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模糊数学对草地结构子系统和气候生态子系统作了探讨研究,提出了适宜度的概念。在适宜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反映各子系统对牧草生长有着综合效应的特征指数。经统计分析建立了牧草产量动态或牧草生长速度与这些特征指数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两个子系统的模型及其综合模型,可以模拟牧草的生长动态和产量动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科尔沁草地适宜栽培的主要豆科牧草的生物生态学学和饲用特性进行了阐述与评价,并对主要豆科牧草营养成分做了分析,为科尔沁草地面积栽培及补播豆科牧草,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利用豆科牧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多年生栽培牧草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确定青海境内多年生栽培牧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阈值及其分布范围。本文通过牧草生境法,初步确定了草地型气候条件;同时结合专家打分法,进而得出单一牧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阈值,并对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牧草生境法获得的草地类型与实际草地类型分布范围较为一致。禾本科牧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积温 > 1 200℃,降水 > 370 mm,湿润度100~500(为了数据处理方便,将湿润度扩大100倍);次适宜气候条件为年积温1 200~2 200℃,湿润度为200~300,降水480~780 mm,7月平均气温-0.9~18℃;而不适宜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 200℃,降水0~200 mm,湿润度<100或年积温<1 000℃,降水>630 mm,湿润度>500。除柴达木盆地外,禾本科牧草在全省境内均能良好生长,而豆科牧草仅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因此,牧草能否在某一地区适宜生长,并不是由单个气候条件决定,而是多种气候条件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4.
如何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生产成本低,能够为畜禽提供全面、高效的营养,对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选择适宜牧草品种的方法 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的牧草品种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一样。在选择牧草品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寒冷的地区可以选择耐寒的紫花苜蓿、黑麦草和饲用油菜等优良品种:炎热地区可以选择非洲狗尾草、苏丹草和白三叶等。  相似文献   

5.
适宜的牧草品种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建立人工草场、改良退化草场的物质基础.为改良祁连山区退化天然草原,通过牧草品种引种对比试验,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共引种54个牧草品种,豆科、禾本科牧草各占27种.通过对参试品种进行出苗率、越冬率、物候期、生长速度、产草量等测定分析,综合评价在祁连山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有23个品种对当地气候环境较为适宜,其中,紫花斜茎黄芪等13个豆科牧草品种和爱冠无芒雀麦等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可作为在祁连山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退化天然草原改良的适宜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6.
1地域的选择与牧草生产不同,牧草种子生产具有地域性差异,气候条件是决定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基本因素。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要求包括适于该牧草品种或品系生长所需要的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灌溉条件等,诱导开花适宜的光周期和温度,开花过程中天气晴朗、干燥、温暖,适于传粉受精,受精后有适量的水分条件满足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种子成熟期天气晴朗干燥、无风,昼夜温差大,种子收获后营养生长期较短等。由于生产者不能控制和改变气候条件,专业化牧草种子生产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生产地域。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一种客观、准确地评价牧草的方法,试验采用与营养成分、适口性、生物学特性、生产特性、生态价值等密切相关的22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方便、简易地对牧草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把牧草的饲用价值评定进行多层次的拆解,使原本复杂、繁琐的评价变得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海晏县气候条件与牧草生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中,作为生物因子的牧草和非生物因子的气候因子(温、光、水、风等)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气候是决定牧草种类结构、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的重要生态因子.因此,充分认识与牧业生产有关的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研究气候条件对牧草产草量的影响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科学规划和管理畜牧业生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筛选适宜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盐碱地生长的优良豆科牧草草种,为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适宜的豆科牧草资源,对该区草地生态功能恢复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典型盐碱地上对引进和采集的13个耐寒性较强的豆科牧草品种的种子发芽特性和生长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兰2号紫花苜蓿、毛苕子和沙打旺3个耐盐牧草品种,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盐碱地气候和土壤环境适应性较好,其中中兰2号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川东地区春播牧草生产性能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0份春播牧草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除“乐食”不能完成整个生育史外,其他9份牧草均能正常生长、完成生育史;高丹草和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含叶量丰富,均可在本区域内作栽培牧草用,但种子产量较低,不适宜规模生产种子;高梁干物质产量最低,不适宜作栽培牧草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科尔沁草地适宜栽培的禾本科主要牧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饲用特性进行了阐述与评价,叙述了禾本科主要牧草在草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牧草是牲畜、鱼类和鹅的主要饲料之一,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山东省蛋白质饲料缺乏,因此,种植优质牧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牧草种类繁多,不同的牧草品种需要不同的环境、土壤和气候条件。我省沿黄滩区至今尚未进行适宜种植品种的试验。为此,在孝里渔场进行了种牧草试验,为沿黄发展牧草生产提供依据。经省、市、县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现场验收,确认沿黄宜种牧草为紫花苜蓿,苏丹草。现将三年试验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台田孝里渔场,位于黄河滩区、原是一片涝洼荒地,经挖地、抬田,形成了台田、渔池间隔排列的5000亩渔农牧生产基地。台田  相似文献   

13.
牧草栽培区划就是根据牧草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和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从生产实际出发进行分区划片,推荐出适宜各区种植的草种和当家品种,为克服栽培牧草种或品种选择的盲目性,为正确部置和发展饲草料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施肥和刈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于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刈割实验平台(建立于2016年)进行取样,对2个施肥梯度和6个刈割留茬高度处理下的植物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并分析牧草品质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下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而不施肥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施肥处理.刈割留茬高度3 cm时牧草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对牧草品质和产奶量最高,而不刈割处理的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施肥和刈割无显著交互作用.牧草中的相对牧草质量、相对饲用价值、产奶量、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钙含量与牧草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牧草中性洗涤纤维与牧草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牧草的营养品质.因此,维持草地植物群落中植物物种丰富度可能是对呼伦贝尔草原家畜生产的有效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湘南红壤区牧草生产的气候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湖南省祁阳县的长期气象数据,结合不同牧草的生长特性,建立了一个反映当地牧草生长状况的气候模拟模型,并据此气候模型评价了当地气候条件对牧草生产的影响,鉴定了牧草周年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出温带牧草的最佳播种时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热带牧草最好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牧草生长气候模型还可用于指导牧草品种筛选及牧草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大针茅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与水热条件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生长发育和地上生物量(简ANPP)的形成与光,热、水等因子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制约,同等重要,但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牧草ANPP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光,热,水。本文根据六年定位观测资料和附近气象台站资料,对大针茅草原群落ANPP与水,热条件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指导畜牧业生产时,按照气候规律,采用最经济手段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青海牧区8种矮禾草生产经济性状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青海省高寒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提供基础数据,试验对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主栽的8种多年生矮禾草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测,对牧草产量、花期营养成分、种子产量和牧草生育期等主要生产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份多年生矮禾草对本地区生态气候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产草量及产籽量等经济性状方面差异很大,其中扁茎早熟禾作为唯一的根茎性牧草,适应性和各项经济性状最高,其次为羊茅属的3个品种和冷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农区优良牧草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1种多年生牧草,1种二年生牧草,2种一年生牧草和2种经济作物的引种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有13种豆科牧草,2种禾本科牧草,2种蓼科牧草和1种菊科牧草共18种牧草适应春旱气候,抗旱能力强;其中有16种牧草能安全越冬,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一年生牧草适宜当地种植,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连续4年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牧草的物侯特点、生物学指标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单播和混播牧草生物量的时空间动态进行定量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混播牧草的生长与生产特点,为滩区畜牧业生产服务。结果表明:混播牧草在河南适宜秋季播种,翌年3月中旬进入返青期,6月中旬种子成熟。混播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呈现S型曲线变化,生物量增长最快在禾草的抽穗扬花期,生物量最大值在成熟期,其中蜡熟期是牧草利用最佳时期。牧草混播的生产水平高于各自单播的,但混播草地利用多年后,生产水平下降,需要通过土壤作业和加强管理来恢复其生产力。因此,在河南省黄河滩区,通过苜蓿与高羊茅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是可行而有效的,只要加强后期管理,可以取得比单播更高更稳定的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牧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天然草地科学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对天然草地从数量上评价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立天然草地牧草饲用价值评价体系,是把草地数量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真正做到把天然草地上能提供的草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评价出可利用牧草的数量,进而计算出草地可提供的畜产品数量。建立天然草地牧草饲用价值评价体系是把遥感技术,草地基况调查,地面植物光谱分析以及动物采食、利用、消化代谢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一套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便于生产应用的牧草饲用评价体系。以期通过这一评价体系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