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功能最强的免疫提呈细胞,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完成T细胞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DC联合CIK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回输体内疗法已成为当前治疗肿瘤的热点。现综述这一疗法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原处理和提呈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免疫反应机制的理解,同时,细胞生物学学者在免疫方面的工作也使我们能够获得各种细胞共有的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的许多新观点。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调控者,因此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学者大量的关注。在病原体存在的条件下,DC能够通过干预抗原摄取、蛋白水解、膜动力学以及物质输入和输出溶酶体的过程,强有力地调节细胞的内吞作用,并成为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3.
重组卡介苗感染树突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体内外试验中 ,树突细胞 (DC)均能摄取表达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 (MalE)的重组卡介苗 (rBCG·MalE)。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得荧光标记的rBCG·MalE在体内感染DC的水平在 1 % 2 % ,与感染巨噬细胞 (MΦ)的水平相当。体外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 ,DC和MΦ能吞噬、加工rBCG·MalE并向T细胞杂交瘤FBU·B1 1提呈MalE蛋白抗原表位 ,而在体内试验中 ,从rBCG·MalE免疫小鼠脾脏中纯化的DC ,可检测到MalE表位MHCⅡ复合物 ,而纯化的MΦs却测不到。这表明DC在起始抗分枝杆菌的免疫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B淋巴细胞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和产生细胞因子(如IL-4、IL-6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是,机体内也存在着一种数量虽少但功能独特且能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B淋巴细胞,研究人员将这种B细胞称为调节性B细胞,功能缺失可导致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在介导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DC的特征及功能、发育及调控、MAPK信号通路调控DC的可塑性和功能,以及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提出目前DC领域...  相似文献   

6.
董发明  龙塔  潘耀谦  张蓓  赵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47-8048,8061
[目的]为了对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淋巴结和脾脏病理组织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技术收集临床自然病例,对其脾脏、淋巴结采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淋巴结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脾小体结构不完整,其内的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脾脏的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的T细胞增多和淋巴小结的副皮质区增宽,其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这说明PCV-2感染猪主要影响机体细胞免疫。[结论]该研究为临床诊断和研究该病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知吞噬细胞除了具有吞噬、消除体内各种病原微生物及自身衰老,突变的细胞等生物活性外,还具有提呈抗原,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及合成和分泌干扰素,前列腺素等50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的作用。巨噬细胞这些重要作用在完整的机体内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对文简要报道采用耗竭交感神经末梢递质的药物利血平及β受体阻滞  相似文献   

8.
应用胶原酶消化脾脏、 B S A 梯度离心富集低浮密度细胞和 F A C S分选细胞法,自小鼠脾脏中分离出高纯度树突细胞、吞噬细胞和 B淋巴细胞。分离的 3 种细胞样品中分别含 97% 树突细胞、96% 吞噬细胞和 99% B淋巴细胞。而纯化前,树突细胞和吞噬细胞在低浮密度细胞中仅分别占 65% 和 35% , B 淋巴细胞占脾细胞的 42% 左右。该程序简便、快速、准确,在一个工作日内可制备大量细胞, 并适用于其他淋巴组织中抗原提呈细胞的纯化。  相似文献   

9.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又称CD152,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淋巴细胞上,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B7分子结合可抑制T细胞增殖与活化,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对T细胞增生起负性调节作用。Graves病(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遗传易感因素在G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除了HLA-Ⅱ类基因与G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之外,CTLA-4基因是继HLA-Ⅱ类基因后的另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磷酰脂质A(monophosphoryl lipid A,MPLA)对口蹄疫(food and mouth disease,FMD)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检测MPLA刺激脾脏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刺激DC后成熟及吞噬能力的大小,对MPLA的体外免疫刺激效应进行评价;将MPLA与ISA 206和灭活FMDVO型抗原配制疫苗后免疫小鼠,通过检测抗体水平、T细胞亚群、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及浆细胞的比例,评价MPLA对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MPLA体外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使其吞噬能力减弱;制备疫苗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发现,MPLA组在7、14 d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ISA 206组,且其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增殖,外周血中CD19~+CD27~+CD38~+浆细胞的比例也显著高于ISA 206组.【结论】MPLA通过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增加了抗体的产生,增强了小鼠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证实MPLA是口蹄疫疫苗的良好候选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1.
实验设计了四种直径和三种剂量12个组合的胶体金(CG)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处理;采用MTT法、放射性免疫法、LDH短程释放法,测定了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腹腔巨嗜细胞活性,外周血血清和脾脏淋巴细胞诱导白介素2含量和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直径和剂量的CG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直径15nm、10nmCG的0.3mL和0.2mL剂量组不仅对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清中IL-2含量有显著促进,也可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0.1mL剂量组虽有提高但不显著;直径5nm、20nm各个剂量组效果的波动较大,中、高剂量组对四项指标起促进作用但不显著,低剂量组则没有促进作用。证明了15nm和10nm中高剂量的胶体金可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A与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有关,维生素A缺乏症是众所周知的,其是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中间物。维生素A合成和代谢的研究进展已经将抗原递呈细胞(APC)视为其新陈代谢的的中心免疫细胞。目前已知抗原递呈细胞可以表达视黄醛脱氢酶和分泌视黄酸。产生的视黄酸有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自分泌作用包括非经典的CD1d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样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9。旁分泌作用影响多淋巴细胞普西细胞群。具体来说,维甲酸类增加了IgA的同型转换的B淋巴细胞,增强了调节性T细胞分化,并指导淋巴细胞归附到黏膜。CD1d分子脂质抗原递呈扩展了自然杀伤T细胞群体。在此之前,维生素主要是对适应性免疫淋巴细胞起作用,但最近研究表明,抗原递呈细胞可能是维生素A免疫系统功能的中枢驱动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研究了唇?脾脏、头肾及中肾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唇?脾脏单个,暗红色,呈扁平椭圆形,脾实质被起自被膜的结缔组织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红髓与白髓界限不明显,含红细胞、淋巴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等,血管丰富。肾脏可明显的分为头肾和中肾。头肾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腹隔膜上方,分左右两叶,对称分布。头肾实质部分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内含丰富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一定数量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在细胞组成上与脾脏有类似特征。中肾位于鱼体的胸腹段,紧贴体腔背部脊椎两侧,实质部分主要由肾单位、集合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淋巴组织在细胞组成上与头肾有相似之处,含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唇?脾脏、头肾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中肾除了泌尿功能外,在免疫及造血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雏鸵鸟脾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及脾内5-HT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雏鸵鸟脾脏的解剖学、显微和超微结构特点,探明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脾内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制片及染色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SABC法对5-HT在脾脏内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雏鸵鸟脾脏被膜较薄,小梁不发达;白髓内动脉周围淋巴鞘薄,偶见脾小结,但无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内含较多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及少量RER,核膜双层,有明显的核膜孔;椭球体积小,其周围淋巴鞘较厚,且数量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有强嗜酸性均质物形成的明显界限,鞘毛细血管外细胞胞质内富含RER、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体较大,胞质较多,核多位于细胞一侧,阳性产物位于胞质内;红髓内阳性细胞数量最多,阳性产物表达最强;动脉周围淋巴鞘内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但阳性产物表达较强;而椭球内有弱阳性产物表达。【结论】雏鸵鸟椭球周围淋巴鞘数量远比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其间的强嗜酸性物质主要由纤维构成;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位于红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阳性产物表达强;脾脏是合成外周5-HT的重要场所,可能主要由浆细胞和原浆细胞合成分泌;外周5-HT可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5.
抗肿瘤DNA疫苗是一种调解免疫功能的基因治疗苗,它包括含有免疫刺激序列的质粒载体,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表位。DC细胞将同时以抗原表位与MHC-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和与MHC-II分子形成复合物途径加工,提呈。活化CD4+和CD8+T细胞,同时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免疫小鼠脾脏中抗原提呈细胞的快速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胶原酶消化脾脏,BSA梯度离心富集低浮密度细胞和FACS分选细胞法,自小鼠脾脏中分离出高纯度树突细胞,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离的3种细胞样品中分别含97%树突细胞,96%吞噬细胞和99%B淋巴细胞,耐纯化前,树突细胞和吞噬细胞在低浮密度细胞中仅侵分别占6.5%和3.5%,B淋巴细胞占脾细胞的42%左右,该程序简便,快速,准确,在一个工作日内可制备大量细胞,并适用于其他淋巴细胞中抗原提呈细胞的  相似文献   

17.
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为控制滑液支原体感染,本研究利用MS WVU1853株辅以Montanide ISA 206 VG佐剂制备了灭活疫苗,研究发现MS灭活疫苗在体外能够激活鸡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DCs能够摄取MS灭活疫苗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并刺激T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增殖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增殖比率高于CD8+T细胞。SPF鸡免疫高剂量(1010cfu·m L-1)MS灭活疫苗后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主要向Th1类细胞分化并分泌IFN-γ促进CTL细胞发挥杀伤作用,证明灭活MS疫苗能够有效激发免疫鸡群的细胞免疫反应。利用MS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SPF鸡,单次免疫可以对MS攻毒产生完全保护,另外对疫苗安全性进行检验显示疫苗安全性良好,对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时机体免疫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全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中草药(或其有效成分)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佐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可持续性,它能引导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反应。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及研究较多的佐剂及其特点,并就免疫佐剂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开发研制高效、低毒、结构新颖的免疫佐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MTT比色法、RIA法和相对半定量RT-PCR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胸腺素α1(Tα1)对离体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1和10 μg·mL-1的Tα1处理细胞36 h,能显著增加由ConA诱导24 h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率,显著提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的含量(P<0.05),而对IL-6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发现,在10 μg·mL-1 Tα1处理淋巴细胞36 h后用ConA诱导12 h,对淋巴细胞IL-2和IL-6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 提示Tα1可通过促进IL-2的分泌,进而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而且其可能主要在基因转录后翻译水平上对IL-2分泌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