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里岔黑猪后备母猪选育与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涛  雷蕾  崔超 《猪业科学》2017,34(4):133-134
<正>后备母猪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猪群的生产素质,是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由此可见后备母猪对于一个猪场的意义所在。做好里岔黑猪后备母猪的选育与饲养管理旨在获得生产性能高、具有里岔黑猪典型品种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以提高和挖掘猪场生产潜力,确保猪场稳定生产、多产高产、持续发展。1里岔黑猪后备母猪选育后备母猪的选育对后备种猪群质量  相似文献   

2.
市场商情     
<正>市场扫描几个优良地方畜禽品种里岔黑猪:里岔黑猪以其产地和毛色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州、胶南、诸城三县市交界的胶河流域,里岔是其中心产区。1972年,山东在猪种重点调查中发现里岔黑猪。里岔黑猪属大型猪,身长体高,成年公猪体重250千克。全身毛色全黑,头中  相似文献   

3.
张明  崔超 《猪业科学》2022,39(7):123-124
做好后备母猪选育,是提高母猪繁殖力保障性前提。里岔黑猪后备母猪要从窝产仔数量12头以上,母性好,哺乳能力强,初生重和断奶重均达到标准,并且无任何遗传疾病的母猪后代中选择。同时,里岔黑猪后备母猪应具有毛色全黑,耳大下垂,体质结实,背腰长直,四肢强壮等品种特征。乳头排列均匀整齐,间距适中,有效乳头7对以上,突出明显,饱满,无副乳头。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里岔黑猪后备猪母猪(6月龄)的体长121 cm以上,体重在86 kg以上。  相似文献   

4.
里岔黑猪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为更好地保护里岔黑猪品种遗传资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里岔黑猪保种选育及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结合里岔黑猪饲养管理技术和生产经营实际,在建设要求、 饲养方式、 饲养数量、 质量安全、 档案管理方面,特制定里岔黑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以期为投资建场和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崔超  宋美玲  裴廷福 《猪业科学》2017,(12):128-129
<正>里岔黑猪是我国的一个优秀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体长多肋、肉质鲜嫩,具有比国内其他地方猪种多1~2节胸腰椎骨数的独特性状。开发利用纯种里岔黑猪仅仅适应于高端消费群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开发新的里岔黑猪品种资源,培育新品种,提高生产性能,扩大养殖规模,满足广大中端消费群体需要,是实施里岔黑猪产业化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后备公猪的选育是集约化猪场养殖的重要一步,本文从后备公猪选育的相关要求特点出发,主要综述了集约化猪场后备公猪选育的相关技术和技术路径,以期为集约化管理的养猪场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晓霞  宋颖  崔超 《猪业科学》2023,40(1):120-122
<正>马铃薯因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强,产地已遍布世界各地。马铃薯在胶州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除了食用外,还将剩余的马铃薯作为饲料饲喂当地猪种——里岔黑猪。笔者从事里岔黑猪养殖研究多年,对马铃薯饲喂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究,现将马铃薯饲喂里岔黑猪的技术措施、注意事项、效果分析、中毒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供养猪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崔超 《猪业科学》2022,39(1):118-119
与国内其他地方猪种相同,寄生于里岔黑猪体内外病虫种类多,从寄生虫病的多发性和危害性来看,里岔黑猪主要以蛔虫病和疥螨病为主.患这两种寄生虫病后会降低其饲料利用率,影响生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养猪场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9.
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涛  宋美玲  崔超 《猪业科学》2018,(7):126-127
正里岔黑猪是我国的一个优良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高的优点,为更好地保护里岔黑猪这一优良特性不丢失、不下降,在饲养管理中应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环境设施里岔黑猪断奶仔猪宜原窝饲养或根据体重、日龄、胎次等情况合理并群,每栏10~15头,每头占地不低于0.35m~2,猪舍应具备防寒、防潮、空  相似文献   

10.
提高里岔黑猪母猪泌乳量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超  于虹  郭建华  王涛 《猪业科学》2018,(2):132-132
正里岔黑猪是我国的一个优良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等优点。为更好地利用保护里岔黑猪种质资源,在养殖中应合理调整日粮,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保健福利,提高里岔黑猪母猪泌乳量,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认为提高里岔黑猪母猪泌乳量应做好以下技术要点。1合理调整日粮合理饲养泌乳母猪是促进母猪多产奶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合理饲养就是根据母猪各不同阶段需要来饲养,及时调整日粮营养,适当增减日粮饲  相似文献   

11.
后备公猪的科学选育及利用直接影响猪场制种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体现规模化猪场的制种技术与水平。文章针对后备公猪选育的基本环节和操作要点,从如何选种选育、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配种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规模化猪场后备公猪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集团猪场代表行业最高技术、管理及现代化水平,迅速发展。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暴发后,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背景下,集团化养猪企业凭借资金、人才、技术、硬件设施等优势,采取超额储备种猪的运作模式,进而迅速扩张。超额储备的本质是利用资金充足、场区数量、生物安全等优势,通过统一使用长白或大白公猪配种,育肥场用作种猪场等方式超额储备后备母猪。个别场区清场后可以迅速引种补栏,多余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正常出售回收资金。这种模式可有效降低风险、保证足够盈利,同时在非洲猪瘟疫情的背景下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利用商业资金反哺养猪业,指引养猪行业走向。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结合猪场的实践经验,从猪场管理、批次化方案选择及优势,阐述了规模猪场在实施三周批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操作要点,以期为规模猪场批次化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曹婷婷  邓亮  朱琳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0,37(7):110-11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公猪繁殖性能已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准确评定公猪的繁殖能力,保证人工授精效果,进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发挥,是养猪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通过显微镜对猪精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科研人员也在一直研究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将精液的检测从细胞水平上升至分子水平,再用分子标记手段将公猪繁殖性能由检测提前至预测,最大限度地保证公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优良公猪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章从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效果、分子水平检测、标记物等几个方面介绍公猪繁殖性能评价时需要衡量的指标,为公猪繁殖性能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地区2020年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抗体水平,选择新疆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针对不同日龄段的猪采集血清样品333份,采用猪圆环病毒2型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发现,2020年新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7.78%(259/333),平均抗体阳性率符合国家标准。但各猪场免疫效果参差不齐,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A场,阳性率达100.00%;阳性率最低的为C场,仅48.78%,低于(70%)的国家标准。不同日龄段的猪抗体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种公猪,达96.30%;而保育阶段猪抗体水平最低,仅有47.92%,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江苏省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流行动态,本研究对该省27家规模猪场不同批次送检的2062份未免疫PRRS疫苗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率≥80%的猪群阶段,依据PRRSV抗体S/P分布频段选取135份血清,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并统计PRRSV阳性率,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7家未免疫PRRS疫苗猪场抗体总阳性率为68.82%。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较高的为宿迁和南通,分别为72.04%和71.09%,连云港地区最低为58.82%。2016~2018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76.41%下降至57.72%。不同猪群阶段中以公猪、后备母猪、12~16周龄育肥猪和18~25周龄育肥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0.95%、92.86%、86.84%和98.09%。在上述4个抗体阳性率≥80%的猪群阶段,RT-qPCR检测结果显示,24份PRRSV阳性血清样本C t值与抗体S/P值高低无相关性。血清中PRRSV阳性率以后备母猪最高为20.58%,在PRRSV抗体S/P值<0.4和S/P值≥2.5异常分布频段,血清PRRSV阳性率均≥15.38%,而0.4≤S/P值<2.5正常范围内PRRSV阳性率均≤1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江苏省规模化猪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阶段猪群普遍存在 PRRSV 感染,该研究结果为规模猪场PRRS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阴囊疝是产房仔公猪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患有阴囊疝的仔公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肉的品质差。因此,文章从生产实际出发,就产房患有阴囊疝仔公猪的诊断要点、手术流程、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兽医人员提供借鉴,对猪场生产管理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脑心肌炎病毒(EMCV)可引起猪的脑炎、心肌炎和母猪繁殖障碍,该病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暴发和流行。我国对EMCV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揭示EMCV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感染情况,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6年间采集自全国13个省市46个规模化猪场的3250份血清样本进行了EMC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各省阳性率在39.64%~90%之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2%,监测的46个猪场都存在EMCV感染,猪场感染阳性率为100%;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群检测结果表明,EMCV抗体阳性率随猪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猪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成年公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成年母猪。本项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已经普遍感染EMCV,这应引起我国养猪业警惕,并做好该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昌吉地区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猪PRRSV的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合格率,分别采集了昌吉地区4个免疫了弱毒苗的规模化猪场,和3个免疫了灭活苗的规模化猪场血清共1 036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经检测,4个免疫PRRS弱毒苗规模化猪场总阳性率为79.05%(468/592),平均KQ为49.63,标准差为39.41.3个免疫PRRS灭活苗规模化猪场总阳性率为62.61% (278/444),平均KQ为45.88,标准差为31.22.结果表明,在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灭活苗免疫预防PRRS感染作用不如弱毒苗,因此,建议临床应用中应选择弱毒苗为宜,结合检测结果、临床生产数据及猪场已采用猪PRRS免疫程序,建议商品猪在仔猪断奶后初免.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