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升植物新品种权、农产品地理标志、涉农专利、商标、版权等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量持续增长。2019年,农业农村部受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首次突破5000件,相当于最初10年的申请总和,年度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品种创新是种业发展核心,保护品种权人权益是推动品种创新的根本保障。但是,伴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的不断攀升,种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侵犯商业秘密、生产经营假劣种子、非法经营等问题不断增多,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基于种子的特殊性,种业知识产权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度重视玉米生产,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玉米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对 2011-2021 年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审定、玉米品种权登记、玉米种业获奖情况、品种推广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广西 2011-2021 年玉米种业创新成效概况、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现代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植物新品种权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体系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总结美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进经验,从制度建设、成果转化、技术研究、维权执法和第三方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完善品种保护体系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全球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贡献。随着农杆菌介导法等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耐干旱和品质改良转基因玉米。同时,通过将多基因聚合转化和常规玉米育种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的玉米转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不断培育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促进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农业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在鼓励育种创新,促进农业和林业发展,丰富我国种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1999年开始受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至今已有21年,截止2019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33,803件,授予品种权13,959件,品种保护在中国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本文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为起点,授权为终点,详细介绍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体系,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情况、获得品种权的流程和条件,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期限、拓宽保护客体、全面放开保护名录以及加强品种保护相关的研究;二是构建完备的体系,建立一流的测试体系、已知品种数据库、一整套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在农业学科下开设植物新品种保护专业;三是鼓励全社会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品种权申请、许可转让、价值评估、纠纷协调、涉外事务等,营造有利于品种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良好氛围;四是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上升为法,设立专门独立的法律,建立一个“强保护”、“严保护”、“同保护”的大环境,鼓励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壮大民族企业,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翻开现代种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山区玉米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应该有自己的玉米种业? 这是一个有争义的问题。本文研究表明:历史上的山区确实没有发展玉米种业的条件。退耕还林、还草以后,发展种业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玉米种业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发展。农业推广也应为发展山区玉米种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种子科技》2007,25(1):79-79
为分析我国玉米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加快玉米种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推动玉米种子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中国种子协会于2006年12月15日在辽宁沈阳召开了首届玉米种业峰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主持了会议。会议由辽宁东亚种业集团公司承办,来自中种集团、山东登海种业、北京奥瑞金种业、北京德农种业、合肥丰乐种业、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等6家副会长单位和辽宁东亚种业、山西屯玉种业、三北种业、辽宁丹玉种业、河南农科院种业、吉林吉农高新等6家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的负责人,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陶承光,协会副会长、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局长中雅娟,以及协会秘书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组建玉米种业分会、建立种子企业定期磋商机制、加强企业间的联合等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9.
《种子》2006,25(12):23-23
为分析我国玉米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加快玉米种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推动玉米种子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中国种子协会于2006年12月15日在辽宁沈阳召开了首届玉米种业峰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主持了会议。会议由辽宁东亚种业集团公司承办,来自中种集团、山东登海种业、北京奥瑞金种业、北京德农种业、合肥丰乐种业、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等6家副会长单位和辽宁东亚种业、山西屯玉种业、三北种业、辽宁丹玉种业、河南农科院种业、吉林吉农高新等6家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的负责人,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陶承光,协会副会长、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局长申雅娟,以及协会秘书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组建玉米种业分会、建立种子企业定期磋商机制、加强企业间的联合等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0.
为助力新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业转型升级,推进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进程,对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业发展现状、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剖析探讨,分析发现:种子企业为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选育的主体;内蒙古自治区众多育种单位在特色玉米品种选育、育繁基地建设、资金政策支持、团体协会协作等方面存在明显发展优势;但在企业管理营销、育种模式创新、科研资金投入等方面协调性较差。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子企业发展应围绕企业管理及科研人才引培、种质资源与核心技术创新利用、科研平台与育繁基地建设优化、种业发展模式多元化创新、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落实及扩大特色科研育种优势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缪宗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00-104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种子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育种权人利益和推动种子市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低、种子市场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育种权人维权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中国制度体系下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有效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美国及日本同一制度的有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以推动农业大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杨桔  万青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7):117-124
自1985以来,中国已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验证它们对中国农业竞争力的作用方向与幅度是笔者的研究对象。首先从立法和执法2个角度综合测算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样本时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在得出中国农业竞争力RCA指数一直下降结论的基础上,从农业知识产权投入和产出2个层面入手,选取指标构建模型,实证检验它们对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科研人员的比重、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以及各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产出指标均显示出对农业竞争力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青海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问题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青海省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促进青海省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对青海省地理标志数量、地区分布、产品分类、地理标志使用及品牌推广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2010—2019年青海省地理标志数量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地理标志主要集中在海东市、海北州、西宁市,地理标志产品以果蔬类、养殖类为主,地理标志的使用已成为青海省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地理标志品牌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2)还存在政府对地理标志重视程度不够、生产者及消费者地理标志品牌意识薄弱、地理标志申请注册数量少、“重注册、轻使用”、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3)青海省地理标志数量尚未对当地农业产值产生正向影响。提出“一统筹,一支撑,两抓手,全链条”的青海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路径:(1)加强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全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2)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地理标志特色产业集群;(3)聚焦4个关键环节,构建产业全链条闭环发展新格局;(4)做优公共服务,营造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良好环境;(5)强化队伍建设,为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并提出了14条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茶树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高茶园无性良种化率对广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建立茶树母本园、品种园、苗圃、高产优质示范园、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入手,研究探索其推广技术体系;【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建设茶树母本园 11.3 hm2、品种园5.3 hm2、苗圃13.3 hm2、高产优质示范园 26.7hm2、茶叶标准化加工厂面积1900 m2,、茶叶低温冷库90 m2、茶叶质量检测室面积700 m2等基本设施,以及与良繁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试验、速繁等设施,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推广示范;【结论】初步建立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并解决其技术瓶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M. J. Carena 《Euphytica》2013,191(2):165-171
Maize (Zea mays L.) breeding programs integrating pre-breeding with cultivar development are needed. The objectives of the North Dakota corn breeding program are to adapt exotic and unique germplasm, maximize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adapted germplasm, and develop unique short-season products for breeding and commercial use. This applied program has significant support from state maize grower organizations, farmers, food and fuel processors, and industry. As a result 25 inbred lines and 17 improved populations, carrying unique alleles not present in the B73 line and the 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population (NAM) genomes, were released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six hybrids were identifi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These included the first releases from our NDSU EarlyGEM program to increas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U.S. northern hybrids and break environmental margins. These are not registered nationally due to exclusive agreements with industry. The strategic location of this research program allows the exploitation of challe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king evolution toward desirable goals faster, discarding unstable and weak maize varieties effectively.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challenges to be addressed though. Retailer companies offer fewer products with more events making maize more vulnerable due to similar genetics. The confidential nature of the maize business limits breeding rights to develop better industry products, which currently reduces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to identify the most outstanding hybrids for farmers across regions. Maiz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in marginal regions can be uniquely positioned to lead breeding research for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genetically broad-based elite products. Improvemen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re-thinking of breeding rights access are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全辉  李争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48-151
中国种业发展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发展阶段,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外垄断种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种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从中国种业的发展背景、种业市场的概况、科研概况、种业企业概况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种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种业发展中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促成企业的合理转型和资源重新配置、引导公共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费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育种人才培养等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遗传多样性是植物育种的基础,但“遗传侵蚀”现象十分严重。以长期技术供给为主要任务而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与需求相脱节,它在新的农村经济社会条件下已不适应。通过对广西玉米育种机构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及县、乡(镇)、村有关指导农业生产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员进行访谈,对玉米种植的社区农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广西玉米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对策,同时通过《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农民参与式育种研究》项目在广西实施为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促进新的研究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完善中国植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对中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状况进行评析,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UPOV两个文本的区别,阐述了中国植物品种保护立法方面不宜过早采用1991文本,并应在品种权的国际保护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争取更大程度地维护本国利益。在品种权保护制度的实施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该项制度还受到中国科研体制的制约,应推广种子公司办科研和种子公司与育种单位协作的科研体制改革模式。在品种侵权案件司法审判实践方面,分析了证据保全、品种权保护范围界定、司法鉴定和责任承担等4个方面的问题,指出其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在具体解决问题方法方面,应更多地由技术专家参与,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规范。文章还重点讨论了植物品种保护与“农民权利”的问题,即如何在维护品种权人和农民利益之间确立平衡。结合相关的国际条约,指出中国的法律制度应在保护农民公平分享植物基因资源的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proposed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to the environment has caused public and scientific concern. In response to this concern governments have set up biosafety regulations. In this paper a step-by-step scheme is described by which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can be assessed. The first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afety concern for the unmodified organism.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safety concern of the unmodified organism are the potential to hybridize with the wild flora and the ability of the crop to run wild. These aspec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a desk study for four agricultural crops (potato, beet, oilseed rape and maize). Maize and potato are gene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wild flora. Beet and oilseed rape on the contrary can potentially hybridize with wild relative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latter two species should focus entirely on the effects of the introduced genetic material.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利用手捡法和巴氏罐诱捕法,以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类群种群动态为参数,研究转基因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IE09S034较非转基因对照综31,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类群种群动态等均无显著影响,可初步认定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无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