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12-216
为了全面分析天水55年来各深层地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天水国家气象观测站1964—2018年0.8、1.6、3.2 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4—2018年天水各深层地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升温幅度为0.398~0.426℃/10 a。0.8、1.6 m深层地温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3.2 m深层地温最大值出现在秋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季。春、秋两季1.6 m土层平均地温的变化最活跃;夏、冬两季各层地温的变化特点正好相反,夏季深层平均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冬季则相反。气温和浅层地温与深层平均地温的年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变化尺度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天水各深层地温序列的突变现象发现,各深层平均地温在2001年前后均发生了突变,表明从2001年开始天水的深层平均地温进入了增高时期,以突变点2001年为界,增暖后时段的平均值比增暖前高0.37~0.52℃/10 a。  相似文献   

2.
张焕平  张占峰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53-2156,2178
利用1981~2010年青海8个观测站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0年青海年、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0.8、1.6、3.2 m地层年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值为0.62~0.69℃/10a;各层均以玛多升幅最大;近30年大部分站四季平均深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升幅最大,冬季最小;年、季深层地温突变时间绝大部分站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层年平均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年平均气温与各深层地温均为正相关;降水与深层地温的相关性不明显;冻土深度与各深层地温均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寿光市地温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寿光市1961-2010年的地温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嗓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寿光市近50a来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气候突变年份等。结果表明:(1)寿光市的年、季、月地温和气温均呈递增趋势,气温的增温率高于地温的增温率,一年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变化不明显。(2)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亦呈递增趋势,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远高于最高温度,这表明气候变暖在最低温度上表现更加明显。(3)近50a来,年平均地温与气温的差值呈递减趋势,平均递减率为-0.18℃/10a。(4)地温突变发生在1988年,气温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前后气温较地温的变化更为剧烈,也就是说气温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地温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1—2018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泽当镇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山南市深层地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8年山南市0.8~3.2 m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8年的各深层地温最高,而20世纪80年代各深层地温最低;0.8~3.2 m深层地温的年平均值均呈一定的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664、0.067 4、0.057 9℃/a。由此可见1.6 m深层地温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0.8 m,而3.2 m深层地温的增加趋势最为缓慢;0.8~3.2 m深层地温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深层地温的最低值大多出现在春季与冬季,而深层地温的最高值大多出现在夏季与秋季;地温主要影响冬小麦籽粒、茎秆比及理论产量,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其中春季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冬季。相比而言,夏季与秋季地温对冬小麦产量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9 年柴达木盆地南缘气温、降水及浅层(0cm、10cm、20cm)地温的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温、降水及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浅层地温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1~2019 年柴达木盆地南缘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升高倾向率为0.4℃/10a;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8.0mm/10a。0cm、10cm、20cm年平均地温均呈增加趋势,变化趋势大体趋于一致,增加倾向率分别为0.43℃/10a 、0.32℃/10a、0.33℃/10a;各浅层地温四季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趋势较小,春、夏、秋季增温较显著,但随深度不同增温幅度各有差异;各浅层地温每年3月上旬至8月下旬平均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9月中旬至翌年2月下旬平均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各层地温月平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月份。各浅层平均地温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升高1℃, 0cm、10cm、20cm地温分别增加0.98℃、0.74℃、0.75℃;年降水量增加100mm,0cm、10cm、20cm地温分别增加0.89℃、0.67℃、0.77℃,年平均气温对地温的影响较年降水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1—2017年抚顺市国家基本气象站0.8 m、1.6 m和3.2 m逐月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和突变检验,分析抚顺市各深层地温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37年抚顺市0.8 m、1.6 m和3.2 m年平均深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其中3.2 m增温幅度最大。从层、季平均深层地温的气候倾向率来看,除夏季0.8 m和1.6 m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层各季均呈现增温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深层地温月变化具有滞后的特性。近37年共16次出现异常,其中9次异常偏低,7次异常偏高,各层各季的深层地温异常偏高年份均出现在1998年以后。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法、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海口市近30年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海口市浅层地温年平均呈正趋势变化,趋势率为0.18~0.34℃/10 a,浅层地温增温最大出现在冬季,增温率为0.46~0.62℃/10 a。浅层地温平均值在1998年发生突变,由一个相对偏冷期演变为一个偏暖期,平均值上升0.4~0.6℃,达到α=0.001的显著水平。气温、降水是影响浅层地温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并整理陈巴尔虎旗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和其近30年浅层地温(即40厘米)数据,对陈巴尔虎旗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地形起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近30年的浅层地温变化规律,分析浅层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分析浅层地温气候异常变化年份其前后气温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地区浅层地温近30年来在逐步变暖,这与其气候变化的特点基本一致。分析其月浅层地温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可知,其变化规律一致,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地形的起伏对浅层地温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以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广西桂林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0-80 cm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各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大部分呈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增温速率不一致,即升温存在非对称性;年均气温低于各层地温1.3-2.1℃,气温的增温速率和增温幅度分别为0.184℃/10 a和0.8℃,高于除0 c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变化;气温、5-40 cm地温在冬季的增温最多,0 em和80cm地温分别在秋季和夏季的增温最多;春、夏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减小趋势,春季气温小于0-15 em而大于20-80 cm地温,夏季气温小于0-40 cm而大于80 em地温;秋、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增加趋势,秋、冬季气温小于各层地温;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四季气温比除0 e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响应更快.近50年来,各层地温和气温的温差减小了0.1-0.4℃(0 em地温和气温温差除外),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地温,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的减小幅度加大.桂林年均地温和四季气温、地温大多无气候突变现象,仅有年均气温和夏季80 em地温分别在1997和1977年出现气候突变.春季气温和5-80 cm各层地温的异常偏低年较一致;秋季气温和40、80 cm地温的异常偏低年相同;夏、冬季气温和地温的异常年份对应性较差;而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偏高年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探明气温与土壤耕作层温度(地温)的关系,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个性化服务,为作物下种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通过思南县气温、壤土地表到深层地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数据,分析地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思南县壤土温度有明显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且随壤土深度增加而减弱;壤土温度升(降)较气温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深度增加滞后性越明显;浅层地温与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气温判断地温,安排农业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五道梁气象站的地温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探讨了浅层地温变化对冻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1a来五道梁地区0cm、20cm浅层地温增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略微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不明显。(2)五道梁地区浅层和深层土壤冻结期呈微略提前趋势、解冻期呈微略推迟趋势,提前和推迟趋势均不明显。(3)浅层地温与深层土壤冻结期呈正相关关系,浅层地温升高一定程度上有利深层土壤冻结期推迟;浅层地温与深层土壤解冻期呈负相关关系,浅层地温升高促使深层解冻期提前。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选取和县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该地区土壤的温度特征。结果表明,浅层地温受气温的影响较大,气温与之决定系数高达0.9381,随着土壤深度加深,地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响应减弱。受气温的影响,10月至次年2月份表现为土壤热力由深层补给浅层,3—9月份相反。相邻月际之间土壤温差的变化相对显著,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差异。强降水后深层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可能的原因是土壤水将表层土壤中的热量往深层迁移,从而增加了深层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昌吉市一般气候站1970 — 2019年逐月浅层地温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昌吉市近50 年春播期(4 — 5月)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年昌吉市春播期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0~20 cm各土层地温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在年代际变化上,平均气温和0 cm土层地温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1970 — 2009年为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5、10、15、20 cm土层地温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特征,1979 — 1989年呈下降趋势,1990 — 2009年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从春播期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每10 年平均对比分析看,气温和各层地温在2000 — 2009年平均值均出现了最大值,表明2000 — 2009年为近50 年中气温和地温最高的10年。通过累积距平法可知,昌吉市近50 年春播期平均气温在1996年出现了明显转折,之前累积曲线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气温以负距平为主;之后累积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以正距平为主。0 cm土层平均地温在1990、2008年出现了明显转折。1990年之前累积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地温以负距平为主;1991 — 2008年累积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地温以正距平为主。2008年之后累积曲线呈下降趋势,地温以负距平为主;5、10、15、20 cm土层地温累积距平曲线趋势较为一致,均在1996年和2008年出现了突变。  相似文献   

15.
张捷凤 《河南农业》2016,(20):46-48
我国对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研究较多,而对地温变化情况研究过少,对地温变化情况的研究地区主要集中于干旱地区.基于此,根据1960-2014年内蒙古阿巴嘎旗5~80 cm各层12个月日平均地表温度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距平和标准差、累积距平的统计方法,对阿巴嘎旗近55 a地温变化情况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地温的增加与土层深度的增加有关,阿巴嘎旗地区的年和月平均地温呈逐渐升高态势.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的减小幅度降低,地温在春夏两季逐渐减少,而在秋冬两季逐渐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阿巴嘎旗地区的地温响应速度低于气温.近55 a来,阿巴嘎旗年平均最低地温出现于1970年,年平均最高地温出现于2007年,差值为5.8℃.年均地温的气候突变出现在1970年和2000年,地温的季节变化无突变现象,各层地温的异常年与年平均地温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以干旱区成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宁夏灵武陶林园艺场果园内不同季节不同层次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光照度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果园内不同季节1.5 m和3.0 m高度气温都呈现出昼高夜低型的日变化波形;晴天气温变化出现单峰型曲线,阴天出现双峰型曲线,雨天变化振幅较小,两高度间差异也较小。果园内湿度较大,不同季节1.5 m和3.0 m高度相对湿度日变化均为夜高昼低的波形曲线。从风速看,春季和冬季日变化特征最明显,日振幅也最大,夏、秋季风速相对较小。不同季节地表0 cm地温受气温变化影响最大,5 cm、10 cm次之,20 cm地温受气温变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展地温监测和冻土融化深度预报业务,利用辽宁西部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冻土变化特征、冻土融化过程,以及气象要素对冻土深度变化的影响,并建立其地温与气温、冻土融化过程与正积温相关模型.结果表明,辽宁西部稳定冻土期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冻土最大深度呈逐年变浅趋势,倾向率为-5.4 cm/10 a;结冻日期推后,倾向率为2.0 d/10 a;化通日期提前,倾向率为-1.5 d/10 a;冻土融化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冻土融化速率在3.1~4.0 cm/d.冻土最大深度与气温、地面温度及降水量显著相关.11月至翌年2月气温每升高1℃冻土最大深度变浅5.7 cm.气温与地温、正积温与冻土融化深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气温与10 cm地温线性方程历史回代拟合率在96%以上;正积温与冻土融化深度线性方程历史回代拟合率在94%以上.线性方程可作为模型预测预报春季地温、冻土融化深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图里河林区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域气温、降水量和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结果表明:图里河林区1981-201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较明显,年际变化为0.47℃/10 a,高于全国近50 a的(0.26±0.032℃/10 a)平均水平;年降水量变化为减少趋势,年际变化为55.8 mm/10 a;年均风速变化特征为增加趋势,年际变化为0.02 m/s/10 a.全球气候变化总体特征与此一致,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趋势,而风速的变化各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