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省富平县果业管理局等单位于2018年6~7月在陕西富平县薛镇沟龙村2.5亩红富士苹果园选用30%吡唑醚菌酯·异菌脲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等化学药剂对该病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吡唑醚菌酯·异菌脲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000倍、3500倍、4000倍防治效果分别为85.88%、81.30%和75.39%;对照药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  相似文献   

3.
<正>茶炭疽病是我国茶树上主要的叶部病害,近年来危害逐渐加重。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人员2015、2016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对茶炭疽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使用112.5、150、225mg/kg,第2次药后28天防效均在80.8%以上,与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相当,对茶叶安全。建议田间使用剂量为150mg/kg,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连续喷施两次,间隔7~10天。截至2017年10月底,啶氧菌酯在我国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包括番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及2种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戊菌唑水乳剂)对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防治效果最好,为87.8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00.35 mg/L防效次之,但也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86.00 mg/L防效最差,仅为73.65%。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来防治菊花白粉病。  相似文献   

5.
<正>为筛选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新型防腐保鲜药剂,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配药剂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采后保鲜试验,对该药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40mg/kg对香蕉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它们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质量  相似文献   

7.
筛选防治瓜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明确吡唑萘菌胺及混剂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瓜类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参考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30—2000进行连续3年田间药效试验。11.2%吡唑萘菌胺EC 67.2 g(a.i.)/hm2(制剂600 mL/hm2)、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87~261 g(a.i.)/hm2(制剂300~900 m L/hm2)在白粉病初发时兑水675 L/hm2喷雾施药,根据不同作物及病害发展情况,连续施用2~4次,施药间隔期7~14天,防效可达80%以上,持效期可达10~14天,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10%苯醚甲环唑WG、25%三唑酮WP或12.5%腈菌唑EC的常规用量。11.2%吡唑萘菌胺EC和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安全高效,增产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发登记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为0.0741 mg/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爱苗(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干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就敏感性而言,柑橘炭疽病菌对25%咪鲜胺和30%爱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25%咪鲜胺和30%爱苗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为1.11~5.06μg/mL,平均值为(3.44±0.98)μ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  相似文献   

10.
正为明确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江苏省宜兴市农业科技人员特进行了小麦田间药剂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100m 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原药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选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5%咯菌腈、98.6%嘧菌酯、97%咪鲜胺、95%苯醚甲环唑、95%己唑醇、95%甲基硫菌灵、97%戊唑醇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7%代森联与97%咪鲜胺按1:9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EC50值为0.673 μg/mL。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单剂和复配药剂均对花生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花生网斑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4.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通过室内抑菌、盆栽防效以及大田试验,系统开展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为生产上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包括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等11种杀菌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10种药剂进行盆栽试验,并对4种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1种药剂中抗生素类药剂以四霉素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74μg/mL,其次为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9.10、29.50、89.10μg/mL;非抗生素类药剂以铜制剂类抑菌效果较好,噻霉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89.55μg/mL,其次为王铜、噻菌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445.00、595.00μg/mL。(2)春雷霉素的盆栽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7.97%,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效分别为64.58%、63.53%、61.83%。(3)春雷霉素防治效果达90.19%,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治效果分别为89.84%、84.60%、74.59%。4种药剂对香蕉...  相似文献   

16.
多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51-155
为筛选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以‘首红’苹果为材料,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14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30 g/L戊唑醇SC和70%丙森锌WP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他药剂。2013和2014年春梢期的防效分别为81.65%、81.24%、79.97%和82.36%、86.14%、83.42%,秋梢期防效分别为76.22%、77.83%、73.84%和81.80%、82.18%、75.58%。其次为50%克菌丹WP、50%嘧菌环胺WP和10%多抗霉素WP,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春梢期防效分别为78.35%、78.17%、77.34%和81.89%、82.03%、81.88%,秋梢期的防效分别为73.47%、72.58%、74.45%和78.73%、74.69%、77.44%。80%代森锰锌WP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其他药剂。方差分析表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处理间的防效差异在2年的试验结果中均显著。  相似文献   

17.
7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是其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强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制剂中,6.25% Fluindapyr(研发代号IR9792)EC对稻瘟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1.01 mg/L;在3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杀菌剂制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对稻瘟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1 mg/L;三唑硫酮类杀菌剂48%丙硫菌唑SC对稻瘟病菌的EC50为0.70 mg/L。对于纹枯病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的24%噻呋酰胺SC对纹枯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7 mg/L;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20%丁香菌酯SC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强,EC50为0.52 mg/L;48%丙硫菌唑SC对纹枯病菌的EC50为1.19 mg/L。研究结果为上述杀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明确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 显示,咯菌腈和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05 μg/mL和0.1704 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