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存麦8号是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其母本是周麦24(周麦16×陕优225),父本是周麦22(周麦12/豫麦49//周麦13),经过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和品质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北部、  相似文献   

2.
厚德麦981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厚德麦981的生产特性,利用2017-2020年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厚德麦981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81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均较小,适应性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3.
山农27号是山东农业大学与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合作,以6125为母本、济麦2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旱、综合抗病性强。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东省及黄淮冬麦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山农29号是由山东农业大学李斯深教授育种课题组最新选育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临麦6号/J1718(泰农18姊妹系)。该品种具有分蘖能力强、多穗型、抗倒、落黄性好、超高产、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和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24和鲁农审2016002号。  相似文献   

5.
通过世界及我国小麦高产纪录现状,分析开展小麦高产育种、高产创建及高产竞赛的意义,汇总众信麦998小麦新品种2021年、2022年4次高产纪录,对众信麦998实现超高产路径分析解读,通过天(气候)、地(地理)、人(栽培)、禾(品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众信麦998连续2年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同时对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进行应用探讨,明确众信麦998下一步前进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以烟农19 为母本、师栾02-1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抗寒、抗倒伏、早熟小麦品种轮选49。该品种于2021 年分别通过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审定(国审麦20210150)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210044),2023 年进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介绍了轮选49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经验体会,并对今后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郑麦 136(矮抗 58/ 济麦 2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丰优育种团队采用系谱法定向选择鉴定选育而成,先后于 2018年、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通过河南省(豫审麦 20180008)、国家黄淮南片(国审麦 20190026)和湖北省(鄂审麦 20200011)审定。自审定以来已经在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以及湖北省北部小麦产区大面积种植。对郑麦 136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宛麦96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030176为母本、宛麦98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21。适宜黄淮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等中高肥地力地区中晚茬种植。1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1.1育种目标河南省南阳盆地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交汇处,各类小麦病害多发、重发。根据南阳盆地麦区小麦生产、生态和市场对小麦  相似文献   

9.
岱麦366(岱麦4366)是山东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泰农8968/泰农18,属高产、中强筋、大穗小麦新品种。2019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90015;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42)。2018年3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021年12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0732.1。该品种适合在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区域种植,并可作为优质小麦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热烈庆祝"邯麦16"通过国审审定号:国审麦2014010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独家生产经营权欢迎全国有识之士合作开发共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种子协会AA级信用单位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优产品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是生产经营玉米、小麦、棉花三大农作物品种的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科技企业。公司下辖2个子公司:河北同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个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众信农业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1.
农麦 168 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烟农 19 作母本、郑麦 366 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及沿淮稻茬麦区种植。 2017-2018 年连续 2 年参加洛阳农林科学院科企联合体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 2019 年晋级生产试验, 2020 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审定。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杂交,经田间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高水肥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3.
兼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YW243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兼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YW243的选育和鉴定谢皓陈孝辛志勇林志珊徐惠君杜丽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条锈病是我国黄淮麦区、西南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约1700万hm2)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推广品种大多以洛类品种为抗源...  相似文献   

14.
创麦68 的杂交组合为孟选0859/ 周麦22,由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系谱法于2013 年选育而成,2015-2017 年度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7-2020 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130。该品种半冬性,株型较紧凑,抗倒性好,中早熟,籽粒饱满、半角质,高产、稳产、广适性强。  相似文献   

15.
<正>瑞华麦520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该品种丰产性、抗寒性较好,对赤霉病有一定耐病性;结实性好,灌浆快,成熟期较早,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1选育方法2001年以高产稳产的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为母本、高抗白粉病的黔丰1号为父本杂交,2002-  相似文献   

16.
冀526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1999年利用冀5006与科农9204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冬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高中水肥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形势喜人,大部分地区获得了丰收,特别是河南省小麦生产连续三年增产。这其中既有气候适宜的原因,也有政策激励(粮食生产补贴、良种补贴)的效果和新品种利用面积加大,布局渐趋合理的作用。为今后生产上更合理利用小麦品种,规避风险,现根据近几年大面积生产和中间试验中的品种表现提出参考意见。1黄淮南片麦区的气候和生产特点及对品种的要求1.1黄淮麦区是气候灾害的多发区从黄淮南片麦区生态气候特点考虑,该区位于南方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的过渡地带,在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灾害频繁。其中最常出现的灾害是暖秋冷冬…  相似文献   

18.
天益科麦7号系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半冬偏弱春类型中熟小麦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表现出成穗率高、丰产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突出、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耐性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早中茬高中水肥地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种植推广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以 2021-2022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的 16 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 16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波动性最小,成穗率的波动性最大;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波动性最大。高产稳产分析结果表明,中麦 6319 的高产稳产系数最大,新麦 77 次之,安科 2002 居第 3 位。适应度分析结果表明,新麦 9813、航麦 2088、泛麦 56 的适应性最好。经过高产、稳产与适应性综合分析,筛选出中麦 6319、安科 2002、新麦 9813、新麦 77 和泛麦 56 等 5 个品种,可为在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下一步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从农业部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航麦247、轮选99和中麦1062分别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航麦247(国审麦2016029)是我国通过航天诱变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首个适应北部冬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冬性,株高69.4cm,全生育期253d,平均667m~2产508.1kg,适宜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轮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