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1984年以来,我县组织茶园承包户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三年来,改造低产园近千亩,特别是何家乡改造面积占现有承包茶园的21.2%,并已初见成效,如文图村江秀汉户,1984年改造的5.91亩茶园,树高树幅达80×130Cm,亩产从改造前的15公斤提高到  相似文献   

2.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3350亩,其中采摘茶园1800亩。81年生产干毛茶2250担,平均亩产干茶127斤。现有大部分茶园是在1961~1965年相继开辟的,由于垦植粗放,管理水平低,数年之间茶树即呈现未老先衰,产量低而且茶菁品质也较差,1975年开始进行改造,先做出试验样板。1976年以后在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的前提下,每年逐片改造,面积约150~200亩,几年来共改造衰老低产茶园1153亩,其中重修剪800亩,挖掉重新改种良种353亩。通过改造树冠、改良土壤、改园、移植归并、改植良种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双峰县自去年入秋以来,动员广大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全县已改造低产茶园七千多亩。双峰县茶园由于建园标准低,土层浅、土壤瘦,加上管理差等原因,低产茶园还不少。1983年亩产仅83斤。针对这种情况,双峰县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底就召开了会议,号召全县各地抓紧改造低产茶园,并下达了2800亩改造低产茶园的计划,每改一亩,经验收合格,由县发给补助款30元。梓门公社新华大队茶场,  相似文献   

4.
仙游县园庄公社大埔大队一九六二年创办了茶场,现有茶园面积330亩。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队党支部对荼场加强了领导,大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茶叶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发展。一九七七年对失管的低产茶园进行了台刈、重修剪更新改造,复壮树冠面貌,获得增产效果。一九七八年产茶近五十担,比七六年翻一番多。其中厝后埔一片八点七亩未老先衰茶园,一九七七年改造,一九七八年生产干茶2145斤,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本省低产茶园的改造途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七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查明了茶园低产的成因,提出了一套"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结合"的改造低产茶园综合技术措施.在茶园改造试验中,使原来亩产只有50-60斤的低产茶园变为高产园.其中1.01亩福安菜茶改造后七年(1961-1967年)平均亩产干茶达419斤,33亩平均亩产干茶350-380斤的丰产水平.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6.
我场原有2700亩茶园,大部分垦辟于五十年代,原来茶园基础质量差,加上长期管理粗放,已处于土薄根露,肥缺树衰,树冠零乱的衰颓状况,廿年来亩产徘徊在50—70斤之间。为探讨这些茶园改造成为高产稳产茶园的方法和措施,从1979年开始我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样板园的改造试验,现总结汇报于下:  相似文献   

7.
诸暨县双桥乡琅山村,有230户1040人,有水田1087亩、茶园114亩,是闻名全县的茶叶专业贩销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实行茶园专业承包,对112亩低产茶园进行分期分批的改造,84年茶叶产量达175担,总产值达  相似文献   

8.
我连职工一百零一人,近二分之一是知识青年。从一九七○年开始,先后开荒种茶九百九十亩,其中采叶茶园四百九十亩、试采茶园四百六十六亩、幼龄茶园三十四亩。还有成片林地二十亩,饲料地二十亩,拥有一个年产量十万斤绿茶初制厂,制茶机八台,养猪场一个,砖瓦窑一座,是个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的连队。  相似文献   

9.
绍兴县平水区西渡口农业社有茶园200亩(每亩平均200丛茶树),以一年的时间完成茶树树冠改造工作。他们采用了全丛台刈和局部台刈,轻重修剪等方法,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行动,到6月底止完成了148亩,还有52亩将在1959年“春分”前完成。旧茶园经过改造,目前已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个社对旧茶园改造的决心和经验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绍兴县平水江公社平阳生产大队,自从人民公社化以来,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全大队旧茶园实行了“老树改壮树,稀植改密植,蓬栽改条栽,零星改成片,捋采改摘采”等综合改造措施,比较全面彻底地改造了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旧茶园,改造后的旧茶园产量逐年稳步增产。大队原有旧茶园570亩,1960年兴办水利时减少了126亩,如今尚有茶园  相似文献   

11.
诸暨县青山乡,现有茶园面积3024亩,其中衰老低产茶园1779亩。由于忽视茶园肥培管理,致使树势衰退,产量上不去。1974年,公社领导认真分析了茶叶生产现状,认识到生产要上去,非下决心改造低产茶园不可。并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全面规划,按年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60,(1)
旧茶园改造的五大好处嵊县长潭公社遁山大队东丁生产队于1957年12月底选定了一块1.5亩有700叢茶树的老茶园进行了树冠改造试驗。当时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300叢台刈,400叢重修剪。改造以后,兩年来,不仅获得了高速度的增产,在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質量,增产茶  相似文献   

13.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羊楼洞茶场建于1952年,现有茶园面积10053亩,其中8561亩是五十年代初、中期种植的。这部分茶园虽然种植方式较合理(行距4.5尺,丛距1~1.5尺),早期经过系统修剪和较好的肥培管理,但由于树龄不断增大,加上管理不善、病虫为害等,致使树势衰败,单产极低。1976年平均亩产干茶只有85斤。 1978年以来,我场分期分批按比例对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几年来,全场共改造低产茶园2330亩(台刈584亩、重修剪1746亩),使茶园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茶树树冠得到了更新复壮,树高适中(70~80厘米),树幅扩大(120~130厘米),每平方尺生产小桩在200个以上,骨干枝粗壮,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在80%以上,产量大幅度提高。1983年投产茶园亩  相似文献   

15.
改造低产茶园,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就建阳县这个茶叶低产茶区来说,低产茶园改造成效的大小,将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建阳县茶园现状 建阳县现有正式投产茶园47365亩,1985年生产各类毛茶1464.1吨,平均亩产仅30.5公斤,低于全国35公斤的平均水平。若与1975年日本平均单产138.5公斤相比,相差三倍多,在投产茶园中,亩产25公斤以下的有19416亩。占全县投产面积的41%;30——49.5公斤的有23205亩,占投产面积的49%;两项合计,产量低于50公斤的茶园有42621亩,占投产总面积  相似文献   

16.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17.
台州地区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3.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0%以上。“八五”期间,为使我区茶叶生产持续稳妥地发展,茶树良种工作必先达到新的水平,初步设想,茶树良种工作上,着手进行四件事。一、制订良种发展规划“八五”期间,全区计划发展良种茶园面积3400亩,平均每年发展690亩。良种茶园的发展面积要落到实处,就应与其他措施紧密配合,切实坚持搞好几个结合。发展茶树良种与改造低产茶园、改植换种工作相结合。面向现实,今后欲要提高茶叶生产力,很难指望依靠发展新茶园,扩大茶园面积来实现。只能走挖掘现有茶园  相似文献   

18.
承包带来的新变化贵州省湄潭县永兴区流河渡乡茶场,建于1974年,现有茶园254亩,其中幼龄茶园20亩。1979年,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982年,220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干茶达130斤,以后由于责任制不健全,领导不力,管理松散,致使茶场连续两年减产欠收。1984年茶叶总产比1982年下降3.7%,总产值只有21000元。  相似文献   

19.
浮青公社“三·八”茶场、由四十六个青年妇女劳力组成,六百五十亩茶园,一九六九年秋开始试种绿肥(主要种红花草),去年扩大到二百三十亩,全面丰收,亩产鲜草七千余斤。几年的实践证明,茶园间种绿肥,对节  相似文献   

20.
我区原有老茶园面积二千九百一十四亩,占现有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点五。这些茶园的特点是:零星分散,矮小枯老,树势差,单产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从一九六五年开始,经过七年来的艰苦奋斗,逐年改造,一年改一点,全区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