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充分了解和掌握中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高产、高抗的优质品种,促进中稻品种的更新换代,进行了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成熟期、抗逆性、适应性和高产稳定等因素,建议将深两优5814、培两优1993、C两优343、广两优4号作为宜丰县2012年中稻主导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衡南县主要中稻品种种性安全,评价品种在种性安全方面存在的缺陷,为衡南县品种退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8—2019年对近几年审定的17个中稻品种进行了种性安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800、隆两优1988、隆两优1308、隆两优1377、隆两优华占、隆两优1319、晶两优华占这7个品种可作为中稻栽培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Y两优900、Y两优957、Y两优17、梦两优534这4个品种可在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梦两优华占、Y两优9918、兆优5455、C两优651这4个品种建议在有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情况下作中稻谨慎推广种植;湘两优900不宜在衡南县推广。  相似文献   

3.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5):F0002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培两优986;优质中稻新品种培两优537;杂交中稻新品种武香988;杂交中稻新品种珞优8号;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杂交中稻Ⅱ优恩22。  相似文献   

4.
以丰两优四号作对照,对10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800、隆两优华占、隆两优1988、和两优1号、荃优822、徽两优898综合性状好,适宜在浠水县作中稻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黄州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品种,选取徽两优2000、旺两优1577、徽两优918等14个杂交中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918、两优778、泰两优1413等3个品种,全生育期比较适宜,抗病性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合在黄州区开展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8年浠水县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浠水县种植的中稻品种,于2018年进行了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望两优909、徽两优丝苗、深两优3206、创两优3206、深两优136、隆两优3206、金谷优3301、Y两优8517、华两优929等9个品种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突出,适宜在浠水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从省内外引进18个杂交中稻新组合在闽清县下祝、东桥2个乡镇中稻区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全优3301、兴优15、Y两优302、玉优1号、广优明118、C两优396、奥龙优H282、两优688平均产量均比对照Ⅱ优明86、两优2186增产,增幅0.90%~28.35%,变异系数0.07%~7.81%,较稳产,其中Y两优302、玉优1号、C两优396、两优688米质较好,其他组合米质中等。以上组合可在中稻区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或推广,但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8.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大区对比试验,进行了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8010、晶两优534、荃优3301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可作为烟后稻、单晚、中稻推广种植;春优927为籼粳杂交稻,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好,抗倒性强,可进一步进行展示、示范,审定后可作为中稻、单晚、烟后稻推广种植;晶两优黄莉占、望两优华占、晶两优1377丰产性较好,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中等,可进一步进行展示、示范,审定后可作为中稻、单晚、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引进7个中稻新品种,以Ⅱ优明86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甬优9号、中浙优8号、浙优18、Y两优096、两优1587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南平市延平区不同海拔区域作中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引进赣73优明占、T两优164、T两优明占、广两优927等8个优质稻新品种在尤溪县管前镇东坑村作中稻种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中稻种植的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赣73优明占、广8优165、T两优明占等3个品种比对照增产,适宜在尤溪县作为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中稻新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的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等方面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圣优2396、粤两优686、香丰优180、粤两优663、圣优996等5个中稻新品种综合表现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湖南省衡南县种植的杂交中稻品种,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18个杂交中稻新品种的种植比较试验,综合考察各品种的种植表现.参试品种中的14个:玮两优1273、隆两优1377、隆两优1988、隆两优7810、晶两优华占、晶两优1988、晶两优534、Q两优851、Y两优1577、Y两优800、Y两优957、荃两优85...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5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高产、优质、高抗等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隆安优8号、隆安优1号、协优332三品种产量、米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均较好,可扩大示范种植,金优725、准两优527要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当阳市种植的中稻品种,对当阳市近几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中稻新品种进行大田对比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创两优茉莉占、荆两优266、和两优332、两优二三丝苗等品种在株叶形态、生长发育进程、分蘖特性、抗逆性、米质、经济产量等综合表现上比较优良,适合当阳市农户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安徽省怀宁县种植的中稻品种并保证种子的安全性,2019年对推广引种备案的10个中稻品种进行集中试验,测定了各中稻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结果表明:生育期以韵两优332最长、137d,两优121最短、128d;株高以隆两优3206最高、130.2cm,韵两优332最低、仅105.8cm;产量较高的依次为B两优141、Y两优808和袁两优1000,分别为805.6kg/667m~2、774.8kg/667m~2和747.4kg/667m~2;袁两优1000、叁两优1813、B两优141、Y两优808、隆两优3206抗性较好,B两优141和袁两优1000品种综合比较表现好,符合怀宁县水稻品种推广种植技术要求,建议推广种植;Y两优808适当在缺水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新组合。【方法】在土壤、水分、湿度、光照、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同等条件下,对"Y两优900""Y两优143""Y两优916""超优1号""Y两优8866""深两优5814",6个一季中稻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深两优5814"产量最高,其次为"Y两优143""Y两优886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抗性较高。【结论】"深两优5814""Y两优143""Y两优8866"适宜在灌阳作为一季杂交中稻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Y两优9918和晶两优华占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时头季稻、再生稻的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种水稻生育期均无明显差异;头季稻产量以Y两优9918较高,达545.88 kg/667m~2;再生季水稻产量以晶两优华占较高,达254.53 kg/667m~2。两季水稻,以Y两优9918的经济效益较高,为910.37元/667m~2。总的来说,选择Y两优9918水稻品种开展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远安县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通过对29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抗逆性、产量及食味品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安两优586、晶两优华占、C两优丝苗、荃优259、隆两优8612、晶两优534、玮两优1273、荃两优丝苗及荃优丝苗等9个品种适宜在远安县作中稻推广种植;昌两优8号、荃优粤农丝苗、全两优楚丰丝苗、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及荃优丝苗等6个品种适宜在远安县作优质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两优688是一种两系杂交水稻,由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梁溪杂交稻培育而成。该品种有植株形态好、综合形状优良、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等特性。2014年和2015年两优688杂交水稻作为示范品种,在建阳区作中稻、烟后稻试验种植。1两优688种植表现分析1.1两优688的特征特性两优688作为示范品种在建阳区进行中稻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35.5d,与Ⅱ优明86相当;在6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特色水稻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 70余份名特优新稻种在咸宁进行品比试验、生产示范、米质分析、抗性鉴定。适合当前本市 (省 )应用的优质高产组合为中稻两优培九、晚稻岳优 6 3,优质常规稻为早稻湘早籼 31号与丹优 96 3、中稻珍优 3号、晚稻丰澳粘 ,饲料稻为早稻浙早 15和中稻华粳籼 74,特色稻为早稻黑宝、中稻紫宝香和红宝 3号等品种 (组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