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地特胰岛素组(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NPH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Det组和NPH组HbA1c、FBG、2hPG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体质量增加较NPH组更少(P0.01);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4%,较NPH组的6.8%更低(P0.01)。结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可有效控制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地特胰岛素在减少患者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发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n=26)和MSII组(n=22)两组,C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M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符合妊娠期要求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和教育,治疗组使用地特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对照组使用诺和灵N控制空腹血糖,两组均为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辅以三餐时门冬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观察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更少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比诺和灵N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 (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4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 CSII组34例,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MDII组 30例,采用诺和灵R与诺和灵N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结果:2 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CSII较MDII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n=40)和诺和灵组(n=38),分别给予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血糖控制,治疗2周后比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日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2组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诺和锐组FPG、2HPG和日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与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40vs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诺和锐30更具优势且每日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及血糖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先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二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干预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每天查血糖二次以上,根据血糖水平,每两周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结果:干预3月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由(12.2&#177;1.2)次/月下降至(5.7&#177;2.1)次/月,下降幅度52.8%;对照组由(12.1&#177;1.5)次/月下降至(9.2&#177;1.9)次/月,下降幅度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配合密切血糖监测,加用罗格列酮可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简介:Ⅱ型糖尿病临床治疗面临的问题.胰岛素使用不当会产生低血糖,导致生命危险。但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目前尚无任何药物能取代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注射液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86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中等体力活动,戒烟、限酒,血压高者给予降压等,血脂异常者给予调脂.治疗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3餐前皮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笔芯,早、晚餐前30 min皮注.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FBG、2hPBG、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后,FBG、2hPBG、HbA1c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血糖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减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蝮蛇抗栓酶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为抗凝降粘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中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 :以蝮蛇抗栓酶治疗 2型糖尿病 2 2例 ,与未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2 0例作对照。 2组采用降糖药物相似。结果 :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血糖下降 ,血液粘滞性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 P<0 .0 1 ) ,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蝮蛇抗栓酶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来促进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连续服用洛伐他汀8wk,对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显著 (P<0.01),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患者早期虽然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胰岛素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一、口服药不能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当前的口服降糖药,不能遏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衰退,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缺陷,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衰竭,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疾病。而现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虽然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尚不能持久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所以患者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在逐渐衰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一SUs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在原SUs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B组停用SUs,改二甲双胍加睡前用1次中效胰岛素(NPH);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总疗程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BG)、血浆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FBG和2h BG均较改变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C的FBG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间的2hBG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3组患者的HbAlc、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BMI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3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A组13例,对照B组13例。均在西药降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照A组用调脂西药,对照B组不用调脂药物。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A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粘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P<0.01),而对照B组这些指标测定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A组的这些测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治疗组比对照A和B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配合降糖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优于西药降糖调脂组和西药降糖不调脂组;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防治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从未服用过西药降糖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芪降糖颗粒.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序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统计学Meta分析,对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全面检索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随机试验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使用中药复方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等西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指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但由于入选文献质量偏低,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故需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胰康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7%,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康胶囊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