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不育类型及育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7个不同的NCa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平均结角率为0.68%,平均亲和指数为0.008;在开放授粉条件下平均结角率86.29%,平均亲和指数11.69。用50个来源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同时测定Pol雄性不育系、NCa雄性不育系、nap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NCa雄性不育系与Pol雄性不育系和nap雄性不育系之间的恢保关系差异明显。根据NC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初步认为NCa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为1对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2.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支撑体系是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高粱杂交种单产的大幅提升与核质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密不可分。迄今,已育成A1、A2、A3、A4、A5、A6和9E 7种不同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细胞质因子已标记在线粒体DNA(m tDNA)上,采用线粒体基因组RFLP技术能区分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用高粱材料测定不同高粱细胞质不育性的育性反应,形成了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7份白肋烟雄性不育系与对应的同型可育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不育系与同型可育系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MSVA1053、MSVA1061、MSVA528、MSVA1050、MS鄂白010、MS鄂白001和MS建选3号等7份不育系遗传性状稳定,特征特性及综合性状与同型可育系一致,己转育成为各对应品种的雄性不育的同型系。  相似文献   

4.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测恢研究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是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本研究利用36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与F型雄性不育系FA杂交配制F1,测定其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对F型不育系具有完全恢复性,其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达到甚至超过对照(黄淮冬麦区主栽品种周麦18),这些材料可作为FA的恢复系供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一结果说明,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较易恢复。另外,7个小麦品种(系)对不育系FA不具有恢复力,可用于转育新不育系。从364个组合初选出15个组合,经超标杂种优势分析,7个组合表现更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潜力,需进一步升级试验、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5.
于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盆栽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 7叶 ,比较分析苎麻( Boehmeria nivea( L.) Gaud.)雄性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可育系的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全钾含量等的差异。同可育系比较 ,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叶片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减少 ,但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在不育系叶片水解氨基酸中 ,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减少尤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 ,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叶片可溶性糖及全钾含量与苎麻雄性不育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6.
苎麻雄性不育系生理生化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盆栽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7叶,比较分析苎麻( Boehme ria nivea(L.)Gaud.)雄性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可育系的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全钾含量等的差异.同可育系比较,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叶片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减少,但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在不育系叶片水解氨基酸中,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减少尤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叶片可溶性糖及全钾含量与苎麻雄性不育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粱雄性不育系3197A是世界上第一个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国后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雄性不育系都是M ilo细胞质质—核互作型的,1981年我国引入A2、A3、A4、A5、A6、9E新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始研究和利用,成功育成A2V4新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为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雄性不育系的采用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育种的新领域。这种雄性不育性属细胞质类型,其不同的来源已见报道(Stephea and Holland,1954;Tatwavadi等,1972)。在印度,PMS1036A和M36—1是广泛用于粒用高粱育种的雄性不育系。前者是CK60A×PJ7R的衍生  相似文献   

9.
高粱杂种优势得益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有7种类型,即A1~A6和9E。核质互作型不育系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决定的,核质互作,协同进化,从而达到核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0.
高粱产业的发展对高粱杂交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培育出不同类型和用途的雄性不育系。影响雄性不育系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一是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二是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因此其选育的目标应是雄性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抗逆力强。最初选育的是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的不育系,之后重点选育的是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不育系,近年选育各种专用类型的不育系,满足组配专用杂交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A的选育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8,17(3):268-270
寻找和选育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论是对大豆细胞质不育系本身的研究,不审对大豆杂交种生产,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的测交结果证实了大豆品系ZD8319含有雄性不育细胞质,以此为基础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A和保持系ZB,并找到了恢复系,同时,还发现了另一份材料(暂称XXT)也含有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扬花期最适温湿互作配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珍汕97A、测64-7为材料,研究了杂交稻制种扬花期温湿互作配比对开花及颖花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温湿度对父母本开花的影响不同。花时同步指数与温湿配比之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花时相遇状况与温湿配比有关,在扬花期存在一个最适温湿互作配比(汕优64为40)。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湿度下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小麦中一个编码与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有关的酶的基因(FJ803924)是否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关,采用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了此基因在人工控温下生长的5种小麦(非1B/1R 类K型不育系732A 及其保持系732B、YS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A3017、1B/1R 类K 型不育系K3314A 及其保持系3314B)不同时期幼穗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基因在高、低温处理下在732A和A3017中出现较明显的表达量差异,而在另外几种小麦中表达量变化差异不明显。此基因在不同小麦中的表达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同,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7个甘蓝型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优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的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不结球白菜临保不育系来克服微量花粉的问题及构建三交种,进行了不结球白菜不育系育性的鉴定、品比试验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临保不育系的不育性更加彻底;在株高、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宽和叶数等6个农艺性状中,三交种叶宽与单交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它性状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叶片重、叶柄重、短缩茎重和单株重等4个产量性状中,三交种叶柄重与单交种、对照种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临保不育系CMS1103A×1105B的配合力最高,父本自交系以1109的配合力最高.  相似文献   

16.
夏明  郑英杰  阙补超 《北方水稻》2007,(3):26-27,68
依据两系不育系的遗传理论及北方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北方两系不育系的选育目标。在不育基因来源上以不育起点温度低、长短光育性转换敏感、一般配合力强、特殊配合力好的材料为亲本,提出了对低代、高代不育材料的选择方法和解决高代不育系育性波动问题的办法,以期推动北方杂交粳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用定向回交置换方法,同时结合根尖染色体镜检和SDS-PAGE检测,将莫迦小麦核基因组中的rfv1不育基因定向导入到西农Fp1的核基因组,完成育性染色体的专一替换,育成既携有来自莫迦小麦核基因组的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核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该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中更好地发挥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实际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龚仁才 《作物研究》1990,4(3):5-8,19
以70-506花叶自交系中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为母本,先后同齐菲和加油3号杂交以改良综合经济性状。再连续用兄妹交保持和选择,育成1081AB雄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不同品种测交和选育,育成恢复系1081C。在组合鉴定试验中,F1杂种比CK(甘油5号)增产30%;在湖北省油菜区试中比“中油821”增产11.45%,含油量高3.92%,成熟早3.8天。并对1081AB不育系的遗传组成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弄清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与非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的生理生化特性是否存在差异,对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以及二个非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681A和392A,以及它们的保持系湘油15号,681B,392B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与其它二个雄性不育系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其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