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不同国家/地区获批数量的逐步上升,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产品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因转基因产品低水平混杂(low level presence,LLP)问题而导致贸易中断的风险不断增加,我国农业产业的多个方面都将受到影响。2020年1月,中美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对转基因产品LLP情况做出了相应要求。从全球转基因作物应用情况出发,根据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贸易情况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分类,分析了主要国际组织及各进出口国/地区的LLP定义和相关政策,并为我国制定LLP相关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及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及贸易技术壁垒问题,指出我国应加强转基因作物研究,提高产业化水平;同时应善于利用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在WTO历史上首例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案中,一些利益相关第三方参与了案件审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等5国对本案所争议问题的观点,以期为中国了解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和构建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生物技术是主导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及产品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发展极为迅猛,并逐步走向国际贸易的全球化、一体化。但目前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仍没有定论,使得未来如何应用转基因技术成为未知。以全球转基因产品的发展情况为背景,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客观分析,充分研究WTO框架下转基因产品的贸易规则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待遇,并对中国转基因贸易提出建议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
美欧转基因农产品争端诉WTO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欧转基因农产品争端诉WTO案的由来、经过和结果--欧盟败诉,深入分析了案件争论的本质原因,探讨了专家小组裁决结果可能对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朝  冯英 《世界农业》2002,(9):16-18
随着生物基因组研究工作的展开,新基因不断被发现,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生物技术进入大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并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二个热点领域。从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转基因作物由实验室进入大田中试,不少作物已向商品化发展。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产品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问题、产品运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已引起世界性的所谓…  相似文献   

7.
目前,转基因大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大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已成功将转基因大豆作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基因大豆品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技术,改进遗传转化体系.文章综述转基因大豆的应用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和大豆转基因方法,阐述目前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欧美等主要农产品贸易大国之间由于转基因作物审批不同步引发的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凸显。大量事实表明欧盟于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严格的转基因作物审批制度对其经济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我国与欧盟在农业上具有极为相似的特点,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欧盟转基因作物审批制度的内容、特点、引发的问题及其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欧盟与我国转基因作物审批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以期能得出对我国转基因作物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及具体建议。结果表明:1)安全评估时间较长、商业化审批程序复杂并有一些特殊要求是欧盟审批周期较长的原因,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审批的最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2)转基因作物禁止商业化种植使得农民遭受了潜在经济损失,转基因研发企业积极性受到打击并出现大量人才流失;3)转基因作物新品种难以获得进口审批使得欧盟饲料进口量逐年下降,下游的畜牧产业受到冲击,社会总福利每年损失96亿欧元;4)预计未来更多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将滞留在审批系统中,因转基因成分低水平混杂(LLP)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将在更大范围内出现,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将受到影响;5)欧盟应该通过加快安全评估速度、建立科学的投票表决机制、加强对经济影响的风险评估及其风险交流等措施来提升欧盟审批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进而增进欧盟整体社会福利。建议我国加强转基因作物审批阶段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经济性及社会性,重视并加强与公众的风险交流,适时适量批准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进口或商业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荔枝转基因抗性胚性愈伤组织(EC)的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发现,9个转基因抗性EC的EST同工酶谱带没有差异,并且与对照的未转化HX30的细胞系差异也不大,这表明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保守性,并未受到转基因的影响,可以作为不同荔枝品种转基因材料混杂鉴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相关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发展转基因作物现场检测和快速筛查技术对于实现转基因的有效监管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转基因作物外源蛋白和外源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ELISA、免疫层析分析、生物传感器技术、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技术以及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等在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对于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植物具有多样性,它能够增强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力,转基因植物本身及其转入基因在获得新基因后,对环境的忍耐力如耐除草剂、耐寒、耐旱、耐涝、耐污染、耐贫瘠土壤以及对有害生物的耐受性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植物强;增强对环境和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力;增强繁殖能力和生存力.转基因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外来物种,其安全性引起了全球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更加引起重视.对此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了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食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趋利抑弊,使人类利用其合理基因品质,从而满足人类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没有定论?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即凡是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认为应对转基因技术实行风险管理,并制定了转基因生物评价的风险分析原则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成为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性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业》2014,(23):4-5
<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是否有权威结论?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前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而一般食品根本不进行安全评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准则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食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食品应用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不同国家对转基因生物的注册审批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些成员国允许培育转基因作物,而另一些成员国则禁止培育。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将审批流程国有化,这或许可以为当前的僵局提供一个解决方法(取决于它的实施情况)。随着世界上新型转基因生物的应用越来越多,进口转基因生物的注册审批流程陷入困境,导致注册审批的不同步和结构贸易破坏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可以超越目前国有化审批流程的改革措施。国际贸易中审批流程的不同步也会影响其他国家,因此,急需一个国际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并从进口,出口两个角度阐述我国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2015,(3):4-6
<正>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没有定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即凡是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认为应对转基因技术实行风险管理,并制定了转基因生物评价的风险分析原则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成为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性等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但转基因植物及其制成品存在的安全性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转基因作物及其衍生产品进行标志.近年来,我国的转基因大豆及其制晶消费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合适的检测手段以确定大豆及其制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及其含量.本文总结了各种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及其最新发展,提出了快速化和精确定世是未来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及管理问题,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转基因食品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大豆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相对密度,绝对黏度,折光率,脂肪酸和甾醇含量等)进行分析,并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在理化性质上区别不大。相对密度:转基因大豆油为0.9197,非转基因大豆油为0.9572;绝对黏度:转基因大豆油为59.8 MPa.s-1,非转基因大豆油为60.3 MPa.s-1;折光率:转基因大豆油为1.4683,非转基因大豆油为1.4690;脂肪酸组成: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主要脂肪酸都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只是在含量上有所差别。两种油样中甾醇总含量都在300 mg.100 g-1以上,且含量种类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