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国各省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政支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究不同地区农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原因并促进支农资金向资金高效利用区转移意义重大。笔者以该视角为研究起点,运用DEA-Tobit 模型实证分析2006—2015 年农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并研究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 年间综合效率不断提高,2015年均值大于0.9,农发项目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受益归宿的效率与公平兼备,并且样本各省区呈现“中部最高、西部次之、东部较低”的效率分布格局;2015 年,纯技术有效地区占样本省份的83.87%,除北京、辽宁、四川、贵州、新疆外其余地区均达到技术有效水平,规模有效地区占样本省份的70.97%,效率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新疆西部省份;人均地方财政支出水平及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影响农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2个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优化农发项目布局及缩小地区效率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业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农作物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对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是荒漠、半荒漠人工垦荒绿洲灌溉农业区,缺水问题尤显突出。要使垦区农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节水扩灌,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粮、棉、果、牧的产量和品质;只有通过农业节水才能满足“生态维护用水”的需求,防止生态脆弱区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各种自然灾害(大风、沙尘暴、浮尘等)发生的频率,减少农田沙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及水环境污染影响较大。水足迹区别于传统的取水指标,既可用于核算畜牧业耗水量,也可用于衡量畜牧业产生的水污染。为了研究吉林省生猪生产和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及水环境的影响,基于水足迹理论及核算方法,对2000-2016年生猪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分析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及总水足迹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6年吉林省生猪的总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其中绿水足迹呈上升趋势,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吉林省各县(市、区)生猪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和总水足迹的空间分布总体为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地域差异明显。因此,吉林省生猪养殖应优化布局,中部地区生猪养殖应大力发展,东部地区适当增加,而西部地区需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张霞  许秀梅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0):135-140
本研究选取2016—2020年平度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平度市近5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进行了测算。依据模型测算出结果,得出平度市近5年的农技推广效率平均值为0.905,发现2020年的推广效率低于平均值,农技推广存在推广效率低、投入冗余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技推广人员激励考核制度的对策。再对平度市5个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满意度分析得出:性别、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年总收入、农业收入是否转入土地是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从政府、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角度提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以期为农业技术推广分析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石泓  张跃东  吴刚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61-266
研究旨在评价黑龙江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效率,运用DEA模型,将黑龙江省低碳农业的公共财政支持效率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2年作为决策单元,选取农业劳动从业人数、化肥用量、农机总动力、农业补贴支出和农业科技支出作为投入指标,农业总产值和农机操作的碳排放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p2.1软件评价投入产出配比的技术效率,找出各决策单元产出既定下的投入最优规模和改善措施。结果显示,2012年黑龙江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效率达到最优,在充分保证农业产值和农机操作碳排放的预期水平下,农业公共财政补贴等要素投入恰到好处,投入的增减变化不但不会实现最大产出,反而会影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该结论可为黑龙江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13,(4):58-58
黑龙江省通过建设高标准节水示范区等方式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2013年水稻旱种推广面积将达40万hm^2。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结构尚不合理,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严重。2011年,全省水田灌溉用水量达260亿m^2。占农业用水量的95%,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2%,全省用水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农业节水尤其是水田节水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革命性战略措施。黑龙江省自2004年开始试点研究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的特点为水稻旱种,即“返青地湿润,露泥不汪水;蘖初见水层,汪水不露泥”。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林业生产效率分析及优化路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性工作之一。笔者首先运用DEA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林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和规模效益类型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中国各省林业投入产出的投影值进行测算,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改进措施。结果显示,天津、山西、广东和贵州4个省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达到最优,其余27个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损失。这表明中国2006年林业整体效率较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27个省份的林业投入普遍存在不足,林业总产值有待进一步提高,投入不足制约了这些省份的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只有适当改变各省的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资金的利用水平,才能达到林业的有效投入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战略发展区域,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的压力,本研究旨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支撑与合理建议。本研究基于能值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投入产出项目计算并构建能值效率指标体系,对该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能值结构和效率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2010—2018年间总能值投入和总能值产出均呈上升趋势,总能值产出始终低于投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占比较高,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系统到2018年已发展为轻度不可持续状态,其中在这9年间对农业可持续状况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投入结构。因此长江经济带需要积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小对外界辅助能值尤其是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态     
<正>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实践节水灌溉新理念农业是用水大户,但在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成为维护全球水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球各地的水资源规划主要以取水量为控制指标,节水灌溉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田间对作物有效的水量与从水源引入的总水量之  相似文献   

10.
干旱绿洲农田春小麦耗水规律及农业用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连续4年田间试验数据的校准和验证,利用DSSAT模型对22年来(1985-2006)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耗水规律及农业用水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期为石羊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冬季储水灌溉条件下,武威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多年平均耗水量为526.4 mm,年总蒸散量为658.5 mm,其中拔节—孕穗期耗水量最大,是春小麦的需水高峰期;灌浆期需水量略有下降,但此期缺水将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形成,是春小麦的需水关键期。对农业用水变化趋势来说,20世纪90年代春小麦农业用水最多,达50.5亿m3,与80年代相比增加了25.5%;2000年后,由于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关井压田实施力度不断加强,春小麦年均农业用水量由90年代的5.05亿m3减少到3.17亿m3。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We aimed to prove the effects of limited irriga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soil moisture, growth, and yield in different mature cotton varie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region. [Method] Using the early maturing cotton variety CCRI 50, earlier middle maturing variety Nongdamian 601 (ND 601), and medium maturing variety Jimian 958 (JM 958) as test materials,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both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W1) and limited irrigation (proper irrigation before sowing, no irrigation during growing period; W2). The traits of interest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leaf area index,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Result] The dry matter quality of the three varieti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the W2 treatment, with the greatest reduction observed in CCRI 50 (P<0.05). Compared with the W1 treatment, the yield of the three varieties under the W2 treatm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greatest reduction observed in the early maturing variety CCRI 50.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CCRI 50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at of ND 601 and JM 958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wo study years. [Conclusion] ND 601 and JM 958 have good adaptability to moderate drought stress and W2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se varieties to obtain the ideal output level. CCRI 50 is sensitive to moisture;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 high yield population for this variety under W2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灌溉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寻求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保持作物产量不断增长,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地面灌溉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分期播种和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石羊河流域灌溉区环境因子和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播期和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21%)、气孔导度(提高33%~43%)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2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小,但第二播期的净光合速率较第一、三播期提高10%~20%、蒸腾速率提高20%~28%、气孔导度提高20%~28%。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空气温度、大气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滴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10~0.986(P<0.05)。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喷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50~0.980(P<0.05)。空气湿度、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漫灌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969~0.989(P<0.05)。滴灌也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3个播期中第二播期(4月20日“谷雨”前后)是当地最适宜于地膜春玉米播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氮供应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两年在宁夏引黄灌区田间小区试验,以宁粳28号为材料,研究了3个不同灌水量与4个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两年水稻的籽粒和秸秆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水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施氮量却显著地影响着其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灌水量或施氮量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05年和06年水稻氮肥利用率分别在5.1%~37.6%和14.1%~25.0%之间。相同施氮水平下,05年水稻氮肥生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06年水稻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两年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在8.3~19.3 kg/kg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同一灌水水平下,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灌水量处理间差异并不大。相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灌水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从产量、吸氮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本试验水氮合理配比是灌水量控制在1.2×104 m3/hm2左右,施氮量240 kg N/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在不增加灌溉耗水量的前提下,利用植物个体间的正相互作用关系和群体适应特点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河西走廊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区1穴1株、1穴2株和1穴3株种植方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穴2株和1穴3株的地上生物产量均高于1穴1株,1穴2株最高,鲜重为102.9 t/hm~2,比1穴1株提高了29.4%;1穴2株与1穴1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穴3株与1穴1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1穴2株和1穴3株的地上生物产量水肥利用效率也均高于1穴1株,1穴2株的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也均最高,分别为9.3 kg/m~3和342.9 kg/kg;1穴2株与1穴1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穴3株与1穴1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河西走廊边缘绿洲区,采用1穴2株的种植方式能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地上生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了4种灌溉施肥方式(雨养玉米、常规灌溉施肥、滴灌施肥、1/2滴灌施肥),研究其对春玉米株高、茎粗、根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自然降雨条件下,滴灌施肥方式可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玉米前期的地上部生长发育有较大作用;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保障玉米的有效成穗,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生育期灌水675 m3/hm2的滴灌施肥模式,较常规灌溉施肥方式节省灌水50%前提下,产量达11310 kg/hm2,提高42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2.2 kg/m3,提高0.26 kg/m3。因此,滴灌施肥技术在春玉米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紫花苜蓿适宜的灌水频率,在温室模拟条件下进行试验,设定W_2(2天)、W_4(4天)、W_6(6天)、W_(10)(10天)和W_(15)(15天)5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灌水频率(W_4)利于0~40 cm土层有适宜的含水量,较低的灌水频率(W_6、W_(10)、W_(15))有利于40~100 cm土层含水量的提高;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加,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W_4处理,显著高于W_2、W_(10)、W_(15)(P0.05);耗水量随灌水频率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W15处理耗水量最高,显著高于W_4、W_6、W_(10)(P0.05)。因此,W_4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苜蓿产量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即4天1次的灌水频率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7.
设置交替隔沟灌、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方式,施氮量和灌水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研究水、氮调控对沟灌棉花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产量与施氮量在56.2~95.2kg·hmˉ2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量在37.52~160.00mm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相同水、氮处理下交替隔沟灌与常规沟灌相比棉...  相似文献   

18.
灌溉方式和播期对地膜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加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和生态风险,寻求合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提高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应性。通过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播期对大田地膜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全生育期连续定点观测春玉米发育期、产量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播期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第二播期生长状况好,干物质累积量高,尤其是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明显(P<0.05)。滴灌、喷灌较漫灌根系多;喷灌根系长而粗,与滴灌、漫灌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喷灌果穗长、果穗粗好于漫灌,滴灌秃尖最短,籽粒重和百粒重呈现为滴灌>喷灌>漫灌,且差异显著(P<0.05)。第二期产量构成优于第三期和第一期。滴灌产量高,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产量较高耗水最少的第三期水分利用效率高,差异显著(P<0.05)。总之,滴灌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第二期是最适宜的播种期,且气候变暖有利于晚播、晚熟品种的推广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湖南省水稻水足迹,并分析了其历史变化和构成特征,以期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水足迹由1960年的22×109 m3上升至2008年的34.4×109 m3,增加了12.4×109 m3;水足迹构成以绿水为主,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灰水足迹由7%增加到24%,说明所需稀释水量逐渐加大;早、中、晚稻的水足迹以晚稻最大,占到总水足迹的38%~48%,其次是早稻,最少是中稻;早、中、晚稻的绿水占各自水足迹的比重依次降低,蓝水比重依次增加,灰水比重均在21%以上;从单位产量水足迹来看,双季稻平均比中稻少23.3 m3/吨。综合考虑水资源和产量因素,双季稻在有效利用水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比单季稻更有优势,建议减少单季稻,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