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从地方政府角度对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所作的探讨。文章简要综述了非正规金融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和效率;同时,在分析政府行为属性和行为动机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有促进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激励,并对如何促进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化和正规化发展提出了对策。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评判依据是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程度,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及其在农村的执行状况,农村信用环境的健全程度,以及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活动的管理方式和介入程度.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面临农村宏观经济的形势严峻,农村金融缺口严重,行政力量对农村金融活动干预失当,且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低,法制环境缺失,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因而,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地方治理与农村金融活动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为农村金融生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3.
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政府是西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但是,现实情况表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弱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能力,出现了政府失灵.因此,构建政府为主体、市场补充、村民参与的协作性公共管理,破解西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搭便车”问题.  相似文献   

4.
强化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但生态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需要的资金量庞大,资金短缺已经成为西部生态建设的一大“瓶颈”。本文在分析了西部金融支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产业政策、金融组织投入、资本市场培育、区域间经济补偿机制和私人环境资本运营等方面构建西部生态建设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荒山绿化、个体承包”是中央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提出的基本政策,其实质就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发展西部经济和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西部大开发的理性选择。“西部开发、生态先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环境立法的完善,特别是西部地区地方环境立法建设,将成为保障西部经济建设,保护西部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研究是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我们认为,在推进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因素分别于三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构成了西部开发三部曲。 靠政府行为启动 西部开发的初始推动力是什么?靠什么力量启动?政府行为启动是第一推动力。 西部开发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可是,西部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差,不符合“自然人”生存取向;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市场经营环境差,生产要素收益率低,不符合“经济人”利益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对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却较少。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定性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指标这两个方面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提供一个指标体系,旨在为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研究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脱贫攻坚战任务的完成造成了一定影响。而金融精准扶贫作为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重要经验,必须在关键时期继续发挥作用。金融扶贫是在政府推动下开展的,地方政府能否做好服务和支持,决定了金融扶贫的效果。总结我国金融扶贫实践,地方政府主要在组织规划、培育扶贫产业、协调金融机构和贫困户、考核金融扶贫效果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但通过调研也发现在金融扶贫中政府仍存在组织落实不力、增信能力不够、金融扶贫抓手不精准等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改进政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的路径选择四个方面的论述,重点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的重要对策,被广泛采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中。陕西省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对移民搬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安置点住房空置与空巢老人现象突显等问题。笔者在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英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10-3113
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三方进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根椐三方博弈关系与行为特征,在统筹协调、投入保障、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提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背景 造成西部地区的贫困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农民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和地方政府组织生态环境建设,如果不能调动起千百万农民的积极参与,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切实发挥出主力军作用,仍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设成果也很难得到应有的保护。在西部农村,为做饭、取暖而填进炉灶里的树木,是个很大的数字。在贵州省,全省农户每年烧柴450万立方米,占全省年消费森林总量的50%以上,其他省也只多不少。 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内容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就是建设以农村…  相似文献   

13.
陈晓刚  周德虎  林辉 《农技服务》2012,29(2):219-220,228
从大众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出发,提示了人类生态行为是影响鄱阳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根本,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资金补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战略地位出发,通过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补偿方式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资金补偿是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补偿建设的重要方式.必须加大中央财政支付力度,设立西部生态补偿的中央专项资金;协调地方经济补偿政策体系的配套资金运转;加强横向区域间支付,在区域间生态建设合作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区域间生态转移支付基金;积极调整现行税制,恢复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规范系列专项生态税.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西部生态资金补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韩艳  李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78-4479
健康、稳定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要通过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完善法制体系,规范政府行为,构建和谐完善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生态环境规划的概念、内涵及在西部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搞好生态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西部实际出发,针对西部生态规划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搞好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性工程是生态环境建设。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博弈论和行为学的视角,地方政府联结了农地变迁两种推动力和在三方参与者中的特殊中枢地位,同时参与了农地产权变迁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区域内农民两种类型的博弈。在我国农地产权变迁出现原地不动和部分产权制度创新难以获得深化的背景下,笔者将地方政府行为纳入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的视野。选取山东平度"两田制"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地方政府的行动地位、地方政府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行为政府行为目标、地方政府行为手段和地方政府行为结果等5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变迁中的行为加以系统分析。最后,为了有效促进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建议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比较优势和重要作用;建立地方政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马莉  刘艳秋 《现代农业》2010,(5):186-188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春  冯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18-16021
针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过快的现状,从财政分权、政府博弈和土地制度3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政府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财税分权,加上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具有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趋利行为,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制度和土地出让制度又让地方政府的趋利行为得以实现;提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政府力量主要来自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