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毅川  王振起  乔丽芳  姚连芳  焦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02-1903,1988
以合理调查与评价是森林公园持续开发为前提。建立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依据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筛选出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指标因子,并确定了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能够切实反应敏感性状况的总体评价分级标准。利用两个森林公园评价的案例进行了对照评价,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魏雯  毛志睿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62-12164,12391
为探寻影响居住区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6个准则层因素和18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相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准则层中因素按权重降序排列依次为:绿化景观、水景景观、空间场所景观、小品景观、照明设施和园路铺装.其中,绿化景观权重占总权重的46%,表明其在居住区景观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②18个评价因子中,绿化景观中的层次性权重值最大,进一步表明了绿化景现在居住区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景观亲和性相关理论的研究,从安全性、舒适性、场地认同感、生态性等4个方面建立居住区景观设计亲和性的评价体系,以南京御道家园为例,按照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使用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结合小区的周边环境和文化氛围,注重塑造小区的景观个性特点;并对不同景观要素提炼不同的亲和性设计手法等,为居住区景观的亲和性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法的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指标.在对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48个功能性植物景观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功能(0.5889)、服务功能(0.2518)、美学功能(0.1593).指标层中前3位权重值排序为植物与植物的协调共生性(0.1599)、植物的滞尘能力(0.0839)、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0.0839).所选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综合结果是Ⅰ级共13个,占总数的27.1%;Ⅱ级35个,占总数的72.9%;无Ⅲ级,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居住区植物景观整体较好.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发展策略,为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一定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鉴于当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迅猛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3项一级要素、45项二级要素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体系,并通过对22个不同档次居住区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Delphi法对各个要素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级要素中绿色景观的重要性最高,设施及其它的满意度最高。二级要素中树种选择重要性最高,草坪面积满意度最高。景桥的重要性最低,游泳池的满意度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影响红树林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以及红树林景观质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景观美学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3个准则层指标以及水质状况、空气质量、水域的空间变化等14个三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判断矩阵,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计算,并建立了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自然生态价值,其权重值为0.430;三级指标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水质状况,其权重值为0.147。该研究为红树林景观的评价、优化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3层64个指标因子的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应用此评价体系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桂路、桂阳路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桂路景观质量较差;桂阳路较好,并根据综合景观质量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三个不同年代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美学调查和评价,并初次尝试从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自身特性以及整体景观有机融合的角度选取五个影响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梦园小区绿地景观的公众审美评价最好。不同背景的三个测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两个不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相关性较好。另外,整体环境协调度和植物色彩鲜明度是美景度评价的重要影响因子。最后从审美角度对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定量AHP模型在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个定量的植物景观AHP评价模型,根据得分结果设定5个评价级别.通过利用该模型对南京市3个居住区样地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居住区样地植物景观均属于较好水平,该模型能够客观地评价样地植物景观现状,并可应用于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预评价和多方案选优.  相似文献   

10.
骆永锋  李淑云  罗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94-6796
采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和文化历史性3个标准为基础,确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各层影响因子,建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并以浙江师范大学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高校植物景观综合分析评价,尤其是可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校园植物景观优化方案设计,对于定量评价因子则可根据应用校园的特殊性具体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游客体验的城市绿道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让绿道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居民,提高绿道资源的公众满意度,有必要基于游客体验对绿道适宜性进行评价,探明影响绿道适宜性的因子。通过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AHP),初步构建出包括自然因子、景观因子、绿道设施和绿道管理等4个一级指标及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安静程度等19个二级指标的绿道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合肥环城公园绿道和匡河绿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1)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显示,自然因子(0.514 9)权重最大,对于绿道适宜性起到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次是景观因子(0.211 2)和绿道设施(0.174 6),绿道管理(0.174 6)权重最低;2)环城公园绿道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为3.264 6,匡河绿道综合得分为3.098 6,环城公园绿道的评价得分高于匡河绿道;3)两条绿道适宜性评价得分最高的均为绿道管理,其次分别是景观因子和自然因子,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最低的均为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2.
朱广平 《农技服务》2011,28(4):508-510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如火如荼,数量巨大且质量明显提高,充分展示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建筑业的繁荣,这也是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标志。人们过去最关心的是住宅使用面积的增加,随后转向关注室内环境,现在普遍重视居住区的室外环境和景观。现今,住区的景观设计已成为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阐述了合肥市新港工业园临港小区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环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居住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地形在居住区绿地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它不仅丰富了居住区绿地的景观效果,也提高了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总体形象。通过分析居住区微地形景观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咸新区帝都温泉花园小区的微地形现状,通过对居住区微地形的研究,探索出合理可实施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既能满足居民视觉需求又能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微地形景观。  相似文献   

14.
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指出;建筑学的发展是综合利用多种要素以满足人类住区需要的时代要求,体现出建筑物与自然,人文环境相互协调,由此引发了对建筑物利用适宜性评价定量化的研究问题,从评价现状入手,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结合系统工程理论,将建筑,环境与人结合起来,研究影响建筑物利用适宜性的各个因素。提取主导因子,建立评价体系,实现分析结果定量化。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9,(9):82-84
为提升南宁市风景区景观吸引力提供科学依据,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为对象,基于"推拉阻"理论模型,从景源价值(拉力)、景观可达度(阻力)、景观感知度(推力)方面对其景观吸引力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构建包含3个准则层、8个指标层和29个因子层的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分析了各因子对提升景观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景源价值对提升景观吸引力影响最大且远大于景观可达度和感知度;指标层中,对提升景观吸引力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人文景观、自然美学价值、景观环境质量和游前感知指标;因子层中,美景度、奇特度、知名度是提升景观吸力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休闲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的生存的常规要求,美学的要求,生态的要求为主探讨了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的休闲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期为休闲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依据,也为休闲住区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创造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水景观设计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点睛之笔,水景观不仅具有美化环境功能,还能够改善居住区环境的作用。本文就长安区太阳水岸新城的水景观进行分析,总结了太阳新城水景观设计的优缺点,为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中的水体景观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不仅带动所在区域的人流聚集,也间接成为住区魅力形象的增长点。合理利用水体景观空间,优化住区景致使其为住区发展提供动力,并挖掘其新价值也成为设计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沈阳市内部分居住区研究对象,运用园林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等学科知识,对其水体景观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沈阳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的建设及改善提供相应的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大多围绕人居环境的宏观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只能处理单个因变量、不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不能同时顾及因子间结构和因子间关系、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提出了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思路,定量研究评价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同时将评价模型与GIS进行有效结合,可将评价过程与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和谐等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美学、生态效益、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择18个指标因子对淮南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物种丰富度(22.43%)、空间尺度协调性(14.11%)和绿地率(9.64%)等指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影响较大,而景观功能多样性(0.72%)、景观可识别性(1.06%)和绿化养护满意度(1.49%)等指标的影响较小.未来,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应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加强不同观赏特性植物的应用,提升绿化用地面积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广大居民营造用于开展各类活动适宜比例尺度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