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蜀学转型有三个大节点:两宋之际二程洛学传蜀,南宋前期南轩之学返蜀,南宋后期朱熹闽学传蜀;三大节点并非孤立的,且其发展变化,都同书院有密切关系。另外,文章还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关于谯定与“涪陵学派”;2.“二江九先生”之名的由来;3.渊的学术活动;4.阳枋的学术活动;5.巴蜀学者之间的传承、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马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29-6030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考察了两宋时期麦栗等粮食作物种植南移的状况,并探究了其原因:一是两宋政府的重视;二是地方官吏的认真推广;三是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318-2319
通过引用大量历史文献的方式,考察了两宋时期麦、稻、粟等粮食作物种植的地理分布,指出:两宋时期出现了麦粟南下和水稻北移的新景象。但总的来说,北方的旱地农业以麦为主,其他经济作物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南方的水田农业以稻为主,其他作物所占的比重不大:  相似文献   

4.
宋代东南地区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与统治者的变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三百余年的两宋王朝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矛盾现象:它既被人们叹惋不武,又被史学工作者肯定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可能达到的高度;它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朝野上下大多以“因循懦默为得计,志士仁人终无以为。”而实际上最高统治集团还是实行过一些变革措施,客观上有利于经济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浅谈宋代黑釉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晋妍 《农业考古》2006,(3):155-157
宋代制瓷业发达,窑厂遍布大江南北,无论瓷器的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与茶文化的兴盛相伴随,以建窑、吉州窑产品为代表的黑釉茶盏风行一时,其多变的釉色历来为无数学者和民众魂牵梦萦.本文试就两宋时期黑釉茶盏的品种及其流行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圩田     
圩田的出现及兴盛,主要是江淮地区水利工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水利工程的发展,才出现了向湖荡夺取土地的壮举,使圩田的兴修及精耕细作成为可能,圩田的兴盛,反映了劳动人民向自然斗争的毅力与智慧;而另一方面两宋政府和地主阶级则随着圩田的发展,对土地的贪欲也有了增加。  相似文献   

7.
荒政思想是指人们对荒政在制度上、政策上或措施上的思想探索和主张。宋代荒政思想的发展日臻成熟,救荒措施不断完善。两宋荒政思想尤以士大夫荒政思想为典型,出现了以范仲淹、苏轼、王安石、朱熹、曾巩、董煟等为代表的荒政思想家。南宋时期,董煟《救荒活民书》,标志着古代荒政思想走向成熟。这些士大夫的荒政思想中常有共通之处,也不乏争论与创新,形成两宋士大夫荒政思想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建窑”与“兔毫盏”福建省南平市茶叶学会莫贤书建安古瓷窑──“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场之一,分布在建阳县(原建安县)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始创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初。宋时在此窑炉群集,有长龙窑九十九条。1990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相似文献   

9.
“徽杉”古营林技术勾沉安徽省林科所胡一民徽州,古称歙州,盛产木茶得以繁荣,时至唐末已有“富州”之称(罗愿《新安志》1175年引“韩愈语”)。由于古徽州山越人的辛勤开拓,大量木材的源源输出,到了两宋时期,已有“产木之乡”的美称。(袁甫《蒙斋集》1223...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正式在游修龄先生门下受业,但游修龄先生确实是我的老师,在农史界的前辈中,先生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最大,我对先生景仰和感激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工作,从此伏结了我与农史界的不解缘。赴京前我拜访了梁方仲老师,梁老师要我认真读几本农书,学习一些必要的农业知识,指示我找他的老朋友万国鼎先生求教,并随手写了一封简短的介绍信。我到京后很快就下乡劳动实习,接着是参加四清抗旱、“文革”爆发,一切都顾不上;而万国鼎先生和梁方仲先生亦相继谢世。“文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