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现时期盐城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区试16个玉米杂交种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出籽率、行粒数、轴粗、穗粗、穗位高、穗行数、株高、秃尖长、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是影响玉米杂交种产量的主要因素,穗长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103个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穗粗、行粒数、穗重、穗长、穗行数与单株粒重间均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穗粗、行粒数、穗重、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故穗部性状在影响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穗重是玉米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指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要注意到各农艺性状协调,找出适合当地的高产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沈阳农大选育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以丹39为对照,共16个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选出了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109/7391。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与株高、生育期、穗行数、出籽率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问的相关分析,探讨了配制优良杂交组合和提高小区产量的指标,为育种工作者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农艺性状对小区产量的作用不尽相同,各调查·睦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绿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穗长是影响小区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绿叶数、穗行数。认为在育种实践中,把穗长作为选择指标,并协调好穗粗、穗行数与行粒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百粒重、绿叶数。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晚熟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杂交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玉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行粒数、千粒重、籽粒长、穗长、出籽率、穗行数、穗粗、秃尖长;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千粒重、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粗、籽粒长、秃尖长。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首先要选择行粒数和千粒重均较大的品种,适当重视选择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兼顾其他性状,协调好各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玉米产量和与产量有关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7个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百粒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穗行数秃尖长度。因此,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进的26个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6个数量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重r5>百粒重r4>生育期r1>株高r2>双穗率r6>穗位高r3。说明玉米的穗粒重、百粒重、生育期等主要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这为西藏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艳鲜  何金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0-7431
为玉米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在同样的施肥和管理条件下,研究产量不同的16个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三要素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有的穗部特征。在产量达到高产要求的5个玉米杂交种中,4个产量较高杂交种的穗粒数都在500粒/穗左右,属中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只有豫玉22为大穗型杂交种(穗粒数为580粒/穗),而穗粒数在450粒/穗以下的中小穗型杂交种没有一个产量超过11 250 kg/hm2。高产玉米杂交种具有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均高的双重优势;在穗部性状中,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相对于大穗型品种,中大穗玉米杂交种更易获得高产,而小穗型品种则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陇东旱地条件下,以8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和千粒重,因此认为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选育高产玉米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其主次关系,以12个玉米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是:穗行数(0.801 6)株高(0.799 3)单穗粒重(0.780 2)穗粗(0.763 2)秃尖(0.759 8)穗位高(0.747 3)穗长(0.728 8)行粒数(0.722 5)百粒重(0.712 0)生育期(0.697 6),穗行数、株高和单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影响最小。本研究明确了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右江河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以2018年广西玉米创新团队百色综合试验站引进的25个优质高产抗病鲜食玉米新品种在右江河谷种植表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右江河谷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与其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穗长株高行粒数秃尖穗位高出籽率,穗粗、百粒重、穗长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大,出籽率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小。建议在右江河谷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推广中,着重选择果穗较粗、籽粒较重、行粒数较多的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 L.)杂交新组合的产量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对引进的22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筛选出了适合沛县生态环境条件的高产组合6个,明确了高产玉米组合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分析出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增减变化与产量高低表现均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疆地区春播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用16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各试验杂交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南疆春播条件下,玉米杂交种的穗粗、株高、穗长、出籽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选择抗倒伏、株高适中偏高、果穗中长、出籽率高和偏晚熟品种是提高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 1 98 5~ 2 0 0 1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 85个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 ,得出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并提出了高产水平下玉米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0~2009年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0~2009年山东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运用简单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果穗秃尖长呈下降趋势,性状改良效果明显;较对照品种的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产量水平没有突破;出籽率与产量正相关(R =0.178),出籽率的增加对产量提高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  相似文献   

15.
对2006年-2008年年陕西省夏玉米区试150个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得出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提出了高产水平下玉米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产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不同时期品种随年代变化杂种优势在低密条件下逐渐增加,而高密条件下逐渐下降,中密和平均杂种优势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雄穗分枝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逐渐减少,行数、籽粒长和百粒重逐渐增加,行粒数、出籽率和容重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品种产量增加与杂种优势效应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行数、穗粗、籽粒长、百粒重和中亲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枝数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亲本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增加、株型的改善、雄穗分枝的减少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当前中国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32份玉米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多重比较,分析影响性状的遗传因子,选择最有效的育种方法。【方法】 选用4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8个自交系为被测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2份组合。测定玉米杂交种穗长、穗粗、产量、轴粗、粒长、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并采用变异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参试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31%~69.85%;穗粗、百粒重、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4 2、0.733 0、0.621 6和0.634 8),秃尖长与产量间呈负相关(r=-0.012 6);穗行数、穗长、百粒重、穗高、茎粗、轴粗、株高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正向作用,秃尖长、轴粗、行粒数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负向作用;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穗行数因子>穗长因子>百粒重因子>籽粒长因子。32份材料可划分为4 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进行品种选育。【结论】 在玉米育种材料筛选时,果穗行粒多、果穗轴粗和秃尖小的育种材料,要关注百粒重,并与其他性状间的关联,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选育出优异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中矮秆高粱杂交种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改良恢复系与不育作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15个中矮秆类型杂交种。对杂交种单株产量、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叶面积、开花期、成熟期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状杂种优势的厌上在组合间的分布各不相同。可将组合的分布分为两大类,即中亲值类型和超高亲类型。(2)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成熟期,穗长,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而叶面积、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千粒重和穗粒数。以这些性状作为选择指标直接选择,并协调好与穗长的关系,可以选育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