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鲜绿洲1号和鲜巨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银耳,以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银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中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含量,以期为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鲜绿洲1号(L1)配方银耳产量低于棉籽壳(C1)配方,但显著高于木屑(C2)配方和鲜巨菌草(J1)配方;生物学效率比C2配方高7.09%。L1配方银耳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比C2配方高20.61%,比C1配方高24.64%;黄酮含量比C1配方高10.21%,比C2配方高18.66%;粗蛋白含量比C1配方高2.84%,比C2配方高6.12%;三萜含量与C2配方差异不显著。各配方银耳子实体中的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菌草栽培的银耳中未检测出棉酚。综合考虑,鲜绿洲1号工厂化栽培银耳的产量和品质优于木屑栽培,是缓解菌林矛盾栽培有机银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灵芝是一味滋补强身、扶正固本的高效保健珍贵药物和补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袋料栽培灵芝生长周期一般在90天左右,比段木栽培的生长周期大幅度缩短,且栽培管理简单,操作容易,生物转化率高,商品性状好,因此近几年栽培面积日益增大。现将灵芝袋料栽培技术进行介绍。1.培养料配方(1)非芳香阔叶树锯木屑或碎料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相似文献   

3.
<正>一、栽培季节选择长江流域茶树菇袋料栽培可在春秋两季进行。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温度2 3~2 8℃;出菇温度1 6~3 2℃,最适温度20~25℃。春季袋料栽培的茶树菇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接种,4月中下旬至5月开始出菇;秋季袋料栽培的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出菇。二、培养料配方及调配1.培养料配方配方一:阔叶树木屑36%,棉籽壳36%,米糠或麦麸20%,玉米粉5%,豆饼粉或茶籽饼  相似文献   

4.
4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潮次平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当前食用菌生产质量安全提供可靠建议,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以平菇为试材,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b、Cd、As、Hg元素,研究4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潮次平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0 mg/kgAs处理待出菇日期延迟8天外,其他Pb、Cd、Hg不同浓度重金属处理均能使待出菇日期提前5~13天;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b、Cd、As、Hg重金属元素后,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平菇产量(50 mg/kgAs除外),其中0.05 mg/kg Pb、1 mg/kg Pb、1 mg/kgAs和10 mg/kg Pb处理增产效果明显;除50 mg/kgAs处理使平菇生物学效率降低了15.3%外,其他Pb、Cd、Hg不同浓度重金属处理生物学效率均有明显提高,0.05 mg/kg Pb处理生物学效率最高为89.2%,较对照高42.4%;另外,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平菇产量越低,重金属含量越高,富集系数也越高;培养料中的重金属含量越高,后期潮次的重金属含量越高,富集系数也越高,Pb、Cd、As、Hg重金属元素在平菇中的累积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耳菌糠栽培元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每年大量木耳菌糠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实际问题,并积极探索元蘑代料栽培的新技术,以传统栽培种配方CK为对照,以12%的浓度梯度逐渐用菌糠代替木屑设计6个栽培种配方,等量接种生长状况一致的原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发菌与出菇。通过采用测定元蘑菌丝的生长势、满袋天数、原基形成时间、成菇状况、子实体的长势及生物学转化效率的方法,研究了栽培料中不同菌糠浓度对元蘑生长周期、生物学效率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种配方为木耳菌糠36%、木屑44%、麦麸17%、黄豆粉1%、玉米面1%、碳酸钙1%,适宜元蘑生长。其菌丝生长浓密健壮,生物学转化效率为81.96%,比对照高出1.74%,试验证明了利用木耳菌糠栽培元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适合烤烟免耕栽培的施肥方法,在免耕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方法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免耕与不同施肥方法对烤烟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在烤烟生长后期,条施处理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穴施和条施+穴施处理高20.6、16.6、24.2 mg/kg和36.4、17.8、 198.7 mg/kg,表明其有更好的持续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条施处理产量和产值分别比穴施处理和条施+穴施处理提高了14.3%、14.7%和11.0%、13.9%,比常规对照提高了7.8%和14.1%,其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最高。不同免耕施肥方法的烟叶化学成分以条施处理最协调,评吸质量档次为免耕条施>免耕穴施>免耕条施+穴施,与其他施肥方法处理相比条施处理能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因此,基肥条施是免耕施肥方法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连年种植马铃薯等忌连作作物引起的土壤结构、地力恢复慢等农业生态恶化问题,选用腐植酸、羊粪、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菌肥4种土壤改良剂,对燕麦农田进行土壤改良剂改土效果研究,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紧实度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施用羊粪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1.2g/kg、62mg/kg、6.9mg/kg和81mg/kg,分别较对照(不施改良剂)高38.6%、47.6%、54.3%和52.8%;不同处理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施用改良剂均较对照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各处理间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性差异,处理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羊粪>聚丙烯酰胺>腐植酸>生物菌肥。羊粪和聚丙烯酰胺处理的叶面积分别比对照高145.8%和99.3%,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82.6%和66.8%;羊粪和聚丙烯酰胺处理的燕麦产量最高,分别为2 071.04和2 031.02kg/hm~2,比对照高41.3%和38.6%。因此,本研究中,羊粪和聚丙烯酰胺对土壤改良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燕麦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
硒肥对甘肃3种大宗药材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硒肥施用对甘肃定西地区人工栽培当归、党参和黄芪3 种大宗药材关键品质指标和硒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基施硒肥的方法,设置了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不同用量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硒肥处理下3 种中药材的关键品质指标值和硒含量。硒肥的施用对当归的挥发油、阿魏酸,黄芪甲苷含量影响最为明显,黄芪甲苷含量最大值为0.138%,较对照增加42.3%,当归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最大值分别为1.0%和0.198%,较对照分别增加94.1%和42.9%。3 种药材施硒处理硒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当归、党参、黄芪硒含量最大值分别达1.26、0.98、0.37 mg/kg。综合来看,硒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之间,将有助于当地栽培当归、党参、黄芪的品质提升和硒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利用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与玉米农业废弃物混合在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的最适配方和工艺。设置了3个工艺共6个配方,综合比对理化性状、子实体性状、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指标。生料工艺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发酵料。发酵料+短时高温在产量与农艺性状等方面略优于发酵料。在生料工艺中,S-1(桃木屑、玉米芯)配方产量最高为11.97 kg/m2,其生物学效率99.75%,子实体性状优良。S-2(桃木屑、玉米秸秆)配方在菇形指数、单菇重等子实体性状方面最好,播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产量、生物学效率也较高。S-3(桃木屑、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多原料混合有利于前期产量的形成,这3种配方的生料工艺栽培均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大球盖菇。本文为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和消纳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茯苓自古以来是医家常用药物,也是受到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了近年来茯苓的段木栽培与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茯苓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桃木屑配方和栽培工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为桃木屑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棉籽壳和玉米芯(1:1)配方为对照,以添加55%和70%桃木屑配方结合熟料和发酵料短时高温(简称发酵料)制棒工艺,研究了平菇灰美2号种植过程中的基质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酶活变化,以及添加桃木屑对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桃木屑为主料配方的培养料后期含水量损失较多,发酵料工艺培养料的pH、灰分、含氮量略高于熟料;添加桃木屑的培养料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显著提高,采用发酵工艺的培养料在菌丝满袋至一潮菇期表现出较高的漆酶活性。平菇单朵重以熟料工艺大于发酵料工艺,菌盖直径以添加桃木屑的配方大于对照配方。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单朵纵横经在不同配方和工艺中变化不大,结合单朵重、分支数、菌盖直径等农艺指标以添加55%桃木屑熟料工艺的S-5配方表现较好;添加55%桃木屑的配方采用熟料和发酵料两种工艺均获得了较高的一、二潮菇产量,生物转化效率分别为63.1%和60.1%;添加桃木屑至70%时,采用两种工艺一、二潮菇产量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8.7%和28.6%。两种工艺不同配方的子实体粗蛋白差异不大,含量范围为19%~21%,桃木屑配方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添加桃木屑至70%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的粗脂肪含量。添加桃木屑55%的配方以熟料或发酵料短时高温工艺制作平菇菌棒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探索无花果枝在食用菌栽培中的作用,为种植业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开拓新途径。通过研究无花果枝营养成分、浸出液和在培养料中的添加量分析无花果枝屑对秀珍菇和猴头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无花果枝屑会显著降低培养料的碳氮比。无花果枝屑浸出液对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无花果枝屑添加到培养料中会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添加无花果枝屑能使秀珍菇提早现蕾,延长猴头菇采收时间,增加2种食用菌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添加50%无花果枝屑栽培秀珍菇、添加28%无花果枝屑栽培猴头菇,能提高2种食用菌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筛选出耐荫性、抗寒性较强的黄精属种质,为后续黄精耐荫、抗寒育种栽培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理论依据。以来自不同地区的24份多花黄精和10份黄精为材料,测定遮荫前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4℃低温胁迫下黄精植物叶内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黄精的耐荫性、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遮荫处理对多花黄精和黄精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无显著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来自安徽青阳和广西宜州的多花黄精种质耐荫性最优,综合评定值为0.65。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42%、2.20%、8.13%;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03%、1.64%、6.28%,表明黄精抗寒性比多花黄精更强;其中河南灵宝寺河村地区的黄精种质抗寒性最强,云南大理地区的多花黄精抗寒性次之,综合评定值分别为0.62、0.56。可将安徽青阳、广西宜州地区的种质作为耐荫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河南灵宝寺河村、云南大理地区的种质作为抗寒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石灰是食药用菌生产的重要辅料,研究旨在对当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使用的石灰辅料进行质量摸底,同时研究石灰在糙皮侧耳栽培中的最适添加量,达到精准指导糙皮侧耳和其他食用菌生产的目的.采用消化石灰物相分析法,对8份不同来源石灰的Ca(OH)2、CaO、CaCO3和MgO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用7号石灰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玉米芯培养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不同产地滇重楼与相同产地不同来源滇重楼的光合作用能力,研究其生理适应性,以期为滇重楼引种种植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利用LI-6800光合作用仪,检测分析不同产地相同品种与相同产地不同来源滇重楼的光合生理的变化模式。结果表明,采自滇西产地滇重楼的光合能力均高于滇东南产地,但差异较大;滇东南产地滇重楼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但其数值低于滇西产地。而不同产地的滇重楼移栽到相同环境下,其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值均低于当地品种,而胞间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的比值(Ci/Ca)则高于当地品种,移栽后的品种光合能力低于当地品种。研究认为,滇西地区所产滇重楼比滇东南地区光合作用能力更强,以大理州永平县滇重楼尤为突出,而移栽后的品种光合能力以及水分利用率低于当地品种。因此在滇重楼的栽培中,应筛选栽培地产的品种进行人工扩大化种植。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in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and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agent Pantoea agglomerans formulations against Penicillium spp. with different preharvest treatments. Results indicated a high sensitivity of non-adapted and osmotic-adapted P. agglomerans cell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resulting in preharvest treatments which were ineffective against Penicillium spp.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study, dry conditions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seriously affect populations of P. agglomerans cells. Different formulation strategies were tes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istance of cells to unfavou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smotic-adapted P. agglomerans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25 g L−1 of NaCl in the production medium [osmotic-adapted treatment (P25)] or at water activities (aw) of 0.98 [osmotic-adapted treatment (P98)] had higher survival rates than non-adapted cells, when these cells were sprayed on oranges and stored in hermetically sealed chambers at a low RH of 43%. Among seven additives tested, the presence of 5% Fungicover in the bacterial suspension improved adherence and persistence of P. agglomerans cells on oranges exposed to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Therefore, while P. agglomerans cells sprayed alone had log values of 0.5 CFU cm−2, in combination with Fungicover the population level of P. agglomerans cells reached log values of 5 and 4.2 CFU cm−2, at 0 and 24 h after application. Lyophilised cells showed greater resistance to unfavou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n fresh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rmulation improvement can provide better performance of biocontrol agents und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non-conducive for growth and survival.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陆交错带优良造林材料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光照环境的响应规律,选择水岸不同光照生境分布的芦苇种群为对象,测定分析光照强度对芦苇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在野外原位观测全光照和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株高、地径、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全株收获法进行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株高、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比全光照条件下分别高30.95%,56.08%和84.37%;芦苇株高与地径和茎干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分别为0.692、0.875。(2)种光照条件下的芦苇叶片的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叶片SPAD值大于全光照条件下25.98%。(3)林冠遮荫条件下显著促进了芦苇叶绿素荧光参数Fm与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值,分别高达34.14%、10.73%。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生防潜质,采用产紫青霉K1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及卵的活性进行了室内生测,同时利用了产紫青霉K1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进行了2年2地的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1)产紫青霉K1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48 h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致死率高达94.53%,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效率达90.75%;(2)3种用量的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烤烟综合农艺性状、产质量和均价均优于33.00 kg/hm2的淡紫拟青霉,其中以41.25 kg/hm2产紫青霉的防治效果、综合农艺性状、产值量和均价最好,平均防效为80.60%,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为2119.50 kg/hm2、56762.77元/hm2和26.78元/kg。因此,产紫青霉K1在烟草根结线虫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的潜能,可作为攀枝花烟草根结线虫病生防菌加以开发应用,推荐使用方法及用量为在烟草移栽时使用41.25 kg/hm2产紫青霉K1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