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通过分析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植烟土壤主要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当地烟区最优的有机肥种类。采用大田试验,在施化肥和芝麻饼肥相同的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有机肥);T1(精制有机肥,1500 kg/hm~2);T2(有机肥料1号,600 kg/hm~2);T3(复方有机菌肥,15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精制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最大值达到11.47 mg/(g·d)]和脲酶活性[最大值达到1.45 mg/(g·d)],对土壤有效磷钾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最大值分别达到43.08、472 mg/kg。复方有机菌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长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达到400 mg/kg。在许昌烟区,相对于对照处理,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特别是精制有机肥和复方有机菌肥与化肥芝麻饼肥配施对改善土壤肥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探讨海藻生物有机肥对减轻苹果连作障碍的效果,为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加入0.5%、1.0%和1.5%的海藻生物有机肥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和新疆野苹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新疆野苹果幼苗的干鲜重。海藻生物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连作土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总量,同时,还降低了连作土中主要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因此海藻生物有机肥有减轻苹果连作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J22为实验室保存的香蕉根际促生功能菌。利用牛粪有机肥和菜籽饼为基本原料,海南当地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桉树皮为添加原料,研究该菌株的固体发酵配方工艺,最终获得利用该菌株研制的促生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拮抗菌WJ22在菜籽饼含量为15%、木薯渣含量为20%、桉树渣含量为20%的原料混合物中固体发酵效果最佳,菌株数量超过2×109 cfu/(g·干重),远远超过国家固体生物有机肥的标准[2×107 cfu/(g·干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研制的生物有机肥能够很好地促进香蕉苗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对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植烟土壤在生物炭与不同比例复方有机菌肥配施的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用生物炭及有机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烟农习惯施肥即仅施复合肥525 kg/hm2)、T1(增施生物炭1500 kg/hm2)、T2(增施复方有机菌肥1500 kg/hm2)、T3(增施60%复方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增施50%复方有机菌肥 +40%生物炭)、T5(增施40%复方有机菌肥+60%生物炭)6个处理。结果表明,T2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脲酶活性,其酶活性分别为0.74 mg/(g.d)和0.75 mg/(g.d)。T2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达到810.09 mg/kg)和微生物碳熵,T3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氮熵;同时施用菌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尤其T2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最高。在豫中烟区,施用复方有机菌肥及60%复方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和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种衣剂包衣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和抗病虫害提供科学方法,通过自制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包衣紫苏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调查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田间病虫害情况,分析种衣剂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种子包衣产生药害显著降低紫苏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适宜剂量的种子包衣对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种衣剂包衣可使紫苏生育期提前,单株生物产量提高,显著增强植株对田间病虫害的抗性,但对苏籽产量、苏籽出油率和叶挥发油产量影响不明显。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100包衣紫苏种子,可显著提高紫苏生物产量和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类生物有机肥对烤烟青枯病及烟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不同种类生物有机肥对烟叶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生态、优质、安全烤烟生产的田间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7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拮抗菌对烤烟生长、产量及青枯病的影响效果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拮抗菌促进了烟叶前期生长,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2.80~33.59个百分点,但产量降低了2.91%~38.18%;7个生物有机肥处理均减缓了烟叶生长前期的青枯病发病情况,进入成熟采烤期后,只有处理4[3750 kg/hm2有机肥(20%菜枯+20%碳化谷壳+60%烟草秸秆粉碎物)]、处理3[3750 kg/hm2有机肥(40%茶枯+60%烟草秸秆粉碎物)]和处理5[3750 kg/hm2有机肥(20%茶枯+20%碳化谷壳+60%烟草秸秆粉碎物)]的病情指数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54.22%、43.37%和31.32%。采用处理4、处理3和处理5时,应根据烟叶田间生长情况,适当进行追肥,以达到既能提高烟叶的产量、上等烟比例,又能防治烟叶青枯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春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春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均可以提高玉米穗位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添加1.0%生物有机肥的T3处理在低、中盐碱土上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也是T3处理最大,在低、中、高盐碱土上分别可达到32.7、30.6、26.9μmol/(m~2·s);产量比对照增加14.3%~24.9%。说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盐碱能力,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 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 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 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评价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为其合理配置和科学栽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引进和选育的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特征测定,比较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地径、叶长、叶宽、枝长、枝基径、叶绿素a、叶绿素b等最小值分别为2.41 cm、6.13 cm、3.75 cm、0.72 m、0.95 cm、0.95 mg/g和0.24 mg/g,其中‘速生紫薇’地径(4.86 cm)、叶长(9.99 cm)、叶宽(6.13 cm)、枝长(1.77 m)、枝基径(1.80 cm)、叶绿素a(1.68 mg/g)、叶绿素b(0.49 mg/g)等均较突出;5个无性系光饱和点(LSP)在1672.05μmol/(m2·s)以上,较喜光,光补偿点(LCP)在20~31μmol/(m2·s)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小排序为‘鄂薇2号’[25.43μmol/(m2·s)]>‘速生紫薇’[19.67μmol/(m2·s)]>‘鄂薇4号’[18.38μmol/(m2·s)]>‘鄂薇1号’[16.64μmol/(m2·s)]>‘鄂薇5号’[11.17μmol/(m2·s)];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则耐荫性稍强,叶片暗呼吸速率对地径影响明显。在实际栽培中,可根据生长和光合特性,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合理配置5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农田黑土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指导。以黑龙江省农田黑土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N2O和CO2排放速率及累积排放量对不同施氮水平[0 mg N/kg (N0)、40 mg N/kg (N40)、60 mg N/kg (N60)、80 mg N/kg (N80)]的响应。结果表明,不施氮的N0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03 mg N/(kg·d),而N40、N60和N80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分别为-0.71、-1.01、-1.27 mg N/(kg·d),均表现为对氮的净固定。施氮显著促进了土壤硝化作用,N0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为0.32 mg N/(kg·d),而N40、N60和N80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分别为N0处理的15.2、19.7、24.0倍。在0~60 mg N/kg施氮水平内,土壤N2O排放速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水平增加至80 mg N/kg时,N2O排放速率反而显著低于N60处理。N0处理的N2O排放比例为8.11‰,施氮后N2O排放比例显著降低,N40、N60和N80处理的N2O排放比例分别为1.48‰、1.72‰和1.15‰,3个施氮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与N0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抑制了土壤CO2的排放,但CO2累积排放量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土壤净氮转化速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对加深农田黑土氮转化规律的理解及氮肥的合理施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生产中肥料施用过量的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减施50%化肥(50D)、减施25%化肥(75D)、100%化肥(CK)、减施50%化肥+生物有机肥(50DM)、减施25%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75DM)等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3种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燕麦产量,研究减量磷酸二铵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和收获期75DM处理下0~20 cm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在收获期较CK分别提高7.6%、12.6%和25.2%;与CK相比,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效增加了燕麦收获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为9.8%~22.9%,且以75DM处理最优。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以75D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75D和CK提高24.5%和9.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与燕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减施25%化肥并配施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效性氮、磷、钾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燕麦增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红颊’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有机肥底肥(T0);普通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1);生物有机肥底肥(T2);生物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3);灭活生物有机肥底肥+灭活菌剂追肥(T4)跟踪调查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底肥和菌剂追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并降低土壤电导率。该措施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同样也有显著积极作用。通过对比现蕾期到成熟期的变化率,T3处理的草莓株高、株幅以及叶绿素较T0处理分别依次增加了2.53%、3.62%和18.99%。此外比对T3与T0的植株质量表明,T3的地上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分别提高了20.05%、5.09%,而地下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提高了2.69%、5.05%。此外,T3处理增加各代果实单果重和挂果数,草莓产量达(30.10±3.87)t/hm2。其对果实品质改善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各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8%~5.32%,可滴定酸降低了5.15%~18.76%,维生素C提高了5.67%~10.22%。综上所述,添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并辅以菌剂追施,可提高土壤肥力,并对草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设施草莓栽培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摘要:河北平山土石山区片麻岩及花岗岩山地土壤土层瘠薄,土壤保水能力差,且灌溉困难,水、肥的严重匮乏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与化肥相比,施用三种新型肥料(生物有机肥、缓释复混肥、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尤以生物有机肥2000g/穴处理施用效果最好,土壤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较CK分别提高了444%、87%、906%、355%、1131%,土壤养分均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平山地区可以利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以促进植物生长,加速植被恢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以太子参品种‘三泓1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CK(自来水)、T1(2.00g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T2(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T3(0.25g氮磷钾复合肥+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T4(0.50g氮磷钾复合肥+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和T5(1.00g氮磷钾复合肥+3×108CFU/mL促生菌KTS-1-1菌悬液)6个处理,探究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与促生菌KTS-1-1配施对太子参生理特性、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T2、T3、T4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和防御酶活性,提高植株生物量,增加块根多糖、氨基酸、钙和钴元素含量,尤以T4处理最为明显,与CK处理相比,叶片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2.14%、54.55%和94.16%;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基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50.20%、19.72%和40.24%;株高、平均叶面积、块根鲜重及块根干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0.20%、28.05%、70.62%和54.95%;块根多糖、氨基酸及钙、钴元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5.38%、68.14%、29.17%和21.56%。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叶片防御酶活性及块根生物量方面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上说明,T4处理为太子参生产中肥料使用的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7.
以张杂谷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处理(单施复合肥、1/2复合肥+有机肥、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1/2复合肥+有机肥和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处理谷子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谷子株高、穗长和穗下茎长较单施复合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0%、7.8%和4.4%。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0.4%和5.8%,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6.5%、19.9%和49.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1/2复合肥+有机肥、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肥力,2017年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试验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6.5%、19.9%、49.2%和6.6%,2018年分别提高了5.9%、1.1%、13.2%和8.3%。从谷子产量、农民纯收入和品质等方面考虑,1/2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是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化肥过量施用普遍,需探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商品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OF)、平衡施肥(BF)和技术集成模式(MF)在化肥减施30%基础上对桃树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OF、BOF、BF和MF处理分别可增产4.5%、3.4%、1.5%和9.1%,MF处理为显著增产。OF和MF处理可改善果实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BF处理改善硝酸盐含量效果显著。BF和BOF处理可显著削减土壤过剩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而OF和MF处理也可降低速效磷钾养分,但能略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各减肥增效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状,MF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BOF和OF处理,最后为BF处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减肥增效措施增产提质主要归结于降低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及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肥力性状。根据肥本和增产效益,MF可增收0.83万元/hm2,其次为BOF(0.54万元/hm2)和BF(0.53万元/hm2),最后为OF处理(0.20万元/hm2)。因此,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集成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适用于沙性土壤设施桃树。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绿肥配施腐解菌剂在红壤旱地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更好地利用其营养,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CK)、腐解菌剂(DM)、腐解菌剂+炭基有机肥(BM)和腐解菌剂+固氮菌(NM)4个处理,采用尼龙网袋法模拟研究圆叶决明在橘园红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并测定其养分残留率.结果 表明,夏季绿肥圆叶决明中有机物腐解和养...  相似文献   

20.
马想  蔡永立  梁晶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9):120-127
吹填土是滨海地区城市发展重要的土壤资源,但其土壤理化性质严重退化,导致吹填土地带一直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对吹填土进行改良试验,可以为滨海地区吹填土再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以上海临港吹填土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草炭、有机基质和生物有机肥对吹填土进行改良,并设置为期4个月的孔雀草盆栽试验,通过分析各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孔雀草生物量,筛选最优的改良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良处理(CK)相比,添加草炭、有机基质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吹填土容重和土壤pH,并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其中土壤容重较CK分别降低了0.30、0.23、0.24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提高62%、40%、45%,土壤有机质分别提升了26.1、39.8、39.1 g/kg。与CK相比,添加草炭、有机基质和生物有机肥后,孔雀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孔雀草鲜重总量表现为草炭>有机介质>生物有机肥。土壤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孔雀草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土壤综合评价结果具有参考意义,且50%草炭添加量为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