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农业》2001,(4):51-51
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西北地区是中亚沙尘暴高发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地区每年沙尘暴日数达30天以上。20世纪下半叶我国沙尘暴发生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共发生过5次;60年代共发生过8次;70年代共发生过13次;80年代共发生过14次;90年代共发生过23次。  相似文献   

2.
近5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213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沙尘暴监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55年来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其中以甘肃省沙尘暴发生的频次最高;春季(3-5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期,其中陕西的80%、甘肃的81.8%、青海的87.5%、宁夏的87.5%、新疆的100%和内蒙古的85.7%均发生在春季,4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月份,55年来共发生了65次。甘肃、内蒙古、新疆是我国沙尘暴的高发区。【结论】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具有鲜明的区域及季节特征,每年4月是该地区沙尘暴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临清市沙尘天气特征及沙尘天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对1961~2010年临清市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临清市年沙尘天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较明显;90年代较80年代略有上升趋势;2001~2010年沙尘天数变化较明显,为各年代最低值,年平均沙尘天数仅3.9d;沙尘天数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临清市沙尘暴天气只发生在春、夏、冬3个季节,且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59%;秋季无沙尘暴;沙尘暴的月变化明显,其中4月的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约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31%。临清市沙尘天气以扬沙天气为主,占总沙尘天数的73%;其次是浮尘天气,约占18%;再次为沙尘暴天气,约占9%。  相似文献   

4.
对1961—2010年淖毛湖气象站沙尘暴资料的分析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5月,4月份最多;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白天,占总次数的83%,夜间相对较少,只占17%。50年内淖毛湖出现沙尘暴天气过程804次,以西方和西北方冷空气入侵为主,集中发生在3—5月;50年来淖毛湖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按线性拟合其减少率为0.711 d/10 a。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1974年沙尘暴日数多达54 d,20世纪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年日数减少到1 d,甚至个别年份未出现沙尘暴天气,该时期大风日数减少、风力强度减弱是主要原因外,生态环境改善,局地植被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2001年4月8日发生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天气成因分析,表明:4月8日沙尘暴是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引发的锋后西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南疆、蒙古地面热低压的发生为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高空西风急流加强南压,动量下传是此次沙尘暴发生的能量基础;2000年春季,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土层疏松,为沙尘暴天气爆发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灾害性天气会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1961—2001年北疆局地、一般性、区域性3类沙尘暴天气过程年次数分别为22. 5次、14. 4次、4. 2次,集中在3—10月。北疆3类沙尘暴天气每10年分别减少3. 4次、3. 3次、1. 0次,4—10月北疆降水量增加是沙尘暴天气减少原因之一。西北型、西方型、中尺度地面冷高压造成北疆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林科技》2006,(3):19-19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虽然地处世界上四大“沙尘窝”之一,但近年来却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  相似文献   

8.
闽东地区是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代料袋栽香菇的良好基地。80年代以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杂菌病害的种类及数量也增多,危害也加重。笔者对该地区香菇的杂菌种类、发生危害和防治方法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先天性一般近亲繁育的个体,常发生睾丸发育不全,隐睾,阴茎异常,精液品质不良,如精子畸形、死精等。对此种公猪应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后及时淘汰。2.后天性性欲低、阳痿。治疗:丙酸睾丸酮肌注2~3次,每次0.3g,隔日1次;甲基睾丸酮内服2~3次,每次0.3g,隔日1次;PMSG1000U肌注1次即可;也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VE。由于营养不良、热应激、过分使用、过肥等造成的公猪性欲缺乏。防治:后备公猪不能利用太早,一般8月龄后才能配种使用,且每周配种次数不超过2~3次;让青年公猪观察有配种经验的公猪的配种过…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只有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区,才有可能发生。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沙尘暴主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高发,而新疆哈密更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在全年中,除1、2、12月外,3-11月几乎都有沙尘暴发生,对于机场来说,沙尘暴天气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之一,准确预测这一天气现象非常重要。基于这个出发点,对2009年6月30日哈密机场出现的一次罕见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特点,为以后的观测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是西北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1993年5月5日横贯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给宁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亿,约300余人伤亡。2001年4月6日沙尘暴天气过程,我区15个监测站点有14个站有大风天气,有8个站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全国沙尘暴最多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的干旱沙漠区,有关专家考查研究认为,西北地区有3个沙尘暴高频区,  相似文献   

12.
强风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对强风、沙尘暴的预报能力,通过对兴安盟南部强风、强沙尘暴天气产生天气成因分析,根据历史天气图和测站要素反映进行综合分析。兴安盟南部强风、强沙尘暴天气与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衰亡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春季。  相似文献   

13.
锈病是德宏州小麦的主要病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以秆锈为主,70年代后又以叶锈为主,80,90年代“三锈”发生面积不大,危害较轻,近年又有上升趋势。通过流行因素分析,菌源的大量积累,是锈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感病品种的大量种植,决定了锈病的发生程度;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利于锈病的蔓延。通过四次抗锈品种的更换,增强了品种的抗病性,遏制了秆锈病的猖獗危害;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减少地麦种植,铲除自生麦苗,切断锈病的初侵染源;通过适时播种,避过锈病的危害;通过及时有效的药物防治,控制锈病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阿拉善右旗本站1971-2010年共40年每天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沙尘暴的年变化和月变化以及沙尘暴出现时间阶段的风向风速、伴有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对沙尘暴的地区危害举出特例,并就气象部门沙尘暴预防和应急提出建议。资料分析得出:(1)从1986年后沙尘暴次数较过去的年份有所减少,增减变化幅度趋于缓和;(2)春季和夏季沙尘暴较多,5月和6月是阿右旗沙尘暴天气的多发月份;(3)在沙尘暴期间WNW风向出现频率最多,NW风次多;沙尘暴期间各风向在10.0~15.0米/秒的风速区间内出现频率最多;(4)有59%沙尘暴伴有的大风、雷暴和阵雨可能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沙尘以外的其他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3日锡林郭勒盟中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沙尘天气,文章从环流形势、物理量等几个方面对这次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有很明显的变化,午后地面增温最强,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显著增大,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产生大风,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高空冷涡与强锋区是激发这次沙尘暴的重要动力机制,蒙古气旋是造成这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预报和预防沙尘天气,保障农业生产发展。『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近5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天气变化的特点。[结果]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两季发生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季是沙尘暴天气现象最频发季节;近50年锡林郭勒盟的平均沙尘暴日数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春季的下降趋势最显著,秋季下降幅度最小;近50年锡林郭勒盟年季平均沙尘暴日数均存在年代际变化的突变现象。[结论]总体来看,锡林郭勒盟的沙尘暴是从一个相对较多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少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18.
中亚鸢尾的花粉生活力及其授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生中亚鸢尾(Iris bloudowii)为试材,在一天不同时间采集花粉测定其生活力;同一时间采集花粉,测定花粉的贮藏能力;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对去雄套袋的花朵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测定最佳授粉时间;用套袈的方法测定该物种自花授粉是否结实。初步得出结论:当花朵开放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逐渐下降;花粉贮藏时间在24h之内,能保持较强的生活力;最佳授粉时间在上午12时左右;初步测定:中亚鸢尾是自花授粉不亲和性植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2.5°×2.5°NCEP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垂直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期间,螺旋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上负下正"分层结构,这种分层结构出现的时间与强沙尘暴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且随着正螺旋度区域范围扩大、高度抬高,沙尘暴发展愈强烈;高层螺旋度负值的演变与沙尘暴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该诊断分析对于沙尘暴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NOAA/AVHRR数据,采用单时相乘积法计算土壤湿度,采用NDVI指示地表状况,利用地表土壤相对湿度旬平均值、NDIV旬平均值、风速以及三者的综合值与实测的沙尘暴旬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土壤湿度、植被覆盖、风速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因素,与沙尘暴发生成正比;土壤相对湿度与地面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沙尘暴的发生,与沙尘暴的发生成反比;由平均风速、土壤相对湿度和NDVI组成的综合因子与沙尘暴发生次数及能见度的相关性高于风速与后二者的相关性,因此综合因子具有指示和监测沙尘暴发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