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磷浓度处理对土壤特性及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生长状况、色原酮含量的影响,为防风人工栽培的技术策略制定以及防风对低磷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防风为材料,设置营养液磷(NH4H2PO4)浓度分别为1.0、0.1和0 (无磷) mmol/L,分别在30、60、90 d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防风生长特性和4种色原酮总含量,分析不同磷浓度处理防风各指标与4种色原酮总含量的关系。【结果】无磷处理下,2年生防风根粗、根生物量在整个处理期间均低于1.0 mmol·L-1磷处理,根长在90 d时显著高于1.0和0.1 mmol·L-1磷处理;土壤pH在60 d后表现为1.0 mmol·L-1磷处理显著高于0.1 mmol·L-1和无磷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整个试验期表现为1.0和0.1 mmol·L-1磷处理显著低于无磷处理;90 d时,无磷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低磷胁迫下小麦根系生理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对镉的吸收能力的影响,以Ca3(PO42作为磷源,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在低磷胁迫下小麦根系形态和分泌物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对难溶态镉(CdCO3)的活化与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中,小麦地下部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降幅为27.3%(P<0.05),根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变小(P<0.05)。此外,低磷胁迫下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磷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5.4%和23.1%(P<0.05),但是显著促进了难溶态磷的溶解(P<0.05)。同时还发现低磷胁迫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Cd含量和Cd的总活化量,增幅分别为190.8%和82.8%(P<0.05)。低磷胁迫下培养基pH降低了0.3,同时根中草酸根和苹果酸根含量显著升高,增幅分别为1 588.1%和37.7%(P<0.05),由此可见,低磷胁迫下小麦通过分泌质子和羧酸根促进了磷的活化,并促进了Cd的活化,进而导致小麦Cd吸收的增加。这些结果阐明了低磷胁迫影响小麦Cd吸收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种源胡杨种子萌发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和NaCl胁迫下的相关研究为目标。在南疆、北疆选择11个种源,对不同种源种子进行发芽测定,选定发芽率较高的种源,并其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225、250、275 mmol·L-1及300 mmol·L-1)下进行盐胁迫,在1/2MS培养基上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1个种源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由8、9和11种源的种子活力较高,平均发芽率分别为55.0%、55.8%和78.0%。种子发芽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年降水量与发芽率表现显著的正相关;2)在NaCl胁迫下,种源9和种源11的发芽率有一定的变化,当NaCl浓度为50 mmol·L-1时种源9的相对发芽率极显著地高于CK(121.58%)。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发芽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降低,NaCl浓度为50~150 mmol·L-1时种源间有显著差异,NaCl浓度升到275 mmol·L-1和300 mmol·L-1时种源11发芽势为7%和5%,发芽指数为1.4和1.1,而种源9为0。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除了50 mmol·L-1浓度外,种源9的盐害率均高于种源11,说明在种子发芽期间,种源11不但发芽整齐而且更耐盐胁迫。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白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6个混合盐(等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浓度[0(CK)、10(T1)、30(T2)、50(T3)、70(T4)、100(T5) mmol·L-1]对白榆幼苗进行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分析混合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白榆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反应敏感,当盐浓度(10 mmol·L-1)较低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35 d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白榆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及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当混合盐浓度高于50 mmol·L-1时,各处理间降幅趋于稳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根冠比值均大于对照组;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逐渐增大,而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混合盐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小值。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白榆幼苗可通过渗透调节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研究结果旨在为白榆在盐碱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酸枣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以酸枣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100 mmol·L-1 NaCl处理下酸枣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0、0.4、0.8、1.2、1.6、2.0、3.0 mmol·L-1),分析净光合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筛选出缓解效果最佳的SA浓度,并测定植株组织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喷施能提高盐胁迫下幼苗的净生长高度和净光合速率(Pn),喷施0.8 mmol·L-1SA 较T100分别提高了111.4%和100.5%,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最佳。外源喷施SA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0.8 mmol·L-1SA处理下MDA比T100处理组降低了34.7%;同时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浓度SA会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面喷施0.8 mmol·L-1 SA显著减少盐胁迫下酸枣幼苗体内Na+含量,提高Ca2+的含量,S0.8比T100处理组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Na+含量分别降低了8.1%和10.0%。外源SA能够提高酸枣幼苗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和促进Ca2+的积累,缓解盐胁迫对酸枣的伤害,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短尾铁线莲和刺槐人工林的种间关系,探究短尾铁线莲是否对刺槐幼苗有潜在的化感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5、10、20、30和50 g·L-1)的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各部位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短尾铁线莲不同组织(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对刺槐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浸提液在<2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根、茎浸提液对其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叶浸提液;而在50 g·L-1时却抑制其生长;(2)3种浸提液在5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50 g·L-1时3种浸提液浇灌刺槐幼苗后,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38.10%、33.25%和51.49%(P<0.05);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38.09、25.25和18.99 nmol·g-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增加,幼苗的半致死NaCl浓度分别为150 mmol·L-1和130 mmol·L-1。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MDA含量在250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2.5和3.5倍,而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1.1和1.5倍。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的膜结构在盐胁迫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幼苗盐敏感损伤浓度为100~250 mmol·L-1。二者相比而言,蒙芪L07-22在测定的多数指标中表现出更高的苗期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NaCl、PEG处理对金露梅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分别以0、40、80、120、160、200 mmol·L-1浓度的NaCl溶液和0、100、125、150 、175、200、225、250、300 g·L-1浓度的PEG溶液处理金露梅种子。结果表明,高于12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对金露梅种子的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40 mmol·L-1的NaCl溶液抑制了金露梅幼苗生长。100~175 g·L-1的PEG溶液处理金露梅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胚根生长,而高于175 g·L-1的PEG溶液处理,则对金露梅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金叶银杏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0、50(低盐)、150(高盐)mmol·L-1 NaCl以及在50、150 mmol·L-1 NaCl下分别添加5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MJ) 处理金叶银杏幼苗,研究MJ在NaCl处理下金叶银杏幼苗的生理响应及对黄酮苷元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2个水平盐处理(50、150 mmol·L-1 NaCl) 及添加MJ处理后叶绿素含量降低,但低水平盐可促进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低盐+MJ处理可提高叶绿素b的含量。高盐处理可显著地提高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 活性;高盐+MJ能够显著地降低MDA含量、提高SOD酶活性,而低盐或低盐+MJ处理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2个水平盐处理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以及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均有所提高,但MJ的添加并没有显著提高4CL和CAD的活性。低浓度盐处理在短期内(5 d)就可显著提高金叶银杏黄酮苷元和总黄酮的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33.7%)但低盐+MJ处理对黄酮苷元和总黄酮含量提高程度不大;高盐+MJ处理可在长时间内(10~15 d)显著提高槲皮素(154.5%)和总黄酮的含量(132.1%)。本研究为盐胁迫、茉莉酸及黄酮代谢间的作用机制及银杏黄酮的代谢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银合欢幼苗在植物工厂中水培的最优生长条件,为生产优质的银合欢苗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不同光照时长(12、16、20、24 h·d-1)、光照强度(100、200、300、400μmol·m-2·s-1)、营养液盐度(7‰、15‰、20‰、25‰)、氮浓度(7.5、15、30、60 mmol·L-1)和磷浓度(0.5、1、2、4 mmol·L-1)下银合欢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优化银合欢幼苗的生长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长、光照强度、氮浓度或磷浓度的增加,银合欢幼苗的形态指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幼苗定植35 d后,在光照时长20 h·d-1下幼苗鲜重(5.61±0.11) g·株-1,比12、24 h·d-1分别增加60.0%和14.6%;光强200μmol·m-2·s-1下鲜重(6.55±0.10) g·株-1,比1...  相似文献   

11.
以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北华1号”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通过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了水肥耦合对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呈正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对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和施氮量耦合效应对比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均呈负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最显著,适水适氮适磷组合处理最有利于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稳定。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施氮量为3.8 g·株-1、施磷量为1.9 g·株-1的处理细根根长和比根长均最优,1~3级根根长分别为338.69、159.65、86.21 cm;比根长分别为225.26、53.22、216.24 m·g-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施氮量为2.4 g·株-1、施磷量为1.2 g·株-1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最低,SOD、POD、APX、GSH-Px的活性分别为7.62、10.44、44.00、1.43 U·g-1·min-1。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和施氮量分别为蓝靛果忍冬细根生长和根抗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蓝靛果忍冬苗期立地筛选、水肥配施等栽培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灌木幼苗及不同测试终点对镉(Cd)毒害的抗性和敏感性差异,选取了12种常见的灌木植物,通过Cd对灌木幼苗毒害的水培试验,测定不同含量Cd处理[0(对照)、0.5、1.0、2.0、4.0、8.0、16.0、32.0 mg·L-1]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表观毒害症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生长状态),比较不同测试终点稳定性,并运用Burr-Ⅲ模型制作物种敏感性分布图(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分析不同灌木幼苗对Cd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Cd含量为1.0~4.0 mg·L-1时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Cd对不同的植物地上部和根系毒害阈值差异较大,地上部干重减少10%(EC10)和50%(EC50)对应的毒性阈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1(海桐)~1.30 mg·L-1(八角金盘)和2.58(金森女贞)~10.9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1.8和4.2倍;根分支数对应的EC10和E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08(金森女贞)~1.27 mg·L-1(八角金盘)和2.40(金森女贞)~10.3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5.8和4.3倍;不同测试终点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分枝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地上部分干重>株高>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根系指标对Cd毒性更为敏感;基于地上部干重和根分支数的EC50数据得到的SSD表明,大部分植物的敏感性分布趋于一致,其中金森女贞和海桐对Cd毒害最为敏感,八角金盘为Cd毒害的抗性品种;同时,根据SSD得出保护95%林木品质不受Cd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人参皂苷生物利用度,明确人参皂苷药用洋虫体内生物转化规律及其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通过MRS(含七叶苷和柠檬酸铁)培养基筛选洋虫内生菌中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制备复合菌发酵剂液体转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发酵产物中人参皂苷的化学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染色法阐明发酵产物低(0.5 mg·L-1)、中(2 mg·L-1)、高(5 mg·L-1)剂量对A549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人参提取物中共检测出Re、Rg1、Rf、Rb1、Rc、Rb2、Rd 7种皂苷,代谢产物中有去糖基化人参皂苷Rh1、Rg3和compoud K产生,发酵产物MTT试验显示高剂量组(5 mg·L-1)反应72 h抑制肿瘤细胞率可达85%。由此表明,利用洋虫内生菌复合菌液转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可提高中药人参和洋虫的药用价值,为中草药的发酵改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盐胁迫对樱桃砧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反射光谱的变化,以樱桃砧木大青叶为试验材料,设置0、75、150和300 mmol·L-1 NaC1盐胁迫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I-710光纤光谱仪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光谱,研究盐胁迫下樱桃砧木幼苗叶片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反射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利用内生细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从而获得环境友好型生物调控剂,从大豆种子中分离得到优势内生细菌,研究其对大豆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把大豆种子装入无纺布袋内,在土壤中埋藏10 d后取出,种子表面消毒后在灭菌培养皿中培养,在胚根周围分离得到8株内生细菌,通过初步筛选获得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优势内生细菌KC-1和MD12-2,经鉴定分别为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产生长素(IAA)和溶解有机磷的能力。使用2.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对种子萌发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盆栽试验表明,10×107、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大豆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6.
【背景】柑橘溃疡病是由柑橘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可侵染枝、叶、果,危害几乎所有的柑橘主栽品种。前期对湖南省39个柑橘园的调查结果显示柑橘果园土壤酸化和交换性钙缺乏严重,叶片中均存在钙缺乏现象。钙是植物所需大量元素之一,钙缺乏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生长势下降,植物免疫水平受影响。然而,钙元素对柑橘溃疡病抗性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对柑橘溃疡病敏感的枳(Poncirus trifoliata)在不同钙浓度处理下叶片注射接种Xcc后的致病差异,探讨钙在Xcc侵染枳叶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沙培法对枳实生苗进行0、0.75、3、30 mmol·L-1钙浓度处理,分别测定枳生长期的生物量、叶绿素a和b浓度、根系和叶片钙元素含量、观察根系活性氧(ROS)的产生和胼胝质沉积,并分析枳叶片接种Xcc后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及免疫途径相关基因诱导表达变化特征。【结果】以3 mmol·L-1钙处理为对照,0、0.75和30 mmol·L-1钙处理后,枳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发育均受抑制,叶绿素a和b浓度降低;根系与叶片中的钙含量与外源钙施加量成正比;不同钙浓度处理后根系中产生ROS和胼胝质沉积,在3 mmol·L-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枳叶片接种Xcc后,随着钙浓度增加,叶片症状逐渐减轻,但Xcc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异;相较于3 mmol·L-1处理,参与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PtCESA4在0 mmol·L-1处理下受Xcc诱导先上调表达后下调表达,在30 mmol·L-1处理下受Xcc诱导上调表达,PtPMEPtFLA在0 mmol·L-1处理下受Xcc诱导下调表达,在30 mmol·L-1处理下受Xcc诱导上调表达;叶片接种Xcc 0、2、4、6 dpi后免疫途径相关基因PtGSLPtGST1PtWRKY22在30 mmol·L-1处理下受Xcc诱导表达水平高于0 和3 mmol·L-1处理。【结论】钙缺乏和过量均会影响枳生长发育,引起叶片失绿,根系产生ROS和胼胝质沉积均有所减少。施钙后接种Xcc,叶片表面的感病症状明显减弱,但菌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钙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促使细胞壁增厚,从而抑制Xcc突破叶片表皮形成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为扩展烟草秸秆的利用途径,探究烟草秸秆绿原酸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烟草秸秆绿原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通过离体培养探讨烟草秸秆绿原酸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单因素及响应面结果表明,烟草秸秆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1),提取温度50.03℃,乙醇体积分数50%,此时粗提物中绿原酸含量为3.48 mg·g-1;离体条件下,烟草秸秆绿原酸的添加均抑制了疫霉菌的生长,其中175 mg·L-1烟草秸秆绿原酸对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抑菌率高达32%。此外,碘化丙啶(PI)染色结果表明,175 mg·L-1的烟草秸秆绿原酸可通过破坏烟草疫霉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菌丝生长。研究结果为烟草秸秆有效利用和新型天然植物源杀菌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适合新疆南疆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的水肥运筹选择。【方法】 以不同灌水量、氮肥、磷肥和钾肥为因素,每个因素设定5个水平,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1/2,进行沙培番茄温室栽培试验。测定株高、茎粗、叶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地下部鲜重、根系活力、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VC、番茄红素等17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中肥低水或中水低肥有助于促进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生长,增加同化物积累,并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根系活力。其中,T9处理地上部干鲜重较重,分别为72.30和616.70 g,根系活力较大,为917.09 μg/(g·h)。(2)高水高肥或低水高肥时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其中,T3处理产量较高,为8 102.72 kg/667m2;T5处理有机酸含量较多,为0.65%;T14处理番茄红素含量较高,为15.80 mg/kg。(3)各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叶厚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酸含量与叶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地上部干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地下部干重与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提取7个主成分,通过主成分的特征值加权计算17个性状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其中,T9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695,T1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295。【结论】 T9处理即灌水量310 mm、施氮量570 kg/hm2,施磷量438 kg/hm2、施钾量738 kg/hm2,可以有效促进沙培番茄生长发育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