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皂素在刺参苗期对玻璃海鞘杀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刺参苗种生产期间清除玻璃海鞘的有效方法,以天然环保的茶皂素作为杀虫药物,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茶皂素溶液对玻璃海鞘的杀除效果及对参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茶皂素对玻璃海鞘具有致死作用,用质量浓度为5、10、20 mg/L的茶皂素溶液浸浴处理12 h,玻璃海鞘的杀除率分别为32.3%、67.7%、83.3%,用质量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鱼类指环虫病的防治效果,用黄柏、茯苓、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等中草药组成复方,将感染有指环虫的锦鲤放在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草药煎熬液中浸泡,控制一定的水体条件,显微镜下定期观察鱼鳃上的指环虫数量,统计杀虫率。结果表明:8 mg·L-1的复方中草药药液对指环虫的杀灭效果最好,6 h内的杀虫率为20 %~50 %,24 h时对指环虫的杀灭活性最高,杀灭率达100 %。  相似文献   

3.
10种渔药对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锌(≤3 mg/L)、碳酸氢钠(≤2.5%)、茶皂素(≤6.7 ml/L)、氯氰菊酯(≤0.2 ml/L)、精制敌百虫粉(≤4 mg/L)、敌百虫*辛硫磷粉(≤3 mg/L)和高锰酸钾(≤5 mg/L)对玻璃海鞘无致死作用.在24 h内,硫酸铜浓度≥1 mg/L、灭鞘灵(MQL)浓度≥5 mg/L和自制大蒜素复方药物灭鞘散(MQS)≥15 mg/L时,对玻璃海鞘有100%的致死作用,其24 h的LC50值分别为0.58、3.33和10.80 mg/L.硫酸铜浓度≥1 mg/L时,稚参在3 h内吐肠率达80%以上,对刺参能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因此,硫酸铜不适合在生产实践中使用.MQS浓度为20 mg/L或MQL浓度为10 mg/L对稚参的毒性实验表明,药物浸泡稚参96 h仍活动正常,对生存没有任何影响.因此,MQS和MQL可视为刺参养殖系统中杀灭玻璃海鞘的有效药物,分别采用15 mg/L和5 mg/L的浓度,药浴24 h后换水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2月,对三都澳水产养殖区表层水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全年水温在10.8~28.2 ℃,年平均值为20.8 ℃;盐度24.3~27.8,年平均25.82;pH7.92~8.23,年平均8.03;溶氧量5.06~7.49 mg·L-1,年平均6.41 mg·L-1;化学需氧量0.58~0.90 mg·L-1,年平均0.75 mg·L-1;无机溶解氮含量在0.324~0.788 mg·L-1,年平均0.515 mg·L-1;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28~0.082 mg·L-1,年平均0.050 mg·L-1,营养盐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比较2000~2012年的变化情况发现,2000~2012年,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的溶氧量呈现下降趋势,化学需氧量呈上升趋势,无机溶解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均上升。结果表明,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长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MS-222对条石鲷的最适麻醉浓度以及麻醉剂对鱼应对低温刺激的影响,在22±0.5 ℃海水温度下,比较了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和300 mg·L-1)MS-222对条石鲷的麻醉效果,并以血糖和血浆中的乳酸含量为指标,研究MS-222对条石鲷应对低温刺激的影响。试验结果:麻醉时间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浓度为100 mg·L-1时麻醉时间最长(5.13±0.81 min),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浓度为200~300 mg·L-1时,试验鱼在3 min内可被深度麻醉,且麻醉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时间则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浓度为100 mg·L-1时恢复时间最短(1.66±0.53 min),显著低于200~300 mg·L-1浓度组;150~300 mg·L-1浓度下,恢复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鱼在3 min内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MS-222对条石鲷的适宜麻醉浓度为200 mg·L-1。在麻醉剂对条石鲷急性低温应激影响的试验中,以50 mg·L-1的MS-222处理的鱼体内的血糖浓度相对于未处理鱼变化平缓,乳酸的变化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表明MS-222的处理改变了鱼体中应对低温刺激的代谢底物情况,减缓了鱼体为应对急性冷刺激而引起的血糖和血浆中乳酸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乐果(40 %乳油)和乙酰甲胺磷(40 %乳油)对合湖圆田螺(暂定种)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试验结果:乐果(40 %乳油)对合湖圆田螺48、72、96 h的LC50分别是2.291、1.168、0.2 mg·L-1,安全浓度SC为0.02 mg·L-1;乙酰甲胺磷(40 %乳油)对合湖圆田螺48、72、96 h的LC50分别是13.292、5.025、1.809 mg·L-1,安全浓度SC为0.181 mg·L-1。结果表明:乐果属高毒物质,乙酰甲胺磷属中等毒物质,在稻田养殖合湖圆田螺的过程中,应谨慎使用这两种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7.
采用丁香酚对斑马鱼(0.36±0.03 g)进行了麻醉效果和急性毒性研究。麻醉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温28±1 ℃下,丁香酚对斑马鱼的理想麻醉浓度为20 mg·L-1,麻醉时间为2.25±0.028 min,复苏时间为0.94±0.048 min;麻醉时间11 min内,复苏率均为100 %。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温28±1 ℃下,丁香酚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5.97 mg·L-1,95 %可信范围为5.36~6.66 mg·L-1,安全浓度(SC)为0.60 mg·L-1。试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鱼用麻醉剂,丁香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生产试验使用中应进一步关注其有效性、安全性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9年5~11月测定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花园湾村两口主养草鱼池塘的水温(T)、透明度(SD)、溶氧量(DO)、pH、电导率、盐度、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磷酸盐(PO4-P)、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表明:池塘内的TAN为1.372~1.664 mg·L-1,NO2-N为0.072~0.076 mg·L-1,NO3-N为0.139~0.144·L-1,PO4-P为0.038~0.062 mg·L-1,TN为2.267~2.828 mg·L-1,TP为0.274~0.277 mg·L-1,CODMn为15.46~15.51 mg·L-1。池塘内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所检测的池塘水化学指标与20世纪80~90年代长三角地区高产鱼池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刺激隐核病的防治技术,从病鱼中分离出刺激隐核虫并进行体外培养,利用获得的各生活阶段刺激隐核虫进行了硫酸铜、铜铁合剂、甲醛和自制中草药剂的高、中、低浓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活阶段的刺激隐核虫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甲醛对幼虫的杀灭速度最快,而自制中草药剂对包囊的杀灭效果最佳。对龙胆石斑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用甲醛和中草药剂进行治疗,试验结果,中草药剂在60 mg·L-1浓度下可完全杀灭包囊,且浸泡时间在龙胆石斑的耐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刺参为海参中食用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人工养殖正日益得到关注。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刺参池塘养殖生产,2005年大连市刺参增养殖面积达到3.8×10~4hm~2,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3×10~4hm~2,海参养殖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近年来关于刺参池塘养殖实用技术的报道很多,但关于刺参池塘养殖的基  相似文献   

11.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疾病———盾纤毛虫病的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描述了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学特点及分类地位,进行了主要环境因子对病原纤毛虫生存、生长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纤毛虫的体外杀灭实验,并对实验室筛选的高效、低毒药物进行了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原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carciniGroliere&Leglise1977),属于广温、广盐、偏酸性食腐种类。多种药物对虫体的杀灭实验表明,甲醛、双氧水和复方中草药‘盾纤虫清’对该虫有较好杀除效果。甲醛溶液在3·1×10-5浓度下,7h可以杀死盾纤虫,双氧水在6·2×10-5浓度下,30min可杀灭虫体。另外,口服中草药‘盾纤虫清’(5g/kg饵料的添加量)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盾纤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隶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槽手目、刺参科,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品质最佳的一种。因福建省闽东海域具冬季水温高、水质生态优良、人工养殖藻类丰富等资源优势,近几年刺参筏式吊笼养殖迅猛发展。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2010年全市刺参产量611t、2011年4652t、2012年11284t,估计2013年养殖近1.5亿头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3.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属,是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市场喜爱的一种。在我国,海参主要产自山东、辽宁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沉箱养殖、室内控温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 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养殖在我国南方海域也逐步兴起。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养殖户引进北方的刺参在海上进行海参筏式养殖。2010年11月10Et投苗10万只,苗平均体长12cm,  相似文献   

14.
海参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有斌 《齐鲁渔业》2008,25(5):29-30
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海参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与国内海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尤其在烟台、威海、大连、青岛等地,刺参现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本文对我国刺参养殖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刺参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刺参虾池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随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善,每年可提供大量人工苗种,因此刺参养殖已成为继海湾扇贝、中国对虾之后又一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品种。现将其主要习性及虾池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井盐水普遍碱度较高,对养殖生物有危害,不能直接用于养殖这一问题,通过试验,比较了采用纯曝气、曝气并加石灰石颗粒、加粉状CaCO3、加NaOH、加筛绢网和加酸等几种方法降低井盐水碱度的效果。结果表明:加酸能在短时间内将碱度由16 mmol·L-1降到0或期望碱度;其他试验组能在48 h内将碱度由14.08~18.42 mmol·L-1降到7.59~12.25 mmol·L-1。几种方法的降碱效果相差不大,但碱度降到8 mmol·L-1后都很难再下降。经综合比较后认为,先用筛绢网片将井盐水碱度降到8 mmol·L-1,再加盐酸使井盐水的碱度降到正常海水水平是较经济的降碱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六须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 %;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 %;孵出全长0.6~0.8 cm的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 %;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 %。试验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 mg·kg-1 DOM+10 μg·kg-1 LHRH-A2+1 000 IU·kg-1 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 ℃,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 000~1 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静水条件下辛硫磷对刺参幼参(0.8±0.1)g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海参养殖环境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Bliss法,得出辛硫磷对刺参幼参在24、48、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29、0.1970、.141 mg/L,并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为0.021 mg/L。  相似文献   

19.
海参饲料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成玉 《水产科学》2005,24(12):54-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参人工育苗与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参用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海参育苗与养殖生产的成败。特别在目前,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料又十分短缺、饲料市场比较混乱,海参饲料开始成为限制海参苗种与养殖生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为此,笔者将综合叙述海参用饲料研究的发展过程、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供广大从事海参研究、教学、生产者参考。1海参用饲料的发展过程1.1国外海参饲料的研究工作始于刺参人工育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沿海地区海参养殖业蓬勃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从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中可以看出,海参病害以2月份~4月份最为严重,7月份~9月份趋于平缓,进入12月份以来又有爆发迹象。海参病害的发生对海参养殖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影响了海参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一、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1.苗种问题全人工育苗成功解决了海参养殖的苗种数量问题,但随之而来的苗种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养殖者。育苗生产不规范,造成苗种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海参养殖生产的全过程。2.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