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明确氮肥用量和采收株高影响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菜薹糖分积累的机制,以富硒1号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株高(20、30、40和50 cm)对菜薹糖组分含量的影响,比较了菜薹中蔗糖代谢关键酶转化酶(INV)、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并对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他糖分含量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表明过高和过低施氮量均不利于菜薹糖分积累。就不同采收株高而言,菜薹中果糖、淀粉、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株高20 cm采收时最高;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在株高40 cm采收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菜薹SPS活性在各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处理下均比INV和SS活性低,表明菜薹中蔗糖以分解成小分子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代谢活动为主。在菜薹各采收时期和施氮量处理下,蔗糖分解体系的蔗糖合成酶SUS1/SUS4、SUS3和转化酶A/N-INVACINV1、CINV2等基因表达模式互补且为上调,增强了蔗糖的分解,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SPS1/SPS2的表达量影响很小。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品种合理氮肥运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紫金牛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紫金牛2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灌水为对照,研究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对紫金牛叶片碳氮代谢相关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紫金牛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胁迫程度越严重,变化幅度越大。轻度干旱胁迫下紫金牛叶片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的AI、NI、SPS、SS活性显著降低。紫金牛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由此可知,紫金牛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增强其耐旱性,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紫金牛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地抵御严重干旱所造成的胁迫。  相似文献   

3.
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容重分别为1.25 g/cm3(疏松土壤,即对照)和1.55 g/cm3(紧实土壤)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紧实胁迫对“津春4号”黄瓜(Cucumis sativusL.)不同生育期叶片和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以探讨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生长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土壤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降低,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显著增强,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蔗糖的合成与输出受到抑制;不同生育期根系SPS、AI和NI活性显著下降,而SS活性显著增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基本不变.这表明,土壤紧实胁迫抑制了黄瓜叶片中同化物的合成和输出,降低了碳水化合物向根系中的输入,阻碍了根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使植株矮小,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耐铜性较强的烟草W38和耐铜性较弱的本氏烟为对比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法探究4mg/L铜胁迫下不同浓度(0,100,300,500μmol/L)水杨酸(SA)对2个烟草品种碳代谢的相关物质含量及几个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mg/L铜处理15d后,烟草W38和本氏烟均受到一定的抑制,叶绿素a、b含量、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下降,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淀粉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淀粉含量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出2个烟草品种耐铜性差异,淀粉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均升高。而喷施适宜浓度的SA能够显著提高植株叶绿素a、b含量、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SPS、SS、淀粉酶活性,而烟草淀粉含量和AI、NI活性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由此可知,适宜浓度的SA有缓解烟草铜胁迫的效果,但是不能消除铜胁迫对烟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外源SA缓解烟草铜胁迫的最适浓度为300μmol/L,且高浓度的SA不但不能缓解铜胁迫对烟草的抑制作用,而且会对烟草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锌对苦瓜叶片碳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Zn肥施用量对苦瓜叶片C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Zn胁迫时苦瓜上位和下位叶片蔗糖、可溶性糖、淀粉、Zn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碳酸酐酶活性均显著下降 ,而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 ,且它们之间均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烟农19 (YN19)和新麦26 (XM26)为供试材料,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期利用超低温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4℃和-4℃两个温度处理,以低温处理期间大田环境平均温度10℃为对照(CK),观测不同程度低温处理下小麦功能叶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药隔期低温胁迫显著增加供试两品种小麦功能叶SOD、POD、CAT酶活性和MDA含量,其中CAT酶活性增幅最大,XM26在4℃、-4℃处理下功能叶CAT活性较CK分别增加了48.68%和87.55%,YN19则分别增加了76.59%和110.39%,总体来看YN19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均大于XM26,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2)低温胁迫破坏小麦功能叶叶绿体结构。XM26在4℃、-4℃处理功能叶叶绿体数和叶绿体面积较CK分别下降12.43%、24.97%和57.68%、5.88%,YN19分别下降14.56%、16.69%和25.88%、61.90%。随着温度的降低(4℃→-4℃),供试两品种小麦叶片的基粒片层数量和厚度大幅下降,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基粒片层开始解体。(3)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7.
小麦对渍涝的响应及排水指标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北平原地区春季雨水较多,麦田易受渍涝危害,研究小麦对渍涝的响应,并建立作物相对产量与渍涝天数的关系模型,可为该区冬小麦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在可控制灌排的有底混凝土测筒中于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设置持续渍涝(5、10、15和20 d)处理,旨在研究江汉平原冬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持续渍涝胁迫对其生理活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受渍涝胁迫均导致叶绿素a、b和2者总含量降低,且渍涝时间越长,含量越低。孕穗期和灌浆期渍涝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旗叶、根系、灌浆期幼穗中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升高后降低,除孕穗期根系在渍涝15 d时达到最大,其余部位均是渍涝10 d时达到最大,在孕穗期幼穗中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渍涝程度的加剧,其活性持续升高;除孕穗期幼穗、灌浆期根系外,其余部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持续增加,且渍涝程度愈重,其增加幅度愈大,在孕穗期幼穗中的活性恰恰相反,在灌浆期根系中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渍涝10 d时降到最低;旗叶、根系和幼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且渍涝程度愈重,其降低幅度愈大。孕穗期、灌浆期小麦遭受渍涝后减产严重,孕穗期渍涝5、10、15和20 d 4个处理实际产量分别减少了18.4%、45.5%、63.9%、85.5%,灌浆期分别减少了7.6%、17.8%、43.7%、70.2%,孕穗期渍涝小麦减产的原因是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灌浆期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若以小麦减产15%作为田间渍涝排除标准,孕穗期、灌浆期能承受的渍涝时间为3.6、6.4 d,田面渍涝排除后应在3 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70 cm以下。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稻作区麦田排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叶片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枸杞叶片中中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g/kg、6g/kg NaCl处理对酸性转化酶活性影响较小,3g/kg NaCl处理降低蔗糖合成酶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基本无影响;6g/kg NaCl处理蔗糖合成酶活性随时间先降后升,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小;但9g/kg NaCl处理显著降低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及石蜡显微切片观察方法,研究了水分亏缺对两个基因型冬小麦生育后期穗部维管束系统解剖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穗部显微结构与同化物滞留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及水分亏缺下,"西农979"和"普冰143"两个小麦品种开花期靠近穗轴节片处新形成的维管束呈扇形分布,远离穗轴节片处呈椭圆形及其他形状分布。穗轴节片处新增加的维管束与原有维管束之间的细胞倍增,形成厚壁组织;随着穗的发育,原穗轴中的部分维管束与穗轴节片处新形成的维管束延伸至颖壳和小穗轴,尔后向上分支延伸至第1朵小花的外稃、浆片、内稃及后续各小花。水分亏缺下由穗基部到顶部穗轴大、小维管束数目及横截面积等维管束参数下降幅度较大,可能是同化物在非籽粒器官颖壳和穗轴中滞留的原因之一。水分亏缺下两个小麦品种穗粒重下降,非籽粒器官生物量明显增加,旱地品种"普冰143"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生育后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后期干旱明显降低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导致保护酶活性下降,MDA累积,叶片衰老加速,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干物质生产受到显著影响。但中度干旱会提高籽粒中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碱性转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同化物向籽粒库转运分配;而严重干旱会降低籽粒的代谢活性,不利于同化物向籽粒库转运分配。后期中度干旱对穗粒数、千粒重无影响,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小,提高了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严重干旱显著降低了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了产量;同时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continues to differentiate the impact of water activity (a(W)) 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on chemical reactions. Invertase with and without sucrose was incorporated into low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vinylpyrrolidone) model systems (PVP-LMW and PVP-K30, respectively). Invertase activity and sucrose hydrolysis were monitored during storage at a(W) = 0.32-0.75 and 30 degrees C.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nstants for activity loss in PVP-K30 were not different, regardless of the system being glassy or rubbery. In PVP-LMW, invertase stabil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W). An a(W) > 0.62 was required for sucrose hydrolysis to occur in PVP-LMW. PVP molecular weight appeared to affect invertase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No dramatic change around T(g) was found in either invertase stability or sucrose hydrolysis, suggesting that T(g)-dictated mobility has a minimal effect on these reactions in amorphous soli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N)、磷(P)、钾(K)养分吸收利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为预测气候变暖对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3月在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宁夏大学试验站进行。供试春小麦品种为‘宁春50号’,供试肥料为磷酸二铵和尿素。采用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进行野外增温,每个小区内分别设置一组红外灯管作为增温装置、一套自动控温电子设备与一组可移动温度传感器作为控温装置,增温装置直接连接控温装置以使增温梯度达到预设水平,增温时间为昼夜不间断增温。以春小麦冠层自然温度为对照温度 (增温0℃,CK),设置4个增温梯度 (0.5℃、1℃、1.5℃、2.0℃) 处理。于苗期、拔节、抽穗、灌浆、灌浆后10天、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叶、茎、穗的N、P、K养分含量,计算地上部各器官的养分累积吸收量、养分分配率和地上部植株养分累积量,并测定春小麦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和产量。【结果】增温0.5℃,春小麦植株苗期干物重、拔节期地上部各器官N、P、K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CK。增温1.0℃,苗期植株N、K含量和N素吸收量以及拔节期叶片的N、P、K含量显著高于CK,较对照提高3.2%~23.7%。增温1.5℃,仅苗期植株K含量显著高于CK,较对照提高22.2%。增温2.0℃,从苗期开始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K。拔节期以后,除增温0.5℃春小麦K素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低于CK,春小麦成熟期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增温2.0℃,分别较对照降低53.7%、24.1%、13.4%、21.7%。增温梯度越大,各指标下降的幅度越大。【结论】春小麦苗期温度升高0.5℃~1.0℃尚有利于拔节期前春小麦对N、P、K养分的吸收,但拔节期后增温超过1.0℃以上都会对N、P、K养分吸收产生显著负作用,导致使生育后期干物质的累积量减少,千粒重、穗粒数等降低,并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特性对叶面喷 6-BA 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小花发育后期叶面喷细胞分裂素 6-苄氨基腺嘌呤 (6-BA),探讨外源 6-BA 对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 2012~2014 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 (34°86′N, 113°59′E) 进行,以当前主推的半冬性品种豫麦 49-198 为供试材料,在拔节后 25 d 叶面喷清水 (对照 CK)、6-苄氨基腺嘌呤 (6-BA),观察记载不同小穗位小花发育的动态变化及形态特征,按常规考种法记载不同小穗位 (基部、中部和顶部) 结实粒数、每小穗结实粒数和每小穗不同花位结实粒数。【结果】喷 6-BA 处理麦穗基部、中部、顶部小穗位的可孕小花数显著高于对照,其可孕小花的结实率分别提高 8.4%、15.1% 和 10.6%。进一步分析可知,喷 6-BA 处理抑制了基部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及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其中基部小穗位的小花退化速率降低 24.4%,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 73.0%;中部小穗位小花的退化速率降低 14.7%,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 76.0%;而且顶部小穗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较对照降低 61.3%,最终使顶部小穗的结实率亦显著提高。喷 6-BA 处理还可显著促进不同小穗位的不同花位小花结实,尤其对促进第 3、4 花位弱势小花成粒效果显著。【结论】在冬小麦小花退化高峰之前 (拔节后 25 d),采取叶面喷外源激素 6-BA,可明显降低基部小穗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与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另外,喷 6-BA 处理还可抑制顶部小穗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从而提高单穗的可孕花结实率,获得较高的最终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14.
土壤转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业瑜  徐声桓 《土壤学报》1963,11(4):433-436
许多研究者[1,2,3,4,5,6]的工作指出,土壤酶的活性与土壤肥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北京地区春季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得到了早春单棱至护颖期间≤7.5℃,护颖至顶端小穗分化期间≤10.5℃出现的天数愈多、愈有利小穗分化的温度指标,及穗分化期间出现日期所需大于0℃的积温指标,如护颖期出现需245度一日,四分体出现需575度-日等。文章还讨论了穗分化速率与温度、穗分化的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北京地区春季天气条件对分化小穗数的不同影响,划分了春暖,春凉及正常三种农业气候年型。  相似文献   

16.
以籼粳杂交晚稻品种甬优2640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3年在金华市进行分播期机插晚稻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播期对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该品种在机插栽培方式下在研究区的最迟适宜播期.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推迟晚稻全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播种-齐穗天数在秋季冷空气影响早的年份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冷空气影响晚则表现为全生育期缩短;(2)甬优2640表现出杂种优势,最大产量达9964.5kg/hm2,最大群体颖花量达44512.5×104/hm2;(3)晚稻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结实率影响最大,结实率为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播期对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基本无影响;(4)晚稻孕穗抽穗期遇低温其育性降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能力,齐穗前25d内23℃负积温是结实率最敏感的低温因子,齐穗前23℃负积温≤16.6℃·d能够保障晚稻稳产;(5)以80%保证率下的23℃负积温≤16.6℃·d的终日日期作为安全齐穗期,机插晚稻甬优2640最迟适宜播种期为6月29日-7月2日.  相似文献   

17.
Cured sweetpotato roots were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4.5, 15.6, and 24 degrees C) for 7 weeks and assayed for invertase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sugar levels during two separate years. Invertase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sugar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roots kept at low temperature. Of the three types of invertases assayed, acid invertase specific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Acid invertas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determining reducing sugar levels in stored sweetpotato. Cultiva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invertase specific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sugar concentration. Reducing sugar content was highly correlated to acid and total invertase activity, regardless of cultivar.  相似文献   

18.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