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地质量等级及快速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林业发展的基础,林地质量分级是林地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结合我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选取林地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以林地小班为单位,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电子表格编制公式,快速计算其分值,确定各林地小班的质量等级,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014年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调查小班图层和小班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地形、土壤为主导因子,利用Excel、Arcmap、yaahp等软件和专家咨询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对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在小班属性数据库中增加了森林立地类型和森林立地质量等级等字段,制作了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图和森林立地质量图,结果表明: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2个立地类型;坡位、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和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含石量、裸岩率等土壤因子调查方法简单,容易获取,是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易于掌握的立地质量评价因子,它们对森林立地质量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层厚度(0.4237)、腐殖质厚度(0.2299)、坡位(0.1583)、裸岩率(0.0652)、坡向(0.0651)、含石量(0.0312)、坡度(0.0265);把新岐社区森林立地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各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27.5%、51.2%、16%和5.3%,立地质量为优、良的林地面积比例达78.7%,为差的林地面积比例仅5.3%,说明新岐社区森林立地质量较好;研究成果中的小班数据可供直接查问,森林立地类型图和立地质量图可供生产上对照使用,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思县森林分布及其生长情况,选取林地土壤厚度、海拔高、坡度、坡向、坡位、石砾含量、交通区位等7项因子作为林地质量评定因子,采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方法对林地质量进行评定。分析了林地质量各个等级的空间分布,得出了林地质量评定结果较符合实际,可以满足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并为今后林地小班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了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年全省林地土壤调查样本中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资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有明显规律性,而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石城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石城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调查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林地质量划分为I、II、III、IV、V五个等级,对林地质量等级划分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不同质量等级提出林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射洪县林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林业发展的基础,林地质量分级是林地质量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指标。结合四川省射洪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本文选用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林地落界小班为单位,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各小班的林地质量等级,并将林地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等级的林地面积分别为0、44.22 hm2、5 437.46 hm2、41 089.05 hm2、76.36 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0、0.09%、11.66%、88.08%、0.16%,该研究对林地保护利用和林地资源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与经营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林地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等5项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评价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的大小确定其权重,并对各评价因子分级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评定林地"优质、良好、一般、较差、劣质"等5个质量等级,最后依据全市各林地质量等级面积,提出了按其分类开展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各立地因子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地位指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结果筛选主导立地因子,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因子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坡度海拔坡位土层厚度坡向。根据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采用海拔高度划分立地类型区;采用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采用坡度和土壤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划分24个立地类型,同时对小陇山林区现有油松人工林林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影响林地质量的主要因素,选取了坡向、土层厚度、海拔、坡度、坡位5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并以其作为条件属性,选取林地质量为决策属性,在研究区内利用粗糙集理论(Rough Set)进行属性约简、精简和优化林地质量决策影响因子,并得出各因子的重要性,根据该因子为林地质量评价决策提供指导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豫西日本落叶松最适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西伏牛山生长的日本落叶松为对象,以海拔高、土壤厚度、坡向、坡位、坡度和降水量等6个因子为指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建立了多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海拔高、土壤厚、坡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因子,坡位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影响不明显。据此确定了其最适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湟中县林地质量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湟中县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中的林地小班7 925个,选取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等5项因子作为林地质量等级评定划分的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湟中县现有林地划分成4个等级.Ⅰ、Ⅱ、Ⅲ、Ⅳ等级的林地面积分别为9 069.9 hm2、277 221.5 hm2、81 778.4 hm2和16 576.0 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6.7%、20.2%、60.7%和12.4%.对各级林地的特点和分布作了说明,并给出了各级林地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盐边县林业产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选用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年均温,酸碱度9个因子对盐边县的林地资源进行了区划,再结合盐边实际,对盐边县的林业产业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最后指出了盐边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评定林地石漠化等级,以广西凤山县林地为案例,提出了林地石漠化指数这一定量新指标来量化评价林地石漠化的程度。根据林地的基岩裸露率、植被综合覆盖度、坡度、土层厚度4个指标对林地石漠化评价的重要程度,釆用专家打分得到重要性比较结果,釆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基岩裸露率、植被综合覆盖度、坡度、土层厚度4个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553 4、0.284 1、0.062 9、0.099 6,表明林地石漠化指数各指标重要性最大的是基岩裸露率,其次是植被综合覆盖度,然后是土层厚度、坡度;无石漠化、潜在、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各等级的石漠化指数区间分别为[0,0.161]、(0.161,0.352]、(0.352,0.418]、(0.418,0.720]、(0.720,0.868]、(0.868,1]。利用该指数能够实现对广西凤山县林地的石漠化程度等级的量化评定。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上饶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饶县林地质量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为评价因子,将林地质量划分为I、II、III、IV、V等5个等级,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林地质量等级,确定相应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利用程度,充分发挥林地潜力,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 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从汪清林业局大荒沟林场、大柞树林场等11个林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选取优势树种为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的小班。以海拔、土层厚度、坡位、坡向、腐殖质层厚度、坡度6个立地因子以及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差等19个气候因子为输入变量,以树种年平均蓄积生长量为输出变量,应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分别建立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地进行生产潜力预测。同时,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树种生长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3种回归模型的RMSE的值分别为:0.22、0.54、0.52,R^2值分别为:0.79、0.79、0.72,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为理想。2)研究区域内,对蒙古栎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月平均气温差、温度季节性变化、坡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差;对针阔混交林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坡度、腐殖质层厚度、月平均气温差、最湿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对阔叶混交林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坡度、坡位、坡向、温度季节性变化、最干旱季平均气温。3)通过对比同一立地3种类型的生产力,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均高于蒙古栎纯林,针阔混交林略高于阔叶混交林。4)因此,应客观考虑环境因子对于林木的影响程度,使其生长环境条件尽可能地处于最佳组合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6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毛竹小班资料,将赤水河流域毛竹林按平均胸径和密度指标划分为3等级、5亚等级,其中高径级-高密度的丰产林类型面积不足1%、其余为中低产林分.海拔高度、岩组、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率和杂木蓄积量对毛竹林平均胸径的影响具有区段性与显著性,为赤水河流域毛竹丰产林建设与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东兰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石砾含量等7个因子和交通区位因素,对东兰县林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东兰县林地质量可分为5级,各级林地面积及其占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Ⅰ级2 343.3m2、1.2%,Ⅱ级23 622.0hm2、12.5%,III级87101.6hm2、46.2%,IV级45 176.0hm2、24.0%,Ⅴ级30 223.6hm2、16.1%,提出了不同等级林地的相应培育方向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取得的854个典型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条件下样地的生物量及其组成,结合林龄、立木数等指标,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点公益林现存生物量与地貌、坡向、坡位、坡度等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往往与平均生长量呈负相关。现存生物量随着地势的下降而下降,即中山>低山>丘陵;从坡向分析,西北向的平均生物量最大,南坡、东南和西南次之;从坡度看,以陡坡最高,急坡、斜坡次之,缓坡和险坡最低;从坡位分析,以上坡最高,中坡和山脊次之,下坡最低。(2)土层厚度是影响林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年均生物量生长也与立地状况密切相关。年均生物量以丘陵最高,低山次之,中山最低;各坡向年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西南、东南、西北、东北、西、东、北;从下坡、中坡、上坡至山脊也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溪矿务局滴水砬子林场位于新宾县苇子峪公社,地处东经125°,北纬41°之间,属长白植物区,年降水量900毫米,年平均气温5℃。1955年秋营造了长白落叶松(黄花落叶松)林。林地海拔高500米左右,坡向西北,坡度15度是山地(?)腹的沟膛地,水分和肥力条件较好,土壤是在花岗片麻岩上发育的中腐植质壤质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大于75厘米。主要草本植物和下木有接骨木、刺龙牙、灯台树、榛子、水金风、紫芒、水蒿、羊胡子苔草、玉竹、蕨等。并有较多的天然生胡桃楸幼树。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