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陕西省部分市县鱼肉蛋奶中汞含量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陕西省部分市县的140条鱼、107份猪肉、180枚鸡蛋、100份牛奶样品的汞含量。结果表明,鱼肉中汞含量为0.2233±0.2475mg·kg^-1,其中29.3%的鱼样中汞含量超出国家卫生标准中汞允许量;猪肉、鸡蛋、牛奶中汞含量分别为0.0073±0.0054mg·kg^-1,0.0038±0.0017mg·kg^-1和0.0024±0.0007mg·kg^-1,均在国家卫生  相似文献   

2.
福建烟区土壤Mg,B营养及其施肥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主要烟区土壤、烟叶Mg、B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的交换性Mg含量主要分布在0.2 ̄0.5cmol·kg^-1,烟叶含Mg量平均为0.18%,土壤有效B含量平均为0.22mg·kg^-1,烟叶有效B含量平均为11.05mg·kg^-1。绝大多数土壤,烟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Mg、缺B状况。按每公顷施MgSO4 225kg,喷施0.1%硼砂溶液1125kg,可以提高烟叶Mg、B含量,增加中上  相似文献   

3.
钼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土壤含钼范围为0.1─6.0mg/kg,有效钼含量从痕迹至0.65mg/kg。农作物正常含钼量0.1─20mg/kg。大豆、玉米、小麦、谷子施钼可使籽粒钥的含量比对照增加0.056─12.9mg/kg。大豆、小麦施钼比对照可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2.7─6.7%  相似文献   

4.
乾县苹果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调查,供试34个苹果的施肥量和产量变异很大,许多果园施氮肥过多,钾肥太少。经叶分析,N,P,K,F,Fe,Zn的平均含量依次是22.8±2.5g.kg^-1,1.4±0.2g.kg^-1,10.7±2.0g.kg^-1,225±51mg.kg^-1和18.74±12.36mg.kg^-1和Zn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果园数分别卤35.3%和58.9%,多数果园N,P,K,营养不平衡,营养三要素的需要顺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银杏种子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银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种子中氮、磷、钾、钙、镁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中氮、磷、钾、钙、镁5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随时间呈从高到低的规律性变化,但不同元素间变化的幅度不同,整个生长季中4月底至5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银杏种子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较大的两个阶段.成熟种子中8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是氮1.04%、磷0.13%、钾1.49%、钙0.13%、镁0.09%、锰3.22mg·kg-1、锌27.55mg·kg-1、铁10.0mg·kg-1  相似文献   

6.
PP333对紫花芒果树开花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年生紫花芒不同时期(6,8,9,10月)不同剂量(0,2.5,5.0,10.0g纯量)土施PP333的处理试验表明,9月中旬株施5.0gPP333的处理树平均株产15.6kg,不施药的对照树平均株产2.9-12.2kg,对比增产437.9-27.9%;开花梢百分率对照树为5.2-37.8%,施药的处理树为67.0%-100.0%,开花梢率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土壤供硫状况及小麦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31个县(市)54个点的土壤硫素的测定结果表明,有40%的点次有效硫一较低。但在施用含硫磷肥、钾有机肥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有效硫的含量。在中、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施用硫肥90kg.hm^-2,可增产2.0-9.0%,施硫肥180kg.hm^-2增产10.8-14.4%,经检验达显著水平。硫肥的增产效果主要在于增加hm^-2的小麦穗数。  相似文献   

8.
碘硒缺乏对黄牛自由基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阐明低碘低硒环境中黄牛血液自由基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变化规律和发生机理,本文选取黑龙江省五常市牛家镇自然状态下生长的15头黄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其中(1)组每日补碘(碘化钾)0.7mg·kg-1;(2)组每日补硒(亚硒酸钠)0.2mg·kg-1,(3)组每日补碘硒分别为0.7mg·kg-1和0.2mg·kg-1。连续饲喂一个月。于试验的第0d和30d,分别对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血液自由基(FR)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清T3、T4、TSH含量进行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当地黄牛饮水碘3.82μg·L-1,饲料碘0.285mg·kg-1,饲料硒0.0498mg·kg-1,血清蛋白结合碘7.02μg·(100mL)-1,全血硒0.14mg·L-1,周围生活的人群甲状腺肿占21.80%。综合分析,试验区为低碘低硒环境。结果表明;3组黄牛全血GSH-px、CAT活性极显著地升高,自由基净含量明显下降,血清T3、含量升高,TSH降低、加碘组T4含量升高,加硒组T4略有升高,但统计不明显,碘硒组T4含量有所下降。红细胞SOD和MDA在整?  相似文献   

9.
小麦在不同时期喷施50mg/kg,烯效唑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具有明显的控长效应,控长率达7.7%-33.4%,基部节间茎壁增厚31.6%-94.7%;并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各处理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多0.86-3.23粒,千粒重也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其中拔节后10d喷施50mg/kg烯郊唑的处理产量最高,比CK增产8.6%。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采用国产新型驱虫抗生素——越霉素A作为饲料添加剂,设20mg·kg-1,10mg·kg-1和5mg·kg-1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200头2~2.5月龄粪检确定有蛔虫和鞭虫感染的北京黑仔猪,分组进行了8周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组的虫卵转阴率为100%,对照组无变化;对各组猪随机抽样迫宰作虫体检查,高、中剂量组检出率为0,低剂量组为20%,对照组为100%。同时,高、中、低剂量组的猪与对照组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62%、7.71%(Ρ<0.05)和1.57%(Ρ>0.05);饲料干重/增重分别降低7.46%、6.22%(Ρ<0.05)和2.24%(Ρ>0.05)。综上所述,国产越霉素A不仅对仔猪蛔虫和鞭虫有良好的驱虫效果,而且还有促仔猪快长,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建议在牲猪生产中使用国产越霉素A,推荐剂量为10~20mgkg-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春季不同追氮模式对小麦各节间茎秆抗倒伏能力、木质素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高施氮量条件下适宜的春季追氮模式,为小麦高产稳产抗逆应变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2个小麦生长季,以倒伏敏感型品种山农16和抗倒伏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设置4种春季追肥模式,分别为等量二次性追氮和剩余一次性追氮,即起身期﹕孕穗期1/3﹕1/3(T1),拔节期﹕开花期1/3﹕1/3(T2),孕穗期一次性追施剩余2/3氮(T3)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剩余2/3氮(CK)。深入研究春季不同追氮模式对冬小麦植株茎秆抗折力、木质素积累、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 抗倒伏品种济麦22的各节间茎秆抗折力、木质素积累量以及单体含量均高于倒伏敏感型品种山农16,2种类型品种开花期T1、CK处理的抗折力高于T2和T3处理,木质素积累量、单体的含量表现为T1>T3>CK>T2,灌浆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抗折力、木质素积累量以及单体的含量表现为T1>T3>T2>CK。灌浆期山农16和济麦22在T1处理下抗折力较CK、T2、T3处理分别增加24.69%、19.97%、13.15%和26.92%、15.36%、5.87%;山农16和济麦22在T1处理下的各生育阶段木质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较CK、T2、T3处理提高了21.71%、15.45%、8.85%和25.19%、21.75%、15.83%;成熟期2个品种T1处理的木质素S型单体含量平均值分别较CK、T2、T3处理高18.82%、18.48%、8.39%。不同追氮模式处理的木质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咖啡酸3氧甲基转移酶:COMT、香豆酸-3-羟基氧化酶:C3H、肉桂酰辅酶 A 还原酶:CCR、肉桂酸4羟化酶:C4H等)表达均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其表达量高低依次为T1>T3>T2>CK。孕穗期追氮处理模式的千粒重高于其他处理,因T1处理可提高穗粒数以及群体有效穗数,其最终籽粒产量较高。同一时期相同处理各节间茎秆木质素积累量、单体含量均呈现为I1>I2>I3>I4>I5的趋势。【结论】 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起身与孕穗期等量二次性追氮模式较其他春季追氮模式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茎秆各节间抗折能力、木质素积累量、木质素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以及籽粒产量。因此,起身与孕穗期等量二次性追氮模式可作为黄淮海麦区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的春季适宜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旱地冬小麦田间试验叶面喷施肥料,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硫酸锌、硫酸锰,或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千粒重,覆膜N120kg/hm2处理、N240kg/hm2处理小麦千粒重分别较其相同氮水平下常规对照提高3.4g和4.3g;提高幅度分别为7.9%和10.4%;但喷施KH2PO4不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锌、锰,具有显著增产效果,较清水对照增产18.4%.  相似文献   

13.
在冀中南中低产农田,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农民习惯养分管理为对照(CK),对农田养分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调控(OPT,氮素追施时间后移至拔节期),通过田间养分试验,分析了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的群体数量、籽粒产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素适当后移至拔节期的养分优化管理模式,最终成穗率达到了生育期最高总茎数的33.0%,明显高于农民习惯养分管理的成穗率(26.9%),从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优化处理的植株氮浓度、氮素吸收量分别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显著高于农民习惯处理;植株磷浓度在全生育期均低于农民习惯处理,但磷吸收量则从孕穗期开始高于农民习惯处理;植株钾浓度在全生育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农民习惯处理的植株钾浓度均显著高于优化处理。总体来看,优化处理在拔节期植株氮素浓度显著高于农民习惯处理,这可能是促进优化处理群体成穗数提高的关键;而磷钾浓度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渍害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害显著减小了小麦籽粒体积和籽粒质量,降低灌浆速率,缩短灌浆各期时间;氮肥后移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体积和籽粒质量,提高了灌浆速率,而对灌浆时期参数无显著影响;各灌浆参数按与冬小麦籽粒最终千粒质量的关联度高低分别为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与各灌浆时期参数关联性不显著。综合评价认为,生产中在沿淮行蓄洪区孕穗期易受渍害的大田推荐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的氮肥运筹以减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与传统灌溉条件下氮素吸收利用特征,2008-2010年,在灌溉底墒水的基础上,设置4个水分处理:春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W4),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最高产量2年均在节水栽培处理(W1和W2)获得,氮积累量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传统灌溉处理最高。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加快了冬小麦氮素积累进程,促进了花前积累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生理利用效率。可见,冬小麦节水栽培在实现节水高产的同时,也改善了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通过控制施氮量来实现高肥力条件下小麦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冬小麦品种‘藁8901’为材料,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以N150最高,氮素生产力则以N0最高。在冬小麦的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氮肥施入量能降低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施用氮肥能提高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全氮积累量和土壤NO3-N积累量,但两者并非同步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植株全氮积累量的增长幅度。在施氮量0-180 kg/hm2范围内时,植株全氮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增加较为缓和;而在施氮量180 kg/hm2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氮素用量,植株全氮积累量下降,而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开始大幅度增加。据此综合考虑,冬小麦‘藁8901’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 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系活力、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1)1983-2013年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呈不规则波动,2-5年为一个周期,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达78%以上年份有12个;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分别为77.4%和79.1%;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高空气湿度天气频繁出现。(2)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均降低,其中高空气湿度处理第5天差异不显著,第10天差异达显著水平;恢复正常空气湿度后,高空气湿度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缩小,但仍低于对照水平。(3)空气湿度升高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与SPAD一致,即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撤除高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后,旗叶光合速率与对照间差异减小。(4)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分析旗叶及倒三叶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叶片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撤除高空气湿度处理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与对照间差异幅度均减小,但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高空气湿度对叶片衰老及根系活力的副效应是不可逆转的。(5)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降低5.5%,籽粒产量降低10.0%,其中籽粒产量降低归因于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降低,分析表明穗粒数较对照降低6.0%,穗粒重较对照降低4.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下降、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最终生物产量(含株高)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降低,其次为穗粒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60%-4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处理(T2、T3)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低于CK1;夏玉米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均不低于CK1,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应,其中T2处理两年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达最高。与CK1相比,在冬小麦季,T1在灌浆后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在夏玉米季,T2在吐丝后15 d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且在吐丝期土壤无机氮水平亦高于其它缓释尿素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T1、T2处理一基一追模式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1,总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34-10436
利用商丘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气温资料和冬小麦3个作物地段的产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干旱对冬小麦密度影响较大,拔节至抽穗期干旱会使冬小麦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因此建议在水源不足或灌溉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干旱时可偏重于孕穗抽穗期灌溉,既节约用水又可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