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2.
对烤烟新品种‘渝金香1号’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改进以及卷烟配方应用提供依据。取重庆市巫山县烟区的‘渝金香1号’以及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K326’(对照)中部C3F等级烟叶,经蒸馏萃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致香成分及含量。试验检测出70种致香物质或潜香物质成分;‘渝金香1号’萜烯类、醛、酮类物质的含量稍低于对照品种‘云烟87’和‘K326’;氮杂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稍高于‘云烟87’和‘K326’;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低于‘云烟87’,高于‘K326’;致香物质占测出致香或潜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为23.48%,高于‘云烟87’(22.74%)和‘K326’(17.98%),有利于在陈化过程中快速降解生成致香成分;新植二烯与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低于‘云烟87’和‘K326’,对于降低烟气的刺激性、协调吃味有利;植物呋喃类含量与新植二烯含量的比例高于‘云烟87’和‘K326’,类胡萝卜素重要致香降解产物总量比‘云烟87’和‘K326’分别高5.92%和5.22%,叶面分泌物降解产物或衍生物总量(34.310 µg/g)高于对照品种‘云烟87’(32.996 µg/g)和‘K326’(32.490 µg/g),有利于彰显‘渝金香1号’烤后烟叶的香气特征。‘渝金香1号’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比例较协调,香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茶树‘中黄3号’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白化茶树品种‘中黄3号’(‘ZH3’)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常绿品系‘苔茶15’(‘TC15’)为对照,检测2019年5个不同月份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收集试验地采样前的半月均温(HMMTBS)、半月均降水量(HMMPBS)、半月均相对湿度(HMMRHBS),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月份2种茶树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接近,咖啡碱含量在‘ZH3’中表现稳定,而在‘TC15’中存在显著差异。‘ZH3’、‘TC15’茶多酚含量分别为7月>10月>8月>5月>4月、7月>5月>10月>8月>4月。‘ZH3’、‘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月>5月>8月>10月>7月、4月>5月>8月>7月>10月。各月份‘ZH3’茶多酚含量低于‘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TC15’;‘ZH3’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幅分别为2.6%~7.2%、9.2%~23.2%,远高于‘TC15’(2.2%~3.8%、14.7%~25.4%)。2种茶树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与3个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ZH3’游离氨基酸含量与HMMTBS、HMMPBS、HMMRHB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P<0.01)、-0.69(P<0.01)、-0.86(P<0.01),而‘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仅与HMMRHBS显著负相关(r=-0.74,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3个气象因子对2种茶树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TC15’茶多酚含量影响较小;‘ZH3’、‘TC15’酚氨比分别主要受HMMRHBS、HMMPBS,‘ZH3’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主要受HMMTBS、HMMPBS影响,HMMTBS影响程度更大,‘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受影响结果与‘ZH3’类似。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7天时达到高峰;Vc含量变化较小,仅在120天时显著较高;在近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中糖以果糖为主,占70.09%~84.00%,以果实发育137天时最高;果实中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占酸总量的93.05%~97.28%,苹果酸D占苹果酸的82.92%~91.84%。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发育天数延长,果酸含量下降,采收越晚糖酸比越高。‘黄冠’梨果实发育130~137天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Vc含量都较高,糖酸比和果肉硬度适宜,以获得‘黄冠’梨最佳品质为目标的适宜的采收期为8月8—15日。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得到水稻‘甬优15’在本地播种最适宜播期,以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根据2016—2020年龙游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甬优15’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2018—2019年水稻品质数据,通过对比试验,得到‘甬优15’的产量与品质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播期对‘甬优15’的全生育天数和灌浆期天数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播期越晚全生育天数减少,灌浆期延长;(2)22℃是灌浆期水稻正常发育阈值,低于22℃的灌浆期平均气温会明显增加水稻灌浆乳熟时间;(3)‘甬优15’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10%左右,较易糊化,蛋白质含量接近7%,口感与营养含量较为平衡;(4)当播期推迟至6月中旬之后,‘甬优15’产量有明显降低,品质也有所下降;(5)‘甬优15’播种期控制在5月下旬6月上旬,能明显改善龙游本地单季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偏高肥力烟田土壤宜烟性改良,研究了冬闲期种植‘冬牧70’,全部翻压掩青和地上部收割移出烟田2种处理方式对土壤改良和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偏高肥力烟田冬闲期种植‘冬牧70’,随地上部收割88 kg/hm2氮被移出烟田。‘冬牧70’翻压掩青和收割均能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转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冬牧70’收割处理降低了烟叶氮吸收积累量,促进了烟叶成熟落黄。‘冬牧70’收割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于掩青处理,烟叶产值较掩青处理提高8.5%。烟田土壤肥力偏高情况下,冬闲期种植‘冬牧70’并收割地上部移出烟田,可以明显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商薯19’脱毒苗的水培快繁体系提供依据,通过研究筛选出静置水培条件下‘商薯19’脱毒苗适宜的营养液配方,明确甘薯植株叶片中内源激素种类以及水培对甘薯苗叶片激素的影响。以‘商薯19’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循环水生菜营养液、霍格兰营养液和MS等营养液配方,设置不同浓度处理,并以清水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营养液对‘商薯19’脱毒苗生长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对水培和土培条件下甘薯激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静置水培20天,在1/2霍格兰营养液中,甘薯植株最大根长、平均鲜根重、叶绿素相对含量、平均茎长均优于其他营养液处理。对16种植物激素进行检测,结果在甘薯植株体内检测到11种激素,与对照相比,水培植株中脱落酸浓度降低了71.37%,吲哚乙酸浓度降低了51.64%,茉莉酸浓度增加了231.68%。本研究首次对‘商薯19’脱毒苗开展水培研究,筛选出1/2霍格兰营养液为‘商薯19’脱毒苗静置水培最适营养液。对水培条件下甘薯植株内源激素检测,并检测到11种激素,与对照培养相比较,水培条件下甘薯植株的脱落酸和吲哚乙酸含量降低,茉莉酸含量增加,这3种激素浓度变化较大。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利用甘薯水培技术、建立甘薯植物工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阐明‘文紫椒1号’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色素比例和组织定位,为丘北辣椒在观赏园艺中的应用和观赏型新奇果色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种植于云南文山州砚山县的‘文紫椒1号’果实为试材,将果实分为5个发育阶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果实的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总黄酮类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辣椒红素含量([Cap]),并分析其配比和相关性,同时用徒手切片法检测了色素的组织定位。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文紫椒1号’果实[Chla]/[Chlb]的最大值出现在发育阶段3,[Chl(a+b)]/[Car]、[Chl(a+b)]/TFC和[Chl(a+b)]/TAC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阶段2,而[Chl(a+b)]/[Cap]、TFC/TAC、TFC/[Cap]和TAC/[Ca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阶段1。[Chla]、[Chlb]、[Chl(a+b)]、[Car]、TFC、TAC和[Cap]之间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其中,TAC与[Chl(a+b)]、TFC之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而与[Car]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Cap]则与[Chl(a+b)]、[Car]、TFC和TAC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不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负相关。果实色素主要定位在中果皮细胞中,细胞的色相和色度变化趋势与果色的高度一致。所以,‘文紫椒1号’的果色源于各发育阶段果皮细胞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辣椒红素)和黄酮类(含花色苷)色素的比例差异。  相似文献   

10.
厚皮甜瓜‘翠雪5号’新收获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采用自动破休眠、高温、低温冷冻以及外源激素等处理进行种子萌发试验,以期找出破除‘翠雪5号’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结果表明,‘翠雪5号’种子的休眠解除主要依赖于自动破休眠过程,高温处理可加速该过程。另外,低温冷冻以及外源NAA和GA3处理不能破除‘翠雪5号’的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而外源6-BA可以在延长发芽时间的基础上显著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增湿晒青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试验研究增湿晒青新工艺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将清水喷施于‘本山’和‘铁观音’2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增湿量分别为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增湿晒青后,其他工序同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加工成干茶后进行感官审评、分析测定干茶的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增湿晒青新工艺,可提高晒青叶表面的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叶温,延长茶青日光萎凋时间;增湿量为鲜叶重的9%、12%和15%的‘本山’和‘铁观音’干茶,与对照相比,提高了品质,苦涩味降低2~3级,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夏季高温时节遮光颜色对北方茶产量品质及茶园微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黑、红、银灰、绿、蓝、黄6种颜色遮阳网覆盖处理与露地CK相比较,分析茶园温湿度、茶树光合作用、茶叶产量品质等参数的变化差异.结果 表明:与露地CK相比,黑色、银灰色、蓝色遮阳网下降温增湿效果最好,红网、蓝网、黄网覆盖对茶树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滇红碎茶品质的影响,以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省级茶树新品种‘云茶红1号’、‘云茶红2号’和‘云抗12号’3个茶树新品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制成手工滇红碎茶,比较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结果。结果表明:3个茶树新品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观审评5项因子的评分结果有2个品种比对照高,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云抗12号’、‘云茶红2号’、‘云抗10号’、‘云茶红1号’,说明3个茶树新品种均可作为生产滇红碎茶的选用品种,尤其以‘云抗12号’、‘云茶红2号’为宜。  相似文献   

14.
花后遮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为阐明麦田遮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影响,2008—2009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于小麦开花后设置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分析了对旗叶光合参数及籽粒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使不育小穗增加,穗粒重和千粒重降低,导致明显减产,遮阴20%、50%和80%处理分别比对照产量降低27.6%、49.0%和60.2%。遮阴后小麦旗叶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增加,但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遮阴使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有所增加。净光合速率受影响程度的时间排序为灌浆初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遮阴使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以及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值都显著提高(P0.05),其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增加说明小麦开花后遮阴对谷蛋白的影响强度大于对醇溶蛋白的影响。遮阴虽然导致产量明显降低,但提高了面团延展性、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团吸水率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由此可见小麦籽粒形成期光照强弱的巨大差异,导致在淀粉与蛋白合成过程中量比关系发生紊乱,进而引起不同光照下产量与品质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将信阳毛尖绿茶研磨成粉添加到主食面包中制备信阳绿茶主食面包,研究不同绿茶粉添加量对主食面包比容、感官品质、水分含量及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粉最佳添加量为面包粉质量的3%,此时得到的绿茶主食面包比容为5.75 m L/g,感官品质评分98分,水分含量32.7%,茶多酚含量0.386 g/100 g,酸度2.98°T;绿茶面包表皮完整且丰满,无焦斑,色泽均匀,稍有茶叶的黄绿色,组织紧密有弹性、耐咀嚼,有茶叶的清香,无茶苦味,且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蒙东地区荫蔽环境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草坪草种植提供借鉴。以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的优异(Merit)、新哥来德(Nu Glade)和肯塔基(K.B.G)3个品种和紫羊茅的2个品种宝瑞(Boreal)和梦神(Rubra),共5个品种草坪草为研究对象,在人工遮荫控制下,对其幼苗耐荫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设置的遮荫处理分别是:遮荫度22%,45%,66%,83%,以不遮荫的全光照为对照(CK)。结果表明:苗期遮荫显著提高了草坪草(肯塔基)的株高(P0.05),株高先增加后降低,幼苗生长细弱,高遮荫度对株高生长也产生抑制,幼苗株高以全光照的最低,45%或66%遮荫下株高达到最高,83%遮荫时株高显著(新哥来德除外)降低(P0.05);遮荫对幼苗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根系长度随遮荫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遮荫度提高,各品种的叶片含水量和茎含水量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叶绿素a/b值先降低后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选择永川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3个永川秀芽茶生产企业,于6月从各企业的直销门市随机取样不同级别的永川秀芽茶样8个,研究永川秀芽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氨基酸含量的降低,永川秀芽茶的内质感官品质呈下降的趋势,它们的含量均相对较高且酚与氨的质量比值又相对较低,则其感官品质较好;随着水浸出物含量的降低,永川秀芽茶样的内质感官品质呈上升趋势,这一点与普洱茶感官品质与水浸出物的关系正好相反[1];咖啡碱含量和糖类物质含量对永川秀芽茶样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是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6CTH-3型柜式茶叶提香机,进行茶坯含水量和提香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影响试验,茶坯含水量分别处理为高(29.47%)、中(15.11%)、低(8.69%)3水平;提香温度设为低(65℃)、中(80℃)、高(95℃) 3个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大于茶坯水分含量;不同提香温度与不同茶坯水分含量组合处理,对名优祁红感官品质的外形和内质(香气、滋味)及综合评分影响显著(P<0.05),而对汤色和叶底影响不显著;对茶叶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但对(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茶坯含水量高(29.47%)采用低温(65℃)提香,茶叶甜香欠爽,稍有发酵味,滋味欠醇爽;茶坯含水量低(8.69%)采用高温(95℃)提香,茶叶香气呈现火功过足,滋味略有高火味。因此,名优祁红提香工序,将茶坯水分含量控制在15%上下,温度控制在80℃左右,有利于其综合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9.
探究遮阳对茶树鲜叶主要氮素化合物的影响,为改善茶树鲜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使用6 种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茶树进行不同时间遮阳处理,以不遮阳为对照,分别在遮阳12、21、65 天后检测鲜叶化学成分。除42%遮光率处理65 天后鲜叶咖啡碱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遮光率处理不同时间后均提高了鲜叶咖啡碱含量,其中89%遮光率在遮阳12、21 天后咖啡碱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6.95%、54.41%;53%和51%遮光率处理12 天后鲜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3.91%、17.88%;除33%遮光率外,游离氨基酸总量经各遮光率处理12 天后均有所增加,其中70%遮光率处理比对照高22.31%。在春茶早期,对茶树进行50%~70%遮光率的遮阳处理,可增加茶树鲜叶主要氮素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蛇皮果是喜阴植物,遮荫处理对蛇皮果幼苗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不同遮荫处理对蛇皮果栽培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采用不遮荫(CK)、25%遮荫(S1)、50%遮荫(S2)、75%遮荫(S3)及椰子叶遮荫(S4)的处理方式对蛇皮果进行遮荫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于蛇皮果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P<0.05),其中75%遮荫(S3)处理效果很好,其次是50%遮荫(S2)和椰子叶遮荫(S4)处理,遮荫处理对于蛇皮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遮荫栽培试验为蛇皮果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