件下无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苗期根系指标、生物干重、叶绿素含量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可以有效删除转基因大豆中的筛选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5.
高盐是限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研究课题。将含有AtNHX1基因的表达载体pFYC-AtNHX1和含有bar基因的质粒pCAMBIA3300等量混合,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共转化番茄。经PPT抗性筛选后,PCR扩增获得12株导入了AtNHX1基因的番茄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通过RT-PCR检测到了AtNHX1基因的表达。在150 mmol/L NaCl处理下,转基因植株T1代对NaCl耐性显著增强。对转AtNHX1基因番茄T2代进行80 mmol/L碱性盐NaHCO(3pH 8.25)胁迫,以此评价转AtNHX1基因番茄对碳酸盐的耐受性。叶片相对电导率检测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确实提高了番茄对碱性盐NaHCO3的耐受性。培育并栽种转AtNHX1基因的耐盐碱番茄将会降低盐渍化环境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针对重庆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障碍、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资安全处置与利用等问题,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质焦、有机质(秸秆、菌渣)碳汇途径,研究不同碳汇处理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柑橘土壤的pH和容重,提高了柑橘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提高了柑橘叶片全钾含量,但对柑橘土壤和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柑橘树每株施用6 kg菌渣,土壤容重降低至1.48 g/cm3,达到显著水平;每株施用3 kg秸秆,土壤有机质升高至36.47 g/kg,全钾含量达到9.68 g/kg,均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可提高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促进柑橘果实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17.
转录因子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AI蛋白是植物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响应机制领域,而该蛋白响应耐盐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实验室前期已经获得甜菜 M14品系盐胁迫转录组中上调表达基因BvM14-GAI的cDNA全长,本研究试图阐明该基因参与盐胁迫的功能。通过构建该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和GAI基因突变株,检测150 mmol/L NaCl胁迫下异源表达和异源互补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0 mmol/L NaCl处理时,以拟南芥野生型和GAI基因突变株为对照,异源表达和异源互补植株的根长、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vM14-GAI基因为生长负调控因子;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后的根长、鲜重、干重及K+/Na+差异不显著,但甜菜碱、SOD和POD酶活性的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转录因子BvM14-GAI通过增强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系统提高异源表达和异源互补拟南芥植株的耐盐功能。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植物GAI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而且对阐明甜菜M14品系耐盐分子机制和培育耐盐作物品系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