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明不同武夷名丛茶多糖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选取雀舌、瓜子金、胭脂柳、老君眉4个武夷名丛鲜叶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测定了4个品种鲜叶的茶多糖中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和茶多酚等组分含量,并比较了4个品种茶多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武夷名丛茶树品种鲜叶提取茶多糖得率不同,胭脂柳品种得率较高,老君眉得率较低;4个武夷名丛的茶多糖在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和茶多酚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武夷名丛茶多糖清除DPPH、·OH和O2-·活性具有明显差异,但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4个品种的茶多糖清除DPPH和O2-·的IC50值均高于阳性对照Vc,清除·OH的IC50值均低于阳性对照Vc,表明雀舌、瓜子金、胭脂柳和老君眉4个品种的茶多糖是良好的·OH清除剂。研...  相似文献   

2.
以粗茶多糖为原料,经膜分离-纤维素柱色谱法制得分级纯化茶多糖TPs-1、TPs-2和TPs-3,分析比较其清除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活性变化及其总抗氧化活性表达.结果表明,以10000~20000D的茶多糖为对照,经DEAE-纤维素52吸附分离后分级茶多糖溶液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性减弱;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之间来看,DPPH清除率TPs-2>TPs-3>TPs-1,抑制羟基能力TPs-2>TPs-1>TPs-3,抗超氧阴离子活力TPs-1>TPs-2>TPs-3,总抗氧化能力与还原力以TPs-2活性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糖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抑制羟基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表达源于茶多糖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3):43-43
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生化成分分析;具有抗氧化活性茶多糖TPS—Ⅱ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中的镍及其向茶叶的转移;壳聚糖对茶树抗性酶调节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黄金桂、岭头单丛和大叶奇兰三个茶树品种的陈年乌龙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别比较其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淀粉酶与胰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陈年乌龙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2016年比1990年高,没食子酸含量则相反,水浸出物、可溶性糖、黄酮类和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规律。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岭头单丛和大叶奇兰陈年乌龙茶表现为2016年比1990年高,黄金桂则差别不大;三个品种的乌龙茶陈茶体外抑制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均表现为2016年比1990年高。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陈年乌龙茶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关联系数0.6292)和抑制α-淀粉酶活性(关联系数0.3136)贡献最大,而茶多糖对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关联系数0.4715)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干旱处理对不同品种茶树生理特性影响及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井43、槠叶齐、宁州2号和白叶1号两年生盆栽扦插茶苗为试验材料进行自然干旱处理,测定其在干旱胁迫及复水下的生长适应规律,探讨干旱处理对不同品种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这4个品种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处理时间延长,4个品种土壤体积含水量逐渐降低,植株表现脱水症状,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SOD活性逐渐降低,P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总量逐渐升高。复水后,4个品种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升高,MDA含量降低,龙井43 POD活性升高,其他品种均降低,SOD活性变化趋势与POD相反,4个品种CAT活性均降低,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变化,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升高,除槠叶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升高外,其他均降低。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该4个品种抗旱性,结果表明,耐旱性强弱依次为龙井43>宁州2号>槠叶齐>白叶1号。本研究为抗旱茶树品种的筛选以及抗旱育种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安康地区的6个主栽茶树品种,通过人工加硒的水培盆栽和土培盆栽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整株茶树叶片的硒含量,以便从中筛选出聚硒能力强的适栽茶树品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的聚硒能力依次为:龙井43>中茶108>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进一步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土培验证,其聚硒能力依次为:中茶108>龙井43>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条件下,中茶108和龙井43聚硒能力相对较强,紫阳群体种和陕茶1号次之,乌牛早和龙井长叶相对较弱.本研究旨在为聚硒茶树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浙江省白化品种白叶1号返白阶段和主栽品种龙井43的低温抗性。结果表明,常温(25℃)环境下,返白期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羧化反应效率Vcmax都只有龙井43的70%~80%,而APX、POD等抗氧化酶活力比龙井43高30%以上。低温(2℃)处理24 h后,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各项参数反而高于龙井43,同时其APX、POD、SOD活性也比龙井43分别高38.9%、33.3%、23.3%。说明白叶1号可能由于白化现象的产生,导致其抗氧化系统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低温胁迫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清除叶片H2O2累积,缓解H2O2造成的氧化胁迫及光合抑制现象,具备比龙井43更好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茶氨酸及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EGCG、GCG及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基于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白叶l号、苏茶早、黄金茶1号、中黄1号、E1等5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该类具有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的特性;此外,高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品系20-2-1则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镁离子螯合酶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与植物叶色的白化现象密切相关。以陕茶1号、白叶1号、极白1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等5个茶树品种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克隆其镁离子螯合酶I亚基(Mg-chelatase I subunit,CHLI)编码基因CsCHLI全长CDS序列。多序列比对显示,白叶1号中两个碱基差异位点(G502C,C1169T)导致在AAA+和AAA lid结构域中有2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G168R,A390V),黄金叶中1个碱基差异位点(G1202A)导致在AAA lid结构域中有1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R401H)。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CHLI定位于叶绿体中,碱基或氨基酸残基的差异并不影响其亚细胞定位。RNA二级结构分析表明,碱基位点突变会影响CsCHLI的茎环结构和二级结构的稳定性。与陕茶1号相比,不同叶色白化茶树品种中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陕茶1号的25%~77%,CsCHLI基因表达量分别为陕茶1号的24%~46%。结果表明,茶树中CsCHLI的基因表达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这些结果将为深入研究CsCHLI在茶树叶绿素代谢中的功能以及茶树叶色突变的作用机理提供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灌木茶树留养改造形成乔木茶树的过程中,出现了改造中的灌木茶树、乔木茶树以及改造后的乔木茶树3种类型的茶树。本文对不同季节的上述3类茶树加工的晒青茶叶的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晒青茶的各内含成分含量,发现除苏氨酸、精氨酸和γ-氨基丁酸外,乔木晒青茶的茶氨酸、谷氨酸等15种氨基酸含量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均高于灌木晒青茶(P<0.05),而乔木晒青茶的茶多酚、没食子酸、1,4,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显著低于灌木晒青茶(P<0.05),感官审评表明灌木晒青茶滋味较乔木晒青茶苦涩;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表明,两类茶聚成不同簇,进一步证实了茶叶生化成分存在差异。春季样品中,除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外,乔木晒青茶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灌木晒青茶(P<0.05);秋季样品中,乔木晒青茶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灌木晒青茶(P<0.05),但乔木晒青茶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则显著低于灌木晒青茶(P<0.05),而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与灌木晒青茶比较,改造形成的乔木晒青茶的氨基酸含量提高,多酚含量降低,苦涩度降低,部分抗氧化活性指标提高,表明灌木茶树留养改造成乔木茶树,能够提高晒青茶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普洱茶仓储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等品质成分变化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6个系列3个不同仓储期共18款普洱茶(生茶)中的17种酚类化合物、3种嘌呤碱等品质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普洱茶(生茶)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茗6号、中茗192、中茗7号、望海茶1号和龙井43等5个茶树品种(系),通过2年减半施肥与常规施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减半施肥对茶树物候期、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施肥,减半施肥对5个茶树品种(系)物候期影响较小;减半施肥下茶叶产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含量降低,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非...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茶叶科学》2020,40(3):319-327
对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园栽培的5个品种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我国茶树AM真菌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种丰度及种属组成等存在差异。其中,紫阳群体种茶树根际分离的AM真菌最多(6种),陕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各分离到5、4、4种和3种。龙井长叶茶树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克干土含3.57个孢子),龙井43最低(每克干土含1.10个孢子)。紫阳群体种茶树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63和0.096,龙井长叶最低(0.18和0.027)。龙井长叶的菌根定殖率最高(29.5%),福鼎大白最低(15.8%)。不同茶树品种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维持在0.111~0.750,其中,龙井长叶与龙井43茶树根际AM真菌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最高,而福鼎大白和紫阳群体种相似性系数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中鉴定的AM真菌资源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茶树专用AM真菌菌剂,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龙井43为对照,研究了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对不同品种茶苗的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并比较了茶丽纹象甲取食诱导龙井43、黄旦、福云6号和丹桂4个品种茶苗所释放的4种重要萜烯类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有食源选择的情况下,茶丽纹象甲雌成虫在福云6号茶苗上的着落率和取食量都显著高于龙井43,而雌、雄两性对龙井43茶苗的取食量均显著高于黄旦;但是,在无食源选择的情况下,同一性别茶丽纹象甲对4个品种茶苗的取食量之间不具显著差异.与同一品种的健康茶苗相比,茶丽纹象甲取食均可显著诱导不同品种4种萜烯类物质的释放.茶丽纹象甲对不同品种茶苗为害相同时间,各品种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有所差异,为害12 h,丹桂中芳樟醇的释放量和福云6号中DMNT、法呢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龙井43;为害24 h,黄旦和丹桂中罗勒烯的释放量、福云6号中芳樟醇的释放量,以及黄旦、丹桂和福云6号中DMNT和法呢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龙井43.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品种茶树的物质、养分积累及分配特性,本研究以10龄的龙井43、薮北和奥绿茶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个品种茶树的生物量以及养分量在地上部留存、新梢采摘、修剪和凋落物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上部留存的生物量以及新梢产量均为龙井43>薮北>奥绿;而修剪物的生物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凋落物的生物量未在品种间表现出明显差异。5种主要养分元素在3个品种间均表现为叶片含量高于树茎;但在新梢、修剪物和凋落物中的分配则与品种相关。地上部留存部分的养分累积量为龙井43>薮北>奥绿,而通过采摘、修剪与凋落物形式移出的养分总量表现为奥绿>龙井43>薮北;其中龙井43新梢养分累积量占地上部移出总量的比例最高(63.7%~85.0%),薮北为37.4%~60.2%;修剪是奥绿转移物质和养分的主要形式,其养分累积量占地上部总移出量的66.6%~91.2%。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根据品种优势和茶园生产模式制定针对性的养分管理措施,为优化茶园施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遮荫对茶树新梢叶绿素及其生物合成前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遮阳网遮荫处理对鸠坑、龙井43、水古新梢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和新梢叶绿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降低光照强度,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δ-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卟啉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 PBG)、尿卟啉原Ⅲ(Urogen Ⅲ)等含量降低,而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 ProtoⅨ)、镁原卟啉Ⅸ(magnesium protoporphyrin Ⅸ, Mg-ProtoⅨ)、原叶绿素酸酯(protochlorophyllide, Pchlide)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8.
类钙调蛋白CMLs(CaM-like protein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钙信号转导蛋白,在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龙井43、福鼎大白茶和黄金芽的一年生茶树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低温处理(10℃和4℃)分析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通过克隆茶树类钙调蛋白CsCML16,分析其在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龙井43的抗寒性较强,福鼎大白茶次之,黄金芽品种较弱。以龙井43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CsCML16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S全长为480 bp,编码160个氨基酸,具有钙受体蛋白EF-Hand保守结构域,为小分子蛋白,相对分子量17.58 kDa;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CML16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诱导CsCML16基因的上调表达,且在不同的茶树品种中表达量有差异。为进一步揭示CsCML1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