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没有建立商业化水稻育种机制1.1.1水稻育种资源仍然集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北省的水稻育种育、繁、推脱节。一方面水稻种质资源、育种人才、高端设备设施集中在省级以上院校和地级以上科研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体制僵化,与市场接轨差,很难出突破性满足市场需求的成果。另一方面现有种子企业种质资源匮乏,科研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育种手段落后。1.1.2研究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育种单位各自独立、封闭,育种家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1.1.3品种多,面积小一是品种审定的数量多,在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多,但单个品种推广的面积都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本省审定和国审涵盖湖北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张丽 《中国种业》2022,(4):37-39
详细阐述了东营市耐盐作物育种科研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耐盐作物育种科研创新的对策建议:引进育种科研人才,组建盐碱地种业创新团队;加强育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助力育种创新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打牢育种科研坚实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现代种业园区建设;实现耐盐作物品种合理布局,确保育种成果效益最大化;加大种业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的力度,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水稻分子育种与绿色超级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项目实施10年,从引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计划着手,联合国内不同稻作区的数10家科研单位,围绕培育绿色超级稻的长远目标,在国内形成了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络,基本建立起我国水稻分子育种的资源、技术和信息平台,筛选和构建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节水抗旱、耐高低温、氮磷肥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具有绿色超级稻性状的水稻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国内外育种机构都非常重视其收集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美、苏保存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超过30万份,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水稻种质资源62,500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保存种质资源74,000份。每份材料在不同的年份、地点,条件下进行多种性状的调查记载,组成……  相似文献   

5.
稻种资源作为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稻作育种改良的物质基础,是水稻科学研究不竭的源泉,谁掌握了水稻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育种主动权.因此,稻种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保存利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助力新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业转型升级,推进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进程,对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业发展现状、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剖析探讨,分析发现:种子企业为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选育的主体;内蒙古自治区众多育种单位在特色玉米品种选育、育繁基地建设、资金政策支持、团体协会协作等方面存在明显发展优势;但在企业管理营销、育种模式创新、科研资金投入等方面协调性较差。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子企业发展应围绕企业管理及科研人才引培、种质资源与核心技术创新利用、科研平台与育繁基地建设优化、种业发展模式多元化创新、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落实及扩大特色科研育种优势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INGER)的参试材料集中了世界上主要产稻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提供的优良种质,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广西农科院从1980年起,参加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协调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到2002年累计从各试验圃获得试验材料15890份,大大丰富了广西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经试验评价,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恢复源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并育成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91-5898
优质是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引进和评价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对于筛选优质稻亲本和选育优质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非洲和巴西引进了28份水稻种质资源,在湖北武汉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优异,但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从中筛选出13份优质稻种质资源。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较低。对种质资源的GS3、Wx和ALK进行基因型鉴定,发现GS3和Wx均含有2种基因型,ALK含有3种基因型。其中Wx和ALK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优质稻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03-608,618
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实现突破性育种的关键。现有常规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的低利用率及其在性状改良上的局限性是近几十年来水稻改良出现徘徊局面的根本原因。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大规模回交育种构建我国优良水稻导入系群的方法和以此为基础材料建立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策略,简要地阐述了应用分子标记和导入系进行水稻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QTL的大规模发掘和复杂性状QTL聚合改良的分子育种技术路线,并简要地展望了这一分子育种策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质资源包括栽培稻、野生稻及育种材料等各种类型,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中国具有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但其利用率却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传统方法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研究评价。理想的分子标记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检测简单快速和共显性遗传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品种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分子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的拓展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更充分的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苗期冷害是一种影响水稻群体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冷害,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筛选苗期耐冷性强的种质资源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亲本资源。本研究采用3000份全球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1542份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苗期耐冷鉴定及评价,以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发现种质资源苗期耐冷性变异非常丰富,筛选出存活率80%以上的苗期耐冷资源材料73份,其中籼稻9份,温带粳稻47份,热带粳稻4份,粳稻混合型8份,籼粳中间型和香稻类型各1份,籼粳混合型3份,XI-B、XI-2和亚热带粳稻中未筛选到苗期耐冷材料。耐冷材料主要集中在温带粳稻中,但亦有部分籼稻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多数苗期耐冷资源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结合株高、生育期性状等筛选出14份半矮秆和生育期适中的强耐冷性材料,可作为水稻苗期耐冷育种亲本应用。对利用种质资源开展苗期耐冷基因挖掘和选育全生育期耐冷品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分布,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供体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广西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广西水稻育种在20世纪90年代前居国内先进水平.就是利用了一些国内外育种中间材料:而90年代以后育成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组合)在产量、米质、抗性上有一定的提高,但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育种者手中缺乏国内外新的育种材料.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育成的水稻种质.亲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与特殊性基因源.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组合)进入商品化生产,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刘歆  朱容  杨梅  刘章勇 《作物杂志》2020,36(2):28-429
再生稻高产种质资源是选育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的物质基础,缺乏具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是制约再生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进247份早抽穗水稻核心种质在江汉平原作再生稻种植,从中筛选高产再生稻种质资源,并探究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为再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47份核心种质在江汉平原两季稻均能正常抽穗成熟,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0.31%~51.83%,从中筛选出27份高产水稻种质资源。其中,4份双季高产种质两季总单株产量均超过60.00g,可作为亲本用于水稻再生力基因挖掘和再生稻高产育种。再生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分析表明,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其每穗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再生稻高产种质头季稻产量与再生季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再生稻高产育种方向应从追求单季高产转变为追求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5.
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是199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农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该实验室属于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的一个综合性实验室,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工作人员32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5名,一半人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主任由南京农业大学现任校长翟虎渠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由盖钧镒教授等9位著名专家教授组成。 该实验室5个主要研究方向:(1)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创新,包括地方品种的生态地理学以及演化、育种性状优异资源的筛选及遗传评价、群体种质的合成及改进等;(2)作物育种原理和方法,包括不同类型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及育种策略、交配制度的遗传效应及应用、不同类型状性的育种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与利用、育种利用的试验设计技术等;(3)实用生物技术,包括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QTL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基因植株培育技术及其研究等;(4)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种质改良,包括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及目标性状的遗传与改良等;(5)种子生产及  相似文献   

16.
理想株型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培育成功与应用,标志着栽培稻种内部资源间遗传信息的交流及配组变得相当容易、栽培种资源的利用已趋饱和。要在亩产800Kg的高平台上取得水稻育种的新突破,种质创新是基础。因此,必须拓宽资源利用范围,转移远缘物种有利性状基因,创新水稻种质。而利用远缘资源创制水稻新种质,必需采用基因工程等分子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由万建民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1986-2005)》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分别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的成就,综述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从黑龙江省气候条件多变、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技术创新不足缺少大品种、秩序不规范、知识产权重视不足、育种单位不成体系、科学的育种管理系统较少等方面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收集改良创新种质资源、实施玉米商业育种、提高技术创新、完善育种团队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目的是使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今后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生稻遗传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关键遗传材料,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稻遗传资源。评述了野生稻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意义,从优秀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定位和鉴定、及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情况,并重点结合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简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东南分院的传统强项,本文回顾了建所以来水稻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特别是“九五”以来,该所通过科研强所,不断引进科技人才,与各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广泛收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手段,共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102个,其中41个通过广西品审。通过对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今后水稻育种的展望,为玉林乃至广西水稻生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