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比施氮量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区燕麦饲草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在旱作条件下对2个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8202’分别设低氮(30 kg/hm2)、中氮(90 kg/hm2)和高氮 (150 kg/hm2)3处理,比较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2个燕麦品种饲草产量,‘蒙燕1号’在高氮处理下鲜、干产分别较其他处理增加8.42%~10.73%、9.30%~13.38%,显著高于低氮处理(P<0.05),且分别较‘8202’高氮处理下增产17.58%、19.28%。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8202’粗蛋白含量在高氮处理下较其他处理提高4.24%~14.14%,较高氮处理下‘蒙燕1号’提高29.85%;‘8202’高氮处理下粗脂肪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0.44%~6.43%,较‘蒙燕1号’提高6.94%,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高氮、中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却与低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后品种间草产量和品质有差异,若以草产量为目标,应选‘蒙燕1号’,施高氮,可获鲜草40891 kg/hm2,可获干草7801 kg/hm2;若以品质为目标,应选‘8202’,施中氮,整株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可达17.66%,2.88%,可获粗蛋白1080 kg/hm2,粗脂肪166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挖掘和提高作物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新品种是最有效且易行的技术措施,以期解决品种应用盲目和抗旱应对被动的问题。本研究在山西晋中盆地大田条件下,以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1个不同基因型玉米新品种为试材,于拔节期设置3种不同水分处理,分析了其产量、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品种产量、抗旱性排序不同,其中‘大丰30’、‘迪卡M75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旱性综合表现最好,正常供水下,其产量分别可达13634 kg/hm2和14478 kg/hm2,抗旱指数分别达0.999和1.029;同时在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后,得出在拔节期补充灌溉45 mm时,既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9.77 kg/(mm·hm2)和30.92 kg/(mm·hm2)。因此,‘大丰30’和‘迪卡M753’可作为主干型品种在该区域进一步验证和应用,且在该区域运用非充分灌溉,对保护水资源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4100-4107
为了探讨小麦成株期抗旱性评价方法并筛选抗旱小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黄淮麦区1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2年3点(每点在同一地块设置正常和干旱胁迫处理)的大田试验和成株期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相比,在干旱胁迫下,各鉴定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为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株高;以产量抗旱指数、产量抗旱系数、综合抗旱指数、综合抗旱系数等4个指标为抗旱指标,抗旱指标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指标与株高、穗数、穗粒数、产量多呈显著正相关;基于4个抗旱指标,对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抗旱品种(系)15份,可以在小麦育种中作为抗旱种质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为旱区谷子生产及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0个谷子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管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谷子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的10个谷子品种(系),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为4.90%~33.11%,株高降低的幅度为9.56%~30.93%,穗长减小的幅度为5.58%~30.90%,穗粗减小的幅度为3.42%~16.34%,单穗重降低的幅度为7.30%~45.71%,单穗粒重降低的幅度为11.83%~54.72%,出谷率降低的幅度为4.89%~16.60%。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冀谷31’、‘沧谷5号’、‘冀谷19’等3个品种的抗旱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20-4835
为了解16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本研究分别以20%PEG-6000溶液和0.20 mol/L NaCl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苗长、根系性状、生物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应用隶属函数、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小麦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在胁迫处理下,小麦的苗长、总根长、总根面积、总根体积、根鲜重、苗鲜重、根干重、苗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细胞质膜透性的损伤程度均大于对照,但盐胁迫下损伤更为严重;抗氧化酶(SOD, POD, CAT)活性升高,且在干旱条件下SOD和CAT酶活性的增加量均高于盐胁迫。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隶属函数值均值与总根面积和总根体积的相关性最大,因子分析表明总根面积、总根体积和苗干重可以作为小麦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对16份种质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3份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均较高的小麦品种(‘40IBWSN93’,‘甘春25号’和‘MSN2’)和3份对干旱和盐胁迫敏感的小麦品种(‘京临春’,‘巴084123’和‘D39M1153’),为培育抗旱耐盐小麦新种质和挖掘小麦抗旱耐盐基因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四川冬小麦新品种(系)抗旱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是四川麦区常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培育抗旱性品种是一条抵御干旱既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为探究四川麦区现有品种(系)的抗旱能力,采用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对四川省15个品种(系)进行抗旱性鉴定,并与北方抗旱品种‘洛旱7号’比较分析。根据国家《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为核心指标,以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及株高抗旱系数为重要参考指标。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中产量抗旱指数以‘川重组125’最高,抗旱能力较强;W138、‘10间236’、N08-51、BL227、‘川11131’、BL08512、10BMY12(杂交小麦)抗旱能力为中等;‘南30-7’、‘内3416’、L08-969、GHM3、‘南04-59’、HZ10-28、ym09-6抗旱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各农艺性状均受损,但损伤程度存在差异。以株高受损最重,抗旱系数变幅在0.652~0.778之间;其次是有效穗,抗旱系数变幅在0.662~0.830之间;再次是穗粒数,抗旱系数变幅在0.724~0.866之间;最后是千粒重,抗旱系数变幅在0.807~1.013之间。从参试的15个小麦品种(系)来看,四川小麦品种与北方小麦品种相比,抗旱能力处于整体偏弱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新培育的13个小麦新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用黄淮冬麦区域对照品种周麦18作为对照,在200g/L 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条件下,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鉴定,用抗旱性度量(D)值法综合各个品系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萌发期小麦的相关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系AG 1404和AG 1026的萌发期抗旱性较周麦18强,各萌发期农艺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根鲜重、萌发指数、芽干重、芽长、萌发耐旱指数、芽鲜重、发芽势、根干重、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苗期抗旱性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比较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苗期抗旱性,通过苗期反复干旱胁迫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水稻苗期各形态性状及反复干旱存活率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的株高、叶干重、叶鲜重、根数、根长、根干重等形态指标相对值均小于100%,幼苗存活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下降幅度不同。通过对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株高、叶干重、根长及根干重可以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经反复干旱存活率和聚类分析,筛选出‘东农426’、‘松粳6’、‘五优一’、‘松05-274’和‘松05-276’5份苗期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影响青藏高原青稞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青稞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筛选可靠的抗旱指标,可对抗旱青稞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238份青稞种质为材料,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青稞株高、单株穗数、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结果表明: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值)分别进行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对各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株高、产量、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单株穗数、穗长和千粒重。基于D值、CDC值及WDC值的种质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产量、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和千粒重,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及单株生物量可作为青稞成株期抗旱鉴定的可靠指标, D值为适宜的抗旱评价方法。以D值为依据将供试青稞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  相似文献   

10.
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广西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Q901为母本,以P1107为父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兆玉215’。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8 030 kg/hm2,较对照品种‘桂单162’增产4.0%;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7 7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4%。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55 42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9%;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49 587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4%。‘兆玉215’籽粒品质容重为795 g/L,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5.1%,粗淀粉含量72.40%,赖氨酸含量0.21%;全株品质粗蛋白含量7.18%,淀粉含量36.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3%,干物质含量30.4...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的合理使用肥料奠定基础。本试验以‘天隆优619’和‘盐丰47’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处理,分别为CK(0 kg/hm2)、T1(15 kg/hm2)、T2(30 kg/hm2)和T3(45 kg/hm2),测定并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619-T2和47-T2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9.15%和18.45%,与CK相比差异显著;光合速率与CK相比差异显著,619-T2和47-T2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8.40%、10.62%和9.84%、8.77%;在品质方面,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的...  相似文献   

12.
20份山西糜子种质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山西省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抗旱性,对全生育期进行抗旱鉴定,测定不同处理下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穗重、穗粒重、株草重、主茎节数、千粒重、有效穗9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穗重和株草重2个指标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变异系数减小最大;农家种黄糜子抗旱性最强(D=0.87),综合抗旱D值与产量隶属函数值存在显著相关(r=0.5159,P<0.05);穗重和株草重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影响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鉴定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的基础上,筛选抗旱指标,可为培育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16和2017年在大麦生长主要需水期平均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武威市进行田间试验,以3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干旱胁迫对测定的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穗长、单株粒数、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大麦抗旱性86.3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单项抗旱系数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依次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穗长、株高、分蘖、穗粒数和千粒重,各指标DC值与WDC值间的关联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产量、单株粒数、分蘖、穗长、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依据抗旱性从强到弱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1级5份、2级1份、3级11份、4级10份、5级3份。除分蘖和千粒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着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 5个测定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干旱胁迫对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D值为适宜的抗旱鉴定指标。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甘啤7号、Z06-278-9、MERIT、NEVADA和西藏25,可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制以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产量可作为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简单、直观的抗旱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甜菜苗期抗旱种质资源及确定抗旱指标。本研究以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提供的24份甜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以正常生长条件的Hoagland水培溶液(CK)为对照,对甜菜幼苗进行7天的6% PEG-6000处理,并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表型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叶鲜重、根鲜重、叶饱和鲜重和叶干重的影响较大,降幅均超过50%;且干旱胁迫后甜菜种质根冠比明显增加。聚类分析将24份甜菜种质分为四类,其中ZT000516单独为一类,是抗旱性最强的种质资源;第二类为抗旱性较强的种质分别为ZT000078、ZT000547、ZT000247;第三类为中等抗旱型种质共7份;第四类为抗旱性弱种质共13份,其中ZT001698、ZT001398为干旱高度敏感型种质资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叶干重和叶饱和鲜重与D值极显著相关。ZT000516为抗旱性强种质资源,ZT001698、ZT001398为干旱敏感型种质资源,叶干重和叶饱和鲜重可以作为甜菜苗期干旱胁迫快速准确地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主栽玉米品种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吉林省半干旱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采用抗旱指数和D值为评价参数,对吉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及新选育的26个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的一些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抗旱指数法和D值法的结果,26个玉米品种中,‘利民33’、‘郑单958’、‘吉单558’、‘吉单27’的抗旱性较强;‘双合1号’、‘耘单208C’、‘盛单219’、‘凤田9’、‘吉单47’的抗旱性较弱;而‘银河32’、‘耘单208A’、‘吉单631’、‘良玉11’、‘信玉9’的抗旱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余品种为中等抗旱性品种。通过抗旱品种筛选,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时品种选择及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东乡普通野生稻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利用组合R974//东野/R974 BC1F5 BIL群体,设水分胁迫和非胁迫两种处理,在全生育期测定了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等12个与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其中单株产量对水分胁迫影响最敏感。通过各性状旱、水相对值对抗旱系数分别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通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单株分蘖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6个性状与水稻抗旱性相关显著,可作为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入选性状的抗旱D值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更表明上述性状作为水稻全生育期的抗旱鉴定指标是可行的。同时对5种抗旱性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抗旱指数是最合适的抗旱性直接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杆率逐渐提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夹角和产量逐渐降低;在60000株/hm2密度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产量最高分别为:6299、5431 kg/hm2,且倒伏、倒折、空杆率最低;在67500、75000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提高,生产风险加大。品种间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苏科玉1705’的叶宽、叶面积、叶片夹角、倒折率、秃尖长较低,穗长和粒重较高,产量显著高于‘江玉877’。综上,在江苏沿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可实现高...  相似文献   

19.
水稻幼穗分化期的抗旱性研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6个不同来源的水稻品系,在温室抗旱筛选平台通过孕穗期干旱胁迫,测定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抗活性氧等8个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所有材料进行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并调查了待测品系在干旱处理与对照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干旱处理后的气孔阻抗值和冠层温度显著高于正常处理,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干旱胁迫处理主要影响水稻的光合和蒸腾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水稻品系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3个幼穗分化期高抗水稻品系。同时,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的结实率与综合抗旱能力D值显著相关,可作为衡量水稻幼穗分化期抗旱性的产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与耐密性的影响,在高密度(75000、90000株/hm2)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耐密性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密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等农艺性状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位高系数、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株高平均增高1.23 cm,穗位高平均增高1.92 cm,第3节节间长度减小0.42 cm,‘NK718’、‘农大372’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增加,其余品种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小,减少幅度4.72%~23.99%,经济系数增加4.71%。75000 株/hm2条件下的产量、穗部性状与90000株/hm2密度条件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9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2.39%、穗粒数减少5.68%、百粒重降低1.17%。14个夏玉米品种相比,‘泽玉8911’、‘新单61’及‘豫单9953’耐密性系数值较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